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老年慢病患者数字化诊疗需求及家庭支持对其产生的影响

作者: 王艳东 郝习君 刘莉 马潇斌 唐启群 陈长香

【摘要】  目的  调查京津冀三地老年慢病患者的数字化诊疗需求状况,并分析家庭支持对其产生的影响作用,为数字化诊疗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18所医院的630名住院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总评分为22.48±4.811,尤其是电子获取诊疗信息的需求中高需求者高达91.7%。其他各方面的中高需求率在85.4%~9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户籍、婚姻、居住方式、使用智能设备情况、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的支持状况是影响数字化诊疗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与各方面的教育需求均有关,家人数字化就医支持程度、户籍与6个方面有关(P<0.05);婚姻、居住方式与5个方面有关(P<0.05);文化程度与3个方面有关(P<0.05);使用智能设备情况与2个方面有关(P<0.05)。结论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较高,家庭支持对老年慢病患者的需求影响较大;应加强医院的数字化诊疗服务的供给和管理,提升诊疗服务水平,鼓励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关怀,满足老年慢病患者的需要,促进康复,提高就医效率。

【关键词】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影响因素;家庭支持

中图分类号  R195;B8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7--05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确诊慢病人数是2.6亿,且每年增加5 000万余人,慢病导致的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6.6%,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9.4%[1]。在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快的背景下,慢病患病率逐年增高,我国已进入慢病高负担阶段[2]。由于慢性病具有病情进展缓慢且迁延不愈的特点,长期反复就医成为“刚需”。传统医疗存在就诊拥挤、流程繁琐等缺点,而数字化诊疗是用数字化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而进行诊疗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3],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4],因此,调查并研究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状况,有利于促进数字化诊疗服务发展,从而减少患者医疗支出与就诊时间[5],提高慢病健康管理水平、加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对于形成“线下初诊、在线问诊、线上复诊[6]”的数字化慢病诊疗服务新模式,实现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京津冀三地选取18个不同等级医院的住院老年慢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生命体征平稳的慢性病老年人,且所患慢性疾病为排名前十的老年人常患慢病;②意识比较清楚,语言表达相对流畅,对问卷问题,可以独立完成或研究人员帮助能够完成;③知情同意,接受调查。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精神疾患者;②慢病急性发作者。共调查652人,回收有效630份,有效回收率96.6%。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遵循自愿和保密原则,持介绍信进入医院进行床边调查,所有的问卷均现场回收,降低无效问卷数量。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个人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学习能力、使用智能手机情况、失能等;②家庭因素:家人支持等;③社会因素:医院开展情况等。对“需求”调查采用“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评测问卷”,问卷包含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不需要”到“非常需要”1~5分,分数越高,需求越大,并将不需要、不太需要视为低需求,一般需要、有点需要视为中等需求,很需要视为高需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计算百分比。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

慢病老年人对数字化诊疗需求比较高,尤其是电子获取诊疗信息的需求中高需求者高达91.7%。其他各方面的中高需求率在85.4%~90.1%。提示需大力开展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项目,满足患者的需要。见表1。

2.2  影响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城乡、婚姻、居住方式、使用智能设备情况、医院数字化平台了解情况、子女对就医支持、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支持与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有关(P<0.05);其中,文化程度越高、城市居民、丧偶、独居或与配偶同住、使用智能设备情况熟练、不了解医院数字化平台、子女对就医支持水平低、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支持老年人的需求更高。见表2。

2.3  影响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以数字化诊疗需求总评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户籍、婚姻、居住方式、使用智能设备情况、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的支持状况是影响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婚姻和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的支持影响最大。见表3。

2.4  影响各条目数字化诊疗需求的进一步分析

以各条目评分为因变量,以2.3得出的数字化诊疗需求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一步分析,明确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便于进行针对性干预。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与各方面的教育需求均有关,家人数字化就医支持程度、户籍与6个方面均有关(P<0.05);婚姻、居住方式与5个方面有关(P<0.05);文化程度与3个方面有关(P<0.05);使用智能设备情况与2个方面有关(P<0.05)。不同的诊疗需求内容的影响因素有区别,应针对性开展应对措施。见表4。

3  讨论

3.1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  研究显示,慢病老年人对数字化诊疗需求较高,尤其是对电子获取诊疗信息的需求较高,这和王春棠[7]等研究基本一致,说明慢病老年患者大多需要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取诊疗信息以知悉自身疾病状况。对于查询慢病诊疗信息、音视频在线诊疗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也较高,医院及其医护人员需要重视数字化诊疗服务,优化线上流程,提倡轻问诊、远程诊疗、在线问诊、在线复诊等服务[8]。采用传统医疗与互联网诊疗平台相结合, 线上线下互融,形成执行统一的数字化慢病诊疗服务,根据慢病患者诊疗需求按照患者疾病的轻、重、缓、急和疾病的治疗难度进行诊疗,包含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9],使老年慢病患者享受便捷、高质、快速的诊疗服务。医院等相关机构应提供慢病诊疗前评估、慢病在线问诊、治疗后复诊、个性诊疗方案、诊疗效果评估等全程诊疗服务[10],推动数字化诊疗服务个性化、全程化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转型升级,为缓解老年慢病负担出力。

3.2  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城乡、婚姻、居住方式、使用智能设备情况、医院数字化平台了解情况、子女对就医支持、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支持与慢病老年人数字化诊疗需求有关。文化程度高的居民, 能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数字化诊疗信息[11], 信息把握度高, 对医疗等机构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也较关注, 与文化程度低的社区居民相比,需求较高,这和袁吉[12]等研究结果一致;居住在城市的患者需求更高,可能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和医疗业务水平不如城市等级高的大医院[13];丧偶、独居或与配偶同住、不了解医院数字化平台、子女对就医支持水平低的患者需求较高,原因可能是家属不在身边,更需要借助数字化诊疗服务来促进慢病管理;使用智能设备情况熟练的老年人增加了与媒介的接触面[14],接受度高;家庭成员对数字化就医支持老年人的需求更高,家庭成员大多年龄较年轻,对于数字化设备的知晓率和接受度较高,可以在经济、技术[15]等各方面给予老年人支持,需求也就较高。家人数字化就医支持程度对于老年慢病患者数字化诊疗服务需求有较大影响,可见家庭支持的重要意义。

本研究提示老年人社交网络成员[16]以配偶、子女等强关系网络为主要交往对象,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互动,能够带动老人对于数字化诊疗服务的利用,应逐渐引导老年人对于数字化医疗发展的认可,消除老年人对智能技术应用的顾虑,增大对数字化诊疗服务的需求。相关部门应该落脚在数字化医疗的实用性[17],研究如何开展更实用、便捷的数字化诊疗服务。

4  参考文献

[1] 马长娥. 医联体环境下慢病的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2] 贺梦璐,王春霞,王海鹏,等.山东省农村多重慢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2):922-925,935.

[3] 陈思,余雨枫,张一敏,等.我国慢病老年人社交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4):162-166.

[4] 刘欣雨. 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21.

[5] 吕安童. 信息生态视角下互联网医疗问诊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2.

[6] Allington Daniel. Media usage predicts intention to be vaccinated against SARS-CoV-2 in the US and the UK[J]. Vaccine, 2021, 39(18) : 2595-2603.

[7] 王春棠. 以区块链技术打造慢病诊疗和药品配送平台[N]. 友报,2021-11-19(003).DOI:10.38263/n.cnki.nyoub.2021.000381.

[8] 蒲美多. 健康传播视域下用户互联网诊疗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2.

[9] 姚永萍,周宏,邓静,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互联网诊疗协同药物配送提升慢病管理效能实践[J].中国药业,2020,29(8):39-41.

[10] 张洪波,王杰萍,佟秀梅,等.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与社区协作慢病管理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9,26(9):815-817.

[11] McNamara Roisi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he barriers to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 girls of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 in Ireland: A qualitative study[J]. Appetite, 2021, 167 : 105585-105585.

[12] 袁吉,肖煜吟,施贞夙,等.互联网医疗更好地满足慢病患者就医需求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医院,2021,25(8):44-47.

[13] Lai, Kim Piew, Lai, et al.Influences of time perspectives and perceived values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engage in social media amongst older adults for healthcare-related purposes[J].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2021.

[14] 王天娇.“新媒体使用”概念的有效性——从媒介使用和媒介效果看网络信息渠道的异质性[J].国际新闻界,2020,42(1):119-135.

[15] 李红,李桂蓉,李希西,等.基于患者需求的“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的实践构建及应用[J].华西医学,2021,36(11):1585-1590.

[16] 郭珉江,刘阳.“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发展机遇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022(7):46-52.

[17] 章安梅.“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3):78-80.

[2024-02-10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