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刘晓静 王丰华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病患者给予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6月- 2024年6月8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抽签的方法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态化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41例采用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满意度。结果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各维度SF-36、ESCA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各维度SF-36、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病患者采用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促进消除或缓解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服务认可。

【关键词】  高血压脑病;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焦虑;抑郁;自我护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饮食习惯的西化、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人体,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不仅在于血压升高本身,更在于其可能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高血压脑病是较为严重的一种。高血压脑病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脑血管自我调节功能失代偿,进而引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疾病[2]。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其中约有10%的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高血压脑病[3]。在高血压脑病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贯穿于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对改善病情、促进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高血压脑病的临床患者展开对比观察,探讨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3年6月- 2024年6月8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认知、沟通正常;配合度高。排除标准:存在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性疾病者;中途选择退出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以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6.23±3.49岁;病程1~8年,平均4.63±1.08年。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3~79岁,平均66.19±3.66岁;病程1~9年,平均4.79±1.13年。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态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并遵医嘱用药。同时,指导患者注意事项,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病情监测:定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及体温,其中血压监测需更为频繁,以确保及时发现血压波动。同时,细致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评估是否存在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迹象。

(2)健康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脑病的病因、症状及护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护理方案。通过知识普及,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3)用药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同时,定期监测患者用药后的血压变化,关注其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或消除不适。

(4)生活方式指导: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降低高血压脑病的复发风险。

(5)情志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理解其情绪变化和内心困扰,给予充分的同理心。通过积极的言语和态度,引导患者正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运用中医情志相胜理论,如“恐胜喜”“怒胜思”等,通过适当的情志刺激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

(6)推拿按摩: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按摩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压。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

(2)生活质量:基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分为生理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4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3)自我护理能力:通过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进行分析,涵盖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分别对应6~24分、8~32分、12~48分、17~68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4)满意度:向患者发放医院自编问卷实施调查,共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级别,分别对应90~100分、60~89分、0~59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满意度)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各维度SF-36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后,两组患者各维度ESCA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脑病是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时,脑血流出现高灌注状态,导致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进而引发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可能形成脑疝,最终引起一系列暂时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4]。高血压脑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通常在血压显著升高后的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兴奋、神情萎靡、嗜睡,甚至昏迷,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精神错乱[5]。

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是基于患者的个体需求和健康状况,通过多个层次的护理行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干预和管理。这种模式强调护理的连续性和全面性,旨在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6]。针对高血压脑病患者,多层次护理干预强调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等,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护理方案[7]。

通过详细的用药指导和个性化的用药计划,患者能够正确、按时服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的定期随访和用药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8]。高血压脑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护理配合度[9]。此外,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脑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护理中来,更好地控制病情[10]。

本研究发现,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即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并且自我护理能力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实施多层次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患者逐步消除或显著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还极大地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此模式促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使患者能够更加自主地管理健康状况,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干预赢得了患者的高度认可。

4  参考文献

[1] 裴冬梅.多层次执行功能综合训练联合激励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0):172-175.

[2] 李琼琼,陈晓静,邹尤艳.“5S”管理模式指导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5):597-600.

[3] 高冉,陈峥,李玲玲.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风险系数值、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1):3991-3995.

[4] 雷燕,王莹,陈婷,等.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温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血压控制、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7):3243-3246.

[5] 梁春花,穆菊,张立.基于个人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病患者疾病认知度、自测健康评定分值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3):2483-2487.

[6] 张立敏,陈宇,魏红艳,等.专科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延续护理在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7):1324-1328.

[7] 周佳英,张兰,苗增利.激励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43-46.

[8] 程俊,毛华.护理风险管理联合口腔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9):1286-1289.

[9] 王秋芳,郭丹,罗婉丽.细节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4):890-892,896.

[10] 杜春,张凤妤,张海潮,等.基于全科理念的随访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随访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20(7):90-93.

[2024-10-28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