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吴少琴 黄桂玲 汤春燕 王艳桢 樊秋宾
【摘要】 目的 分析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生命质量及精神症状。结果 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前,两组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项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SQLS各项评分、PANSS各项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SQLS各项评分、PAN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暴力冲动行为,并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正念减压;音乐疗法;暴力;冲动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康复期患者仍可能面临各种问题,其中暴力冲动行为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挑战。暴力冲动行为不仅对患者自身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危及他人安全[1-2]。目前,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仍有局限性。正念减压通过引导个体关注当下的体验,培养正念意识,从而减轻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3-4]。音乐疗法则利用音乐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改善认知功能。两者均具有非药物、无副作用的特点,且易于实施[5]。基于此,本文将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应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以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者;住院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者;沟通、理解能力正常,可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调查或填写者。排除标准:合并脑部器质病变、其他器官与系统疾病者;对精神活性物质有依赖性者;依从性较差者等。按照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2.08±2.17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5±1.14年。观察组23例,27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11±2.23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4.59±1.21年。两组患者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内容包括:
(1)生活护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2)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3)药物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4)安全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安全,无危险物品。
(5)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知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内容如下:
(1)正念减压
1)成立干预小组: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等组成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接受正念减压培训,掌握正念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2)患者评估:在实施正念减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精神症状、心理状态、认知功能等,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3)正念训练课程:①身体扫描:患者仰卧或舒适地坐着,引导患者将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身体的感觉,如紧张、放松、疼痛等。②正念呼吸:患者坐直或仰卧,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的感觉,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身体的过程,当注意力分散时,轻轻地将其带回呼吸上。③正念冥想:患者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直或仰卧,闭上眼睛,专注于当下的体验,如声音、感觉、情绪等,不进行评判或分析,只是观察和接受。④正念行走:患者在安静的地方缓慢行走,专注于脚步的感觉,感受身体的移动和与地面的接触,当注意力分散时,轻轻地将其带回行走上。
4)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正念练习,如每天进行15~30分钟的正念呼吸或冥想,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与干预小组分享。
5)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正念减压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2)音乐疗法
1)音乐选择:根据患者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轻音乐、自然音乐等。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应具有舒缓、放松的效果。
2)音乐聆听: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专注于音乐的声音,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可以引导患者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场景中,如森林、海边、草原等,放松身心。
3)音乐创作:对于有一定音乐基础的患者,可以鼓励其进行音乐创作,如作曲、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创作可以帮助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提高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4)音乐活动:组织患者参加音乐活动,如音乐会、音乐治疗小组等。音乐活动可以帮助患者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定期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音乐疗法效果,调整干预方案。两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暴力冲动行为评估: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暴力冲动行为,该量表含4个分量表(5级评分)及1个总加权得分,分量表和加权分越高表明暴力行为严重程度越高。
(2)生命质量评估: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生命质量,该量表包括3方面,共30个条目,满分30分,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3)精神症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该量表包括阴性症状(7~49分)、阳性症状(7~49分)、一般精神病理(16~112分),总分210分,得分越高精神症状越严重。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
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干预前,两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MOAS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QLS各项评分比较
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干预前,两组患者SQL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QLS各项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QL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比较
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在康复期,患者仍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其中暴力冲动行为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暴力冲动行为不仅对患者自身的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社会功能[6]。目前,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冲动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7-8]。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念减压通过培养个体的正念意识,帮助其觉察和接纳当下的体验,从而减轻压力、焦虑和负面情绪[9-10];音乐疗法则利用音乐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身心健康[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后,MOAS评分、PAN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提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有利于改善其精神症状及暴力冲动行为。其原因一方面,正念减压通过引导患者专注于当下的身体感觉、情绪和思维,培养其对自身内在体验的觉察力和接纳度,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刺激和压力,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引发暴力行为。另一方面,音乐疗法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舒缓的音乐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大脑的兴奋度,使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减少对外界的攻击性反应[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的SQL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提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首先,正念减压促使患者专注当下,增强自我觉察能力。当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内心的困扰和压力时,其心理负担减轻,进而在心理社会方面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为提高生命质量奠定基础[14]。其次,音乐疗法通过特定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提高其在动机和精力方面的表现,增强参与生活活动的意愿和能力[15]。
综上所述,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采用正念减压与音乐疗法有利于改善其精神症状及暴力冲动行为并提高其生命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李娜,童小桔.正念冥想训练结合焦点解决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1):100-102.
[2] 吴艳兰,龚晨思.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24,16(2):100-103.
[3] 张玉川,叶美兰.正念认知疗法联合舞动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甘肃医药,2024,43(9):846-848.
[4] 苏海泉,钟桂媚.正念减压疗法联合常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0):95-98.
[5] 王天乐,李日照,黄啟洋,等.奥尔夫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干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50(3):135-139.
[6] 曾伟成,唐秋碧,刘翠霞,等.正念减压疗法对稳定期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4,22(8):1496-1500.
[7] 陈云鹤,杨丽丽,王琳,等.正念减压疗法结合量化评估分级护理策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9):166-168.
[8] 王伏兰,李凌飞.探究正念减压训练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弹性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1):2037-2041.
[9] 周莉莉,黄惠珍,吕琳霞.正念减压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516-3519.
[10] 李保芹,谭一冰.正念减压联合团体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0):3695-3698.
[11] 周小念,张晓凤.基于辩证行为疗法的音乐放松措施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3, 52(4):316-319.
[12] 于辉,尹誉霏,潘桂平,等.融合音乐回忆的内观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应对方式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3):350-355.
[13] 曾小兰,吴启姣,唐秋碧,等.自我松弛音乐疗法联合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5):150-152.
[14] 张哲栋,孟蕾,靳路,等.正念减压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细胞炎性因子影响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3,46(9):1176-1181.
[15] 奚丽华,张红霞,黄惠珍.行为训练辅以音乐疗法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3):328-331.
[2024-10-2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