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混合痔,首选高悬低切术
作者: 张树亮 邓恒相较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高悬低切术在治疗混合痔中表现出较高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传统治疗存在一定弊端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便血、肛内肿物脱出、瘙痒、坠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物理疗法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传统手术治疗存在术后疼痛、创面愈合缓慢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有效治疗混合痔,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混合痔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悬低切术逐渐成为治疗混合痔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悬低切术作为一种改良的手术方法,通过对外痔部分进行低位切除,对内痔部分进行高位结扎,并注重保留肛管移行上皮,从而保护肛门功能。
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由于目前已有的临床研究缺乏随机对照的临床高级别证据,以及评估指标欠全面,为了探究高悬低切术在治疗混合痔方面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设计了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本试验通过对比高悬低切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发现高悬低切术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
具体而言,高悬低切术组的治愈率较高,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评分较低,肛门水肿评分和尿潴留发生率也显著降低。高悬低切术组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满意度较高,止痛药的使用总剂量少,表明该术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高悬低切术组的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还降低了医疗成本。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虽然有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如疼痛、出血和肛门功能损伤等。相比之下,高悬低切术通过创新的手术步骤和改良的操作方法,通过保留肛门ATZ区(肛管移形上皮),有效保护了肛门的感觉功能和精细排便功能。这种保留策略不仅减少了术后肛门狭窄的风险,还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此外,该术式通过高位结扎内痔部分,阻断了痔组织血管的高张力源头,从而减轻了外痔部分的病理状态,减少了对肛门皮肤的损伤。高悬低切术结合了传统中医“下者举之”的理论与现代解剖学知识,通过高位悬吊和低位切除的方式,有效恢复了混合痔脱出组织的正常位置,同时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创面愈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