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中微生物检验分析
作者: 介玉梅 王小平 李秋荣 陈军华
【摘要】目的:分析尿路感染预防与诊断中开展微生物检验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4月间入院诊治的7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一组35例开展微生物检验,二组35例开展常规尿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和针对性治疗效果。结果: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一组的诊断准确率与敏感度高于二组,一组的轻度感染程度检出率高于二组(P<0.05)。系统化治疗后,一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二组(P<0.05)。结论:为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微生物检验可以提升诊断精准度,检出轻度感染病例,且能开展对症治疗,进而获得较高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尿路感染;预防;诊断;微生物检验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alysis in the 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JIE Yumei1, WANG Xiaoping2, LI Qiurong3, CHEN Junhua3
1.Fuf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Baoji, Baoji, Shaanxi 722299, China;2.Ningqiang Hospital of T.C.M, Hanzhong, Shaanxi 724400, China;3.Tianjin Hospital in Ningqiang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Hanzhong, Shaanxi 724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in the prevention and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April 2023 were selected. Randomized number table grouping, group 1 of 35 cases underwent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the group 2 of 35 cases underwent routine urine testing. The test results and targete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Using urine culture result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group 1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2, while the detection rate of mild infection in group 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2(P<0.05). After systematic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2(P<0.05). Conclusion: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an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detect mild cases of infection, and provide targeted treatment, thereby achieving high therapeutic efficacy.
【Key Words】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revention; Diagnosis;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高发于女性群体,多由细菌侵入尿道,进而感染膀胱、肾和尿管等部位而致病。尿路感染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后伴有尿频、强烈尿意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尿路感染尤为重要[1]。微生物检验是常见的病原菌检测手段,具有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对尿路感染的预防和诊断技能较高。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0例尿路感染者,用于分析微生物检验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4月间入院诊治的7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一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4.26±2.37)岁,病程1~5d,平均病程(3.67±0.45)d;二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4.30±2.34)岁,病程2~5d,平均病程(3.54±0.41)d。数据经对比后,P>0.05。
1.2 方法
一组开展微生物检验:晨起采清洁尿液(中段尿),量为10mL,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所选菌株是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杆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白假丝酵母菌等,评估以上菌株的药物耐受性以及敏感性,阳性标准为:革兰阳性菌含量不低于104CFU/ mL,革兰阴性菌含量不低于105CFU/mL。结合病原菌种类以及具体的药敏试验结果(耐药记为R,敏感记为S)选择抗菌药物。针对大肠埃希菌感染,口服阿莫西林,0.5g/次,3次/d;针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针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口服头孢克胯,0.1g/次,2次/d。以上药物持续服2周。
二组开展常规尿检验:晨起采集患者的空腹尿液(中段尿),量为10mL,对尿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定2500r/min,离心的时间为5min。去上清液后取尿沉渣(量30μL),置于载玻片上,盖玻片以后放于显微镜以下,在高倍镜视野下行10个视野持续计数观察,计算白细胞数量,其数量不少于5/HP即为阳性。治疗方法为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持续2周。
尿培养方法为:取中段尿(10mL),用接种环,将尿标本经由连续划线法在培养皿上进行接种,放于温箱(温度调35℃)中,细菌培养时间为24~48h,而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皿,48h内的菌落计数超出104CFU/mL即为阳性。并对阳性单菌株进行液相色谱--质谱仪系统(三重四极杆)鉴定操作,分析具体的菌株类型。
1.3 观察指标
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准确率公式为(真阳数加真阴数)除以本组例数;敏感度公式为真阳数除以(真阳数加假阴数);特异度公式为真阴数除以(真阴数加假阳数)。尿路感染严重度的划分标准为:轻度感染则伴有尿痛与尿频表现,发作频率低,尿检可见少量细菌尿与血尿,偶有腰酸背痛轻微症状;中度感染则伴有尿痛与尿频表现,尿检可见脓尿与血尿,存在明显的腰酸背痛等症状;重度感染则严重的尿痛与尿频症状,尿检可见大量细菌尿与血尿,重度腰酸背痛等症状,难以忍受。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著见效示为实验室检查可见病原菌消失,症状改善度超60%;有所好转示为实验室检查可见病原菌基本消失,症状改善度在30%~60%间;未见疗效示作病原菌无变化,症状改善度低于3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诊断精准度比较
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一组的诊断准确率与敏感度高于二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的感染程度检出率比较
一组的轻度感染程度检出率高于二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针对性治疗后,一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二组(P< 0.05)见表3。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泌尿系统造成的感染,其病变位置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且以膀胱感染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2]。该病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而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或灼热感、下腹部或腰部疼痛等。临床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为其进行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培养、微生物检验等,以获得确诊。
常规尿检验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3]。若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则说明存在细菌感染。该方法具有简单、有效的诊断优势,对于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可以杀灭细菌,其属于广谱抗菌药物,治疗作用是破坏细菌的DNA合成,从而杀死细菌。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于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多种病原菌导致的尿路感染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采取口服给药方式后,可于5~7d缓解相关症状。但经验给药盐酸左氧氟沙星的科学性不强,可能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4]。
微生物检验是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新型方法,可以清晰观察尿液标本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从而明确感染的病因,为后续药物治疗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不同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部分细菌已经产生多种抗药性,仅靠常规的抗生素难以根治疾病。而微生物检验可以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有利于为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失误[5]。且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进行药敏试验,确定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等因素选定治疗方案,确保对病原菌起到有效的杀菌或抑菌作用。此外,在治疗期间,微生物检验可为判断临床疗效提供动态依据。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尿液微生物进行检测,可以了解病原菌数量的变化,进而调整用药方案[6]。更为重要的是,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可能病情并未完全控制。此时再进行1次微生物检验,可以评估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是否发生改变,而后调整抗菌药物方案。
结果显示,一组的诊断准确率与敏感度高于二组(P<0.05)。原因是微生物检验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标本中的微生物,明确感染病因和微生物的耐药性。且微生物在尿液中繁殖的数量和种类可以直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此外,微生物检验还可以检测出长时间难以查明的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而提高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和敏感度。一组的轻度感染检出率高于二组(P<0.05),可见微生物检验可以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评估感染程度。轻度感染情况下,细菌数量较少,微生物检验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数量较少的细菌,从而提高轻度感染的检出率,降低漏诊或误诊概率。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二组(P<0.05)。微生物检验后,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根据药敏分析结果选择口服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选择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选择口服头孢克胯,可以更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减少抗菌药物滥用等情况。
综上,微生物检验对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能够科学指导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进而保证治疗功效。

参考文献
[1] 冯红玉.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意义[J].智慧健康,2022,8(19):14-18.
[2] 彭军.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1,7(35):36-38,45.
[3] 金停,张日富.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5):264.
[4] 侯珊珊.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评价[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132-133.
[5] 李丽.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3):17-18.
[6] 季捷.观察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