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 罗元彩 莫艳珍 何娟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0

【摘要】   目的  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风险,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3年4月- 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40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其中未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穿刺方式、营养状况、高脂血症、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每周透析次数、内瘘使用时间、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超过24、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有吸烟史及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体重指数超过24、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有吸烟史及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其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概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流功能不良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监测并妥善处理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流功能不良至关重要,这是确保透析治疗有效性和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1]。血流功能不良可能导致瘘管内血栓形成或狭窄,进而阻碍血流,直接影响透析效果[2]。此外,它还会降低透析过程中的血液流速和清洁度,减弱透析效能,使得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无法得到有效清除[3]。同时,血流功能不良还可能损害瘘管周围组织,增加感染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若血流功能不良无法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改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额外的手术来修复或更换瘘管,这无疑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延长恢复时间[4]。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进行评估及因素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明确导致血流功能不良的具体原因后,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及时评估和分析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因素,不仅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帮助医护人员更有效地管理透析患者的瘘管通路,增强透析效果,减少治疗次数和相关并发症。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及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3年4月- 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40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其中未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均首次接受前臂标准内瘘成形术,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血管超声评估符合行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条件。排除标准:术前超声检查发现术侧桡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术侧Allen试验结果为阳性,术前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等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体重指数、每周透析次数、内瘘使用时间、吸烟史、穿刺方式、营养状况、高脂血症及血压情况等。

1.3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风险评估

(1)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壁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等问题。

(2)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以了解血流动力学的情况,评估通路的血流功能。

(3)症状评估:询问患者是否出现通路部位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了解通路功能不良的表现。

(4)血液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水平、血钙、磷等,评估通路的血流功能情况。

(5)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对通路功能产生影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穿刺方式、营养状况、高脂血症、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每周透析次数、内瘘使用时间、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赋值,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超过24、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有吸烟史及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变量 变量类型 赋值

体重指数 连续变量 1=24以上,0=24以内

内瘘使用时间 连续变量 1=超过2个月,0=2个月以内

每周透析次数 连续变量 1=超过3次,0=3次以内

有吸烟史 分类变量 1=有,0=无

3  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可能会导致瘘管内血流受阻或减慢,影响透析时的血液清洁效果,使得废物和毒素不能有效清除,降低透析效果,导致瘘管内血栓形成,进一步加重血流受阻的情况,增加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导致瘘管周围组织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可能引发局部感染或严重感染[6]。同时血流功能不良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受压迫或缺血,引起疼痛、肿胀和不适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其中引起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瘘管周围感染、瘘管位置不佳以及血压改变等[8]。

针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医护人员了解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血流功能不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减少患者发生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9]。不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实现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10]。及早发现和分析可能导致血流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干预,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发现体重指数超过24、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有吸烟史及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体重指数超过24可能会增加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可能为过高的体重指数可能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血管疾病相关联,导致瘘管周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通畅,增加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通常伴随着高血压、高胆固醇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11]。血液黏稠度增加会使血液在瘘管内流动受阻,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影响血流功能[12]。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通常还伴有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的水肿、纤维化等情况,影响瘘管的血流功能。而且体重指数超过24者在进行瘘管手术时可能面临手术困难,手术操作不便或风险增加,可能导致瘘管位置不佳、连接不良等问题,影响血流功能。

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可能会增加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随着内瘘使用时间的延长,瘘管周围的血管可能会发生狭窄和瘢痕组织形成,以上变化会影响血流通畅,增加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长期使用内瘘可能导致血栓在瘘管内形成,特别是在瘘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或血液凝固性增高的情况下,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进而影响血流功能。内瘘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感染的风险[13]。感染会引起组织水肿、纤维化等情况,影响瘘管的血流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瘘管本身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如瘢痕组织增生、弹性减退等,这些变化会影响瘘管的血流功能。

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可能会增加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每周透析次数增多意味着瘘管被频繁使用,这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的疲劳和损伤。长时间的高频透析会增加瘘管的负担,使其更容易出现血管狭窄、瘢痕组织形成等问题,影响血流功能。频繁的透析会导致血管疲劳和损伤,使瘘管周围的血管更容易发生狭窄和血栓形成[14]。血管问题会影响瘘管的通畅性和血流功能[15]。高频透析可能导致血流速度过快,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或者血流速度过慢,使血液在瘘管内滞留时间过长,也会增加血栓形成和血流功能不良的风险。频繁透析可能导致瘘管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感染的风险,感染会引起组织水肿、纤维化等情况,影响瘘管的血流功能。

综上所述,针对体重指数超过24、内瘘使用时间超过2个月、有吸烟史及每周透析次数3次及以上的血液透析患者,其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通路血流功能不良的概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4  参考文献

[1] 李岩岩,杜桂英,樊一筠,等.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J].社区医学杂志,2024,22(14):481-486.

[2] 杨克.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并发真性动脉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7):1278-1280.

[3] 周亮亮.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内瘘成熟及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及防治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4,22(7):189-192.

[4] 陈秀群,许绍娟,陈秀冰.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干预模式对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穿刺疼痛程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4,25(7):1112-1114.

[5] 雒湲,惠鑫,庄冰,等.高流量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和远期预后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4,33(3):233-238.

[6] 饶毅峰,王玲艳,何川鄂,等.超声引导下PTA开通内瘘血栓性闭塞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巴楚医学,2024,7(2):42-47.

[7] 李娜,高婷,张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J].安徽医学,2024,45(7):894-897.

[8] 侯远丽,陈芳,刘世玲,等.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及应用[J].循证护理,2024,10(12):2238-2243.

[9] 王旭,张翅琼.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17):149-151.

[10] 罗婷.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17):90-93.

[11] 路景画,陶惠琴,张洁婷,等.3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瘤样扩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4,31(10):59-63.

[12] 申国宏,王芳,耿丽,等.血清骨桥蛋白、血红素氧合酶1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4,64(14):68-71.

[13] 叶聪聪,项方家.活血化瘀通络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3):472-474.

[14] 赵洪凤.动静脉内瘘操对透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内瘘血流速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13):96-99.

[15] 谢嘉平,徐维茜,杨洁珂,等.血液透析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4,53(5):641-645.

[2024-09-25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