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位护理对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 韦东莲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本位护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 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依次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开展人本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和遵医行为方面的差异。结果 人本位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不良情绪调节、合理饮食、适当活动锻炼、用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行为、定期复查、不随地吐痰等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不随地吐痰、安全性行为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合并肺结核病情严重,予以人本位护理模式可提高其遵医行为与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这对控制感染率,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结核;人本位护理;遵医行为;健康知晓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导致CD4+T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抵抗力。HIV感染者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为0.3%~2.0%。免疫系统的缺陷使得HIV感染者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而肺结核感染又会加速HIV感染者免疫系统的衰退,促使病情更快进展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阶段,显著增加死亡风险[1-2]。临床治疗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方式多样,但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为保障患者预后并控制传染源,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常规护理虽有一定应用率,但缺乏人性化和针对性,整体护理效果与质量不高。相比之下,人本位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其个体需求和价值观,通过尊重、沟通和合作提升护理质量。这种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优势,包括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临床结局、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医疗错误,更有利于提升患者整体健康水平,促进其自我管理,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3]。基于此,本研究针对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探讨人本位护理的效果,分析其临床护理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月- 2024年6月医院收治的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通过过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排除标准:不接受护理服务或中途案例脱落者;存在肝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心肝肾系统疾病、精神疾病;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依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9~81岁,平均59.47±1.26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1岁,平均59.98±1.30岁。两组患者一般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定时巡视,监测患者精神状态与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询问患者身体状况,并根据其表现实施相应的护理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病情的危害性,解释护理目的,并详细解答患者关于疾病和护理的疑问。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人本位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个性化健康评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评估,包括病史、用药情况、免疫功能状态、感染控制、营养状况等。同时,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期望、生活目标、个人偏好和价值观,确保护理服务符合患者的个体需求。
(2)住院护理:①健康教育。提供全面的疾病知识教育,包括HIV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教育内容应简单易懂,符合患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解释抗HIV药物和抗结核药物的用法、疗程、潜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正确服药,避免抗药性和治疗失败。教导患者如何防止病情加重或二次感染,如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等。②心理支持: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了解其情绪、顾虑和需求,营造安全、关爱的氛围。通过同理心表达理解,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和情绪,给予其表达情感的机会,使其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孤独感等,及时发现心理危机的迹象。教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对于存在疑虑的患者,讲解HIV/AIDS与肺结核的相关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帮助其合理调整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引导患者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教会其处理负面情绪的技巧,如通过日记、艺术表达或与他人交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了解疾病并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鼓励。对于情绪严重不稳定或有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必要时与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合作。③用药护理:监督患者按医嘱服用抗HIV药物和抗结核药物,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及时处理不适症状,预防并发症。④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督促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如低强度有氧运动、呼吸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⑤口腔护理: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特别注意是否有口腔念珠菌感染、溃疡等。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使用生理盐水或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进行漱口。对于有溃疡或感染迹象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或局部消炎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3)出院时与出院后护理:将患者转至结核门诊,留取真实的联系方式,并告知其注意接听电话。重申出院后的用药计划,提醒患者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按时复诊。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提高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教育患者避免与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指导患者保持口腔、皮肤、呼吸道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安排患者定期随访,检查肺结核的控制情况以及HIV感染的控制效果,监测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晓率:包括对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不良情绪调节、合理饮食、适当活动锻炼、用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行为、定期复查、不随地吐痰的知晓情况。知晓率=知晓人数/观察人数×100.00%。
(2)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本次接受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分为很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率=(很满意+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3)遵医行为: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包括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不随地吐痰、安全性行为。遵医行为率=遵医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各项观察指标均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不良情绪调节、合理饮食、适当活动锻炼、用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行为、定期复查、不随地吐痰等各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人本位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人本位护理措施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不随地吐痰、安全性行为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HIV/AIDS合并肺结核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肌肉疼痛、体重下降、夜间盗汗、长期低热、乏力、咳嗽及胸痛等症状[4]。该病会削弱免疫系统,使个体更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肺结核又会加重HIV感染者的健康负担,导致疾病管理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免疫恢复、感染控制和全身支持等多方面因素[5-6]。HIV/AIDS与肺结核的合并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还显著影响患者的健康预后[7-8]。因此,在采用正确治疗方案的同时,需配合护理服务,因为舒适、全面的护理模式能够发挥辅助治疗的作用[9-10]。
常规护理缺乏人性化特征,过度关注疾病本身而忽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导致整体护理水平不高[11-12]。人本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尊重患者的个人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并在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和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会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从而提高护理的适应性和满意度。同时,人本位护理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这种综合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减少病情的恶化。本次研究中实施的人本位护理模式,证实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显著优势、临床护理价值和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健康知晓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人本位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位患者的需求、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从而增强患者对护理和治疗方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进而提高其在用药、运动和行为改变上的认知度,这对提升个人管理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另外,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这主要归因于人本位护理服务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显著。通过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情绪及疾病变化,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真切关怀,接受舒适的护理措施,理解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在遵医行为方面高于对照组,这主要因为常规护理相对统一化,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导致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依从性不佳的现象。而人本位护理措施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高效性等特征,重视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在消除疑虑的同时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人本位护理能够提升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健康知晓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并改善其遵医行为,效果显著。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未能充分体现人本位护理的持续性效果与价值。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丰富护理内容,从而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护理服务。
4 参考文献
[1] 刘金凤.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538-540.
[2] 王冬芬.评价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12):106.
[3] 孔令敏,杨梅,苏晓慧.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在ICU外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0):140-142.
[4] 何蔼,韦小英.基于互联网的营养支持小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2,20(5):647-650.
[5] 胡燕.知信行综合干预对老年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药品评价,2020,17(4):51-52.
[6] 冯晓红,梁雪梅,戴芬.协同护理对艾滋病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1,11(21):112-113.
[7] 黄利雪.微信平台管理在女性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妇儿健康导刊,2022,1(1):25-29.
[8] 何秀萍.人文关怀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4):182-183.
[9] 何文静.心理护理在改善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2):257-258.
[10] 张爱华,许萌,王巧丽,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3,44(9):63-66.
[11] 陈萍,赵立,冯晓梅.心理护理服务模式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价值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137.
[12] 谭剑明.心理指导干预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1):45-47,51.
[2024-11-0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