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在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 赵利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在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 2024年5月在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04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家庭化产房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分娩产妇实施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在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减少产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效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3
产房在整个医疗结构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其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接收、帮助产妇进行分娩[1]。分娩是一项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在分娩的过程中,容易使产妇产生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疼痛情况严重,同时会使产妇处于高度恐惧、紧张的情绪当中,容易引发一些异常的生理改变[2]。因此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应加强产房的护理措施。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临床对比观察,探讨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在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5月- 2024年5月在产科进行分娩的产妇104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6.78±4.33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3岁,平均年龄25.64±4.21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7例。两组患者年龄、产妇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家庭化产房护理,包括:
(1)环境:孕期组织孕产妇参观家庭化产房,特别是家庭化分娩室,提早让孕产妇熟悉分娩室的环境,以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在待产时,为产妇提供舒适的安静的待产环境,确保有充足的休息,以保存体力。
(2)互动:护理人员应注重语言、神态、礼仪,为产妇留下良好的印象;通过孕妈妈课堂,授课者生动细致的讲解,生产以及产后康复新生儿喂养的相关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通过开展助产士门诊,时刻观察产妇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可安排已经有过生育经验的护理人员和产妇进行良好的交流,分享其分娩、育儿的经验,帮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减轻心理压力。
(3)家属指导:引导家属多和产妇进行交流,给予精神方面的鼓励和生活方面的帮助,使产妇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关怀。指导家属帮助产妇在下腹部、腰骶部进行按摩,多和产妇进行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心理的压力和疼痛。
(4)分娩时:加强指标的监测,及时帮助产妇补充能量,可通过播放轻缓舒适的音乐、合适的聊天、指导其如何在分娩的过程中正确的调节呼吸的频率等方式,缓解分娩带来的疼痛,减少体力的消耗。
(5)体位:主要采用舒适自由体位,以分娩球和分娩凳为辅。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除了大小便之外,产妇还可以使用分娩球,促进宫口扩张。待宫口全开之后,可根据胎儿大小、骨盆等情况指导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采用平卧位、侧卧位、蹲位及站立位等各项促进产程进展及舒适体位,并由助产师指导产妇正确向前下方屏气,宫缩间隙期休息的方式达到顺利分娩的结果。
1.2.2 观察组 开展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包括:
(1)评估:产妇进入产房后,由护理人员评估其基本情况与护理需求。
(2)计划:根据产妇对分娩的主观印象与各项生理状况,确保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下降低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在开展具体计划时,护理人员需与产妇及家属协商,尽可能满足其需求,耐心解释无法满足诸多陪同人员需求的原因,并告知产妇分娩期间可能存在出现的问题与各个产程大致时间,胎儿娩出后的具体措施。
(3)制定:结合实际情况与护理方案开展互动施护,助产士或护士可在第一产程开始阶段陪同家属共同搀扶产妇在产房内缓慢走动,并告知产妇分娩时宫口扩张规律以及疼痛特点,适当播放轻音乐缓解其情绪;产妇在潜伏期过后多半会出现难以耐受的疼痛,此时需引导产妇配偶充分发挥陪同分娩的作用,帮助其树立分娩信心;可引导产妇正确规律用力,缩短疼痛持续与分娩时间;适当给予产妇安慰与鼓励等语言;产妇在第二产程后往往会出现疲劳现象,极易对分娩产生抵触心理,拒绝配合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此时应当强化其分娩决心,与产妇配偶指导其如何正确用力,对每次成功的用力予以口头或行为表扬,实时通报胎儿娩出情况;在第三产程时开展必要的护理措施后,让产妇及配偶共同分享为人父母的幸福感与快乐,引导其如何正确建立父母的角色感。在胎儿娩出后,及时安排母婴接触,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进行产后2h的观察,对产妇进行子宫按摩,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同时,注意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
(4)互动达标。护理人员需与产妇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产妇的需求和感受,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同时,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护理过程中,尊重产妇的意愿和选择,与产妇共同决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1)情绪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vescale,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2)观察产程时间以及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
(3)护理满意度:在产妇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出血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孕产妇待产以及分娩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帮助产妇改善不良的情绪状态,能够有效减少产程时间缓解分娩带来的疼痛[3]。家庭化产房是为了提供更温馨、舒适的生产环境而设计的产房。其特点在于模仿家庭的氛围,营造出温馨、私密的空间,让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相较于传统的医院产房,家庭化产房通常采用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家具和装饰,提供更多的私密空间,同时允许家人陪伴产妇,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亲密和温暖。这种设计理念旨在减轻产妇的紧张和压力,促进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产后恢复的效率和质量。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服务新型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该护理模式更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以常规的护理模式作为基础,为患者提供更深层次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及其亲属的关怀和呵护,满足其身心多方面的需求,缓解不良的情绪状态,有效提高依从性。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心理、环境、健康指导等方面,最大程度上充分满足产妇对于护理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给予产妇精神支持,同时在分娩的过程中配合有效的体位护理,能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4]。
互动达标理论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该理论最初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医患双方互动性,促进患者能够积极参与治疗工作,强化治疗效果,促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5]。而对于临床妇产科而言,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能够促进产妇身心健康,还可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产妇护理与治疗情况,强化其治疗安全感,在维持身心愉悦的前提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多数产妇分娩时均会产生紧张与恐惧心理,护理人员此时可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予以产妇适当安慰,确保产妇能够以良好状态接受分娩。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是一种结合了人文关怀与高效护理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在这种模式下,护理工作不仅注重技术层面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更强调对产妇及家庭的人文关怀,通过互动达标法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人文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为产妇及家庭提供温馨、舒适、安全的分娩环境。互动达标法是一种基于目标管理理念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促进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以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人文理念与互动达标法的融合在家庭化产房护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标准化流程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确保每位产妇都能得到科学、规范且贴心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增强患者满意度:人文关怀的融入使产妇及家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7]。促进团队合作:互动达标法促进了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同时,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庭的互动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以产妇心理感受与情绪变化为主,通过在产妇分娩时开展心理疏导与调节环境等措施,帮助其改善不良情绪,强化其分娩自信心,促使其能够顺利生产[9]。另通过协助家属陪同分娩,不仅能够予以产妇足够的安抚,还可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提升分娩顺利性,进一步缩短分娩时间,保障分娩安全[10]。
综上所述,针对分娩产妇实施人文理念下互动达标法家庭化产房护理,在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减少产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效提升护理的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吴宝真,黄发英.互动达标理论在LDRP家庭化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医学杂志,2023,2(2):10-12.
[2] 周凤,张亚香,陈健飞,等.互动达标理论在导乐分娩+家庭化产房护理服务行为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49):357-358.
[3] 白文静.家庭化产房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4):184-186.
[4] 米月月.产科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临床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23,47(3):331-333.
[5] 徐丹,石娴,邹文芹.家庭化产房结合优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3,10(24):111-113,117.
[6] 孙蕾.家庭化产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2,28(19):173-175.
[7] 梁荣芬.人文关怀护理在家庭化产房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21,8(4):191-193.
[8] 袁玲玲.人文关怀护理在家庭化产房的应用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6):436-437.
[9] 李岩华.家庭化产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防控措施[J].母婴世界,2021,5(3):164-165.
[10] 康倩倩.人文关怀护理在家庭化产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31-132.
[2024-08-2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