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 王小严
【摘要】 目的 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3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就诊顺序依次交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SaO2、PaO2水平均升高,PaCO2水平降低,但观察组患儿pH值、SaO2、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较好,且有利于患儿血气指标改善、康复时间缩短,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于新生儿,特别是隶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其病因颇为复杂,主要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密切相关。患儿常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呻吟以及皮肤青紫等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据研究指出[1],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更易患上此病,且胎龄越小,患病的风险就越高。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引发诸如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当前,临床上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其中常用的是从猪肺或牛肺中提取的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对肺泡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宫内感染引起的炎症改善不佳等因素,单独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整体疗效并不理想。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可用于新生儿治疗的吸入性类固醇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明确,能够有效减轻肺水肿。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和脂溶性,用药后药效能够迅速发挥,从而显著减轻患儿的炎症水肿症状。黄美珍等[2]表示,布地奈德治疗可改善患儿症状,且安全性较高。本研究将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探讨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3年3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均为胎龄30~36周的早产儿;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伴有宫内感染肺炎;其他先天性脏器疾病;严重先天畸形;新生儿气漏综合征;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按患儿就诊顺序依次交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患儿24例,女患儿16例;出生时间2~8h,平均5.35±1.25h;胎龄30~36周,平均33.25±0.58周;体重1.00~2.45kg,平均1.76±0.25kg。观察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出生时间2~8h,平均5.36±1.12h;胎龄30~36周,平均33.44±0.51周;体重1.00~2.45kg,平均1.68±0.27kg。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邳州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21229-03);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根据症状表现,提供保暖、吸痰、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同时均提供机械通气治疗,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动态监测患儿症状表现、血气分析等变化,以此对呼吸机参数予以调整。开展肺保护性通气模式,针对性调节呼吸机参数,预防肺损伤。若血气分析结果无异常,且短期脱离呼吸机患儿无异常表现,酌情拔管,改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如下: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Chiesi Farmaceutici S.P.A,国药准字:HJ20181202),首次治疗,200mg/kg,行气管内给药。使用前,需充分预热,温度以37℃左右为宜,均匀混合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经气管插管中滴入。完成后,加压给氧5分钟,让药物分布更均匀。若需再次给药,后续100mg/kg,每6~12h给药1次,最多4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649)治疗。治疗如下:雾化吸入,0.5mg/次。每12h给药1次,连用3天。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考方楠[3]研究中所用的临床疗效判定模式,结合我院患儿的特点,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方法,显效为治疗12h后,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消失、X线片示毛玻璃样改变消失,两肺透光度提高。有效为视治疗12h后,症状有所减轻,X线片示毛玻璃样改变明显减少,两肺透光度明显提高。无效为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2)血气指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评测患儿的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
(3)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SaO2、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SaO2、PaO2水平均升高,PaCO2水平降低,但观察组患儿pH值、SaO2、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新生儿科常见病,流行病学[4]显示,该病在我国罹患率1.00%左右,而早产儿达10.00%,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与该病发生有关[5]。一旦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造成肺泡逐渐萎缩,引发进行性肺不张,甚至引发肺部萎陷,继而加重缺氧等症状[6]。同时,肺膜的形成,会使缺氧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给患儿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7]。一般情况下,胎儿于胎龄18~20周时,开始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36周左右肺组织发育成熟。而早产儿的胎龄均不足37周,其肺组织未发育成熟,所以罹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风险更高,而且胎龄越小,罹患概率越高[8]。
现阶段,针对发病机制,临床常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快速改善患儿症状,阻止病情发展,促进肺部功能快速改善和肺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目前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治疗的重要手段,以特异性蛋白、磷脂酰胆碱为主要成分,提高肺泡容量稳定性,增加肺泡顺应性,减少肺泡萎缩[9]。同时,肺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呼吸阻力,减少肺出血等并发症。此外,肺表面活性物质还能促进肺组织发育,改善机体通气功能与肺顺应性[10]。但随着临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病的发生,也与炎性反应关联密切。若单独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无法有效降低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加上缺氧症状难以迅速改善,影响病情康复,所以疗效有限。布地奈德混悬液,为局部糖皮质激素,其抗炎效果确切,通过让微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肺部炎症,受损肺泡细胞得以修复,如此缓解缺氧症状[11]。有学者[12]表示,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水溶性、脂溶性较好,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使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基础上,加布地奈德混悬液效果确切,控制患儿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原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液体分子表面广泛存在,有维持肺泡稳定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等优势,可增加肺通气量,降低肺出血等并发症[13]。布地奈德混悬液,以雾化吸入给药,直达肺部组织,结合相应受体后,促进饱和磷脂酰胆碱合成及释放,从而让肺成熟时间显著缩短[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突出,有助于改善血气指标、缩短康复时间。考虑原因是:布地奈德混悬液抗炎作用较强,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呼吸道阻力,加快肺通气修复,减轻肺水肿,进而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15-16]。此外,布地奈德混悬液使用后,还提升肺顺应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用,协同增效,促进患儿症状好转,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说明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有利于预后。本研究尚存有不足,如:时间短、样本量少、观察指标少等。后续研究可延长观察时间、增加样本量和观察指标,进一步深入探究布地奈德的其他作用,以丰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效果佳,且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4 参考文献
[1] 方楠,欧目仔.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分析、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8):29-32.
[2] 黄美珍,张玉风,王望春.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专学报,2023,22(6):128-130.
[3] 方楠,欧目仔.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气分析、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08):29-32.
[4] 谢毅,张丽.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及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0):88-90,94.
[5] 曾贵祥,张树英,黄燕萍,等.经鼻高流量氧疗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比较[J].妇儿健康导刊,2023,2(21):52-54.
[6] 葛丽丽,许轩.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白介素-1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刊,2023,58(9): 1014-1017.
[7] 董枭,马艳,杨应雄,等.布地奈德与牛肺表面活性剂在NRDS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30(7):925-926.
[8] 刘忆阳,章容,赵帅,等.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24,49(3):259-264.
[9] 廖智行,饶红萍.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5):1-4.
[10] 刘玲.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6):33-35,40.
[11] 丁晓燕.布地奈德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22,51(5):599-603.
[12] 董续艳,陈文超,程红斌,等.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2):217-223.
[13] 闫振霞.布地奈德持续喷入与气管内滴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2):3168-3171.
[14] 孟昭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163-166.
[15] 胡贤娇.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58-59,62.
[16] 陈静,姜小华,申薇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6):115-118.
[2024-10-2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