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计划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平衡控制和功能力量的影响
作者: 曹燕
【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性和协调训练对老年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平衡控制和功能力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及CVD类型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接受为期12周的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而对照组接受常规训练。通过时间起立行走测试(TUG)、功能性前伸(FR)、平衡错误评分系统(BESS)和五次坐站测试(FTSST)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功能力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稳定性和协调训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UG、FR、BESS和FTSST测试结果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的各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交往和日常活动)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CVD患者的平衡控制和功能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关键词】 稳定性;协调训练;心血管疾病;平衡控制;功能力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5--0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CVD)患者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但预防与CVD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跌倒的发生不仅与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还显著增加了医疗费用[1]。因此,提高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有助于有效减少因跌倒造成的伤害,也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我效能,还能促进其参与更多活动,从而提升生活质量[2]。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因多种共病因素而面临更高的跌倒风险,这些共病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肌肉力量减退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下降,导致老年CVD患者的平衡能力受到影响[3]。因此,完全预防跌倒是困难的,但有效增强平衡控制依然是降低跌倒风险的重要措施。身体活动干预应包含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以改善心脏功能、骨骼肌耐力和肌肉力量[4]。本研究旨在探讨稳定性和协调训练对老年CVD患者平衡控制和功能力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1-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血管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及CVD类型等基线资料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6.25±6.85岁;冠心病12例,心力衰竭8例。观察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5.80±7.12岁;冠心病10例,心力衰竭10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年龄≥65岁;③能够进行超过30min的身体活动。
(2)排除标准:①骨科疾病者;②有神经或认知功能障碍者;③由于判断能力缺失,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心脏康复中心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每周2次,每次30min,包括传统的热身、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和放松练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干预持续12周,所有参与者在心脏康复中心每周进行2次,每次30min的身体活动训练,由心脏康复师指导。护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热身(20min):基于跌倒预防策略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训练,5~8人进行。①降低支撑面:使用平衡垫或其他不稳定表面进行训练,以提高平衡能力;②改变重心高度:通过不同高度的支撑物进行站立练习;③减少视觉信息源:进行闭眼平衡练习,挑战身体的本体感觉;④手眼协调与双任务练习:如在站立时进行物品的抓取和投掷。
(2)有氧运动(45min):参与者以中等强度进行有氧运动,使用跑步机、健身车,依据个人有氧健身水平,目标是提高心肺耐力和整体身体素质。
(3)抗阻力训练(10min):①下肢和上肢的主要肌肉群练习,例如腿举、推举和拉伸练习;②逐渐增加负重,以适应参与者的力量水平。
(4)放松(5min):结束训练时进行放松练习,以帮助身体恢复,①低强度的拉伸,缓解肌肉紧张;②深呼吸练习,促进放松和心理舒缓。
所有练习均在支持椅旁进行,以便参与者在感到失去平衡或信心时使用。训练的难度根据参与者的能力逐渐增加,具体练习:①单腿站立并移动手臂,保持平衡;②抛接软球,以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③在软球上进行圆圈运动,训练动态平衡;④接住从不同方向抛来的球,增强手眼协调。
1.3 观察指标
1.3.1 平衡评估
(1)时间起立行走测试(TUG):测量参与者从坐姿站起,走3m,到指定位置并返回坐下所需的时间(s)。持续时间越短表明稳定性越好。该测试重复2次后取平均值,作为跌倒风险的提示[5]。
(2)功能性前伸(FR):参与者在墙边站立,测量其在90°肩关节屈曲状态下向前伸手的最大距离(cm),不得触碰墙面。测试重复2次后取平均值。若测量值低于18.5cm,则表示存在跌倒风险[6]。
(3)平衡错误评分系统(BESS):参与者在坚硬表面和中密度泡沫上,以双腿并拢、单腿站立和交替站立三种姿势保持20s。根据错误情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则表示静态稳定性越差。
1.3.2 功能力量评估 坐站测试(FTSST):参与者从标准无臂椅上站起并坐下5次,记录完成5次动作所需的时间(s),取2次测试的平均值。
1.3.3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GQOL 1274),该问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交往和日常活动方面的生活质量。总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该问卷的信度为0.85,效度为0.81。
1.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两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或率,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平衡及功能力量各项测试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时间起立行走测试、功能性前伸、平衡错误评分系统和5次坐站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测试得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交往和日常活动4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群的心血管功能的逐步衰退和血管弹性降低,常导致血压波动,尤其在体位改变时增加老年患者出现头晕和晕厥的风险,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使其在日常活动中更易跌倒[8]。此外,伴随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下降,进一步削弱了老年患者的身体稳定性。研究表明,平衡能力的减弱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减退密切相关[9]。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综合干预措施应重视增强平衡能力,以降低跌倒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计划在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这类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改善功能和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0]。同时,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还促进了运动协调性和核心稳定性的发展,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减少了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建议将此类训练纳入老年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案,以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通过功能性前伸测试和平衡错误评分系统验证了训练的有效性。FR测试能够有效评估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与跌倒风险,研究表明,FR低于18.5cm与显著的跌倒风险相关[11]。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FR测试中的显著提高进一步证明了稳定性和协调训练对平衡能力的积极影响。同时,BESS显著降低表明经过干预后,患者的平衡稳定性得到了改善。BESS得分与跌倒显著相关,得分较高的个体更易发生跌倒[12]。增强的平衡能力能够改善自我照顾能力和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社交活动,提升生活满意度[13]。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为期12周的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平衡能力显著提升,证明了该训练方案在降低跌倒风险、增强自理能力和改善整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稳定性和协调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CVD患者的平衡控制和功能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4 参考文献
[1] 李蓉. 公共卫生护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效果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4, 40(15): 101-103.
[2] 甘珉慧. 核心训练对衰弱老年人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保健营养 2021,31(18):244-245, 2021.
[3] 陈小燕, 沈小华, 刘琳, 等.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构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信效度验证 [J]. 护理与康复, 2024, 23(8): 26-30.
[4] 梁妍, 谭寅虎, 邢慧敏, 等. 行为改变干预对慢性病患者久坐时间及身体活动度影响的Meta分析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10): 2399-2404.
[5] 燕铁斌.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简介—功能性步行能力快速定量评定法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 26(3): 19-21.
[6] 张冉, 余波. 功能性前伸测试研究进展 [J]. 实用老年医学, 2020, 34(7): 728-730.
[7] 李凌江, 杨德森, 周亮, 等.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在中国应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3, 36(3): 143-147.
[8] 任昕燕, 徐霓影, 许优君, 等. 社区老年人跌倒预防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0, 37(10): 48-51.
[9] Hashimoto K, Hirashiki A, Ozaki K, et al. Benefits of a balance exercise assist robot in th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older adul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eliminary study [J]. J Cardiovasc Dev Dis, 2022, 9(6): 191.
[10] Brach JS, Perera S, Shuman V, et al. Effect of timing and coordination training on mobil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 Netw Open, 2022, 5(5): e2212921.
[11] Eamer G, Taheri A, Chen SS, et al.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 for older people admitted to a surgical service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8, 1(1): Cd012485.
[12] Wah SW, Chatchawan U, Chatprem T, et al. Prevalence of static balance impairment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 smartphone users with subclinical neck pain: cross-sectional study [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 19(17): 10723.
[13] Hendry G J, Bearne L, Foster NE, et al. Gait rehabilitation for foot and ankle impairments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 feasibility study of a new gait rehabilitation programme (GREAT Strides) [J]. Pilot Feasibility Stud, 2022, 8(1): 115.
[2024-10-1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