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对患儿五迟五软症状的影响

作者: 温欢

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对患儿五迟五软症状的影响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对患儿五迟五软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 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有五迟五软临床症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儿。对照组行传统的中医头针治疗,观察组行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分(FMFM)、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家属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各观察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FMFM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FMFM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但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FMFM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对患儿五迟五软症状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够对患儿运动功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增加家属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小针刀醒脑开窍法;五迟五软;临床疗效;瘫痪;脑疾病

中图分类号  R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9--04

五迟五软是临床中常见的儿科发育障碍疾病,其中的五迟包括立迟、行迟、齿迟、语迟以及发迟[1],其中的五软包括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以及肌肉软[2]。基于病情程度的不同,五迟五软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单独表现,也可群体表现。五迟五软是脑性瘫痪、发育迟缓、孤独症、脑发育不全的主要临床症状,在现代医学当中,强调的是对疾病的诊断,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康复方案为主[3],如果发育迟缓到需要手术介入治疗的地步,出现五迟五软症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治疗周期,同时,康复资源相对紧张,治疗费用也较高,而且患儿的配合度不高。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是在针灸大师石学敏老前辈的针灸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改进而得,与传统的针刺方法不同,小针刀醒脑开窍法的主要穴位分别为百会、印堂、水沟、膻中、双侧曲池、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等[4],该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有研究直接指出[5],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脑瘫伴发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脑电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五迟五软患儿的相关机制还不够明确。本研究,将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应用于五迟五软患儿,探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对患儿五迟五软症状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2月- 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有五迟五软临床症状的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岁;②无先天性心脏疾病;③无手术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患儿家属治疗配合度较低;③入组前接受其他方法治疗。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儿。对照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1~7岁,平均3.44±1.01岁;病程1~4年,平均2.41±0.52年;伴发临床症状:脑性瘫痪17例、迟缓发育11例、运动障碍8例、言语障碍8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1~7岁,平均3.32±1.04岁;病程1~5年,平均2.49±0.54年;伴发临床症状:脑性瘫痪19例、迟缓发育11例、运动障碍7例、言语障碍7例。两组患儿上述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中医头针治疗,分别在言语1区、言语2区、言语3区、四神聪、双侧头维、神庭等穴位进针,并在进针之后留针1h,每隔30min行针1次。

1.2.2  观察组  行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针刀取穴处方:百会、印堂、水沟、膻中、双侧曲池、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以上穴位自上而下刺激,每穴刺激三下(除水沟穴外,水沟穴最后刺激七下)。如患者仅有言语障碍,加刺言语1区、言语2区、言语3区,如是言语及运动均有障碍的,加刺言语及运动区,所有针法针刺方向均要求针尖朝向心脏方向(除水沟穴外),以起到凝心神的作用。3~4天1次,3~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时间15天。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评估:根据临床疗效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具体标准如下:治愈为患儿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恢复,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患儿认知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为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认知功能、活动功能得到改善;无效为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认知功能、活动功能未见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2)粗大运动能力评估:选择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患儿进行粗大运动能力评估,主要包括翻身、坐位、卧位、立位、跑跳、步行、爬等功能,分值越高,说明粗大运动能力越好。

(3)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选择精细运动能力评估量表(FMFM)对患儿进行精细运动能力评估,其中包括患儿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协调能力、视觉追踪等,分数越高,精细运动能力越好。

(4)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选择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对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5)家属治疗满意度: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以及不满意。治疗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6)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烧、失眠、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GMFM评分、FMFM评分、Barthel指数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及满意度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F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F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儿F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两组患儿Barthel指数均升高,但观察组患儿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比较

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采用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五迟五软的病位主要作用于脑、肝、脾、肾,这与先天禀赋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教授指出[6],五迟五软总病机中表现为正虚邪实。五迟者主要表现为强肾,肾与发育生殖密切相关,肾亏则表现为发育迟缓。《针灸大成》[7]中,腰是肾之府,腰上具有肾俞、命门二穴,取之可补肾阳。有研究指出[8],通过针刺于肾经原穴,可将言语功能激活,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发育。有研究通过4穴进行补肾填精,涌泉穴是水经木穴,肝肾并补。在临床当中,最常见的是行迟以及立迟,阳陵泉为筋会,胆之下合穴,功效有二,其一为舒调经筋,其二为利胆疏肝[9],足少阴经循行与心,舌窍相连,故而取肾经原穴。五软者重在健脾,脾与四肢肌肉有着密切的联系,脾虚则表明肌肉发育不良[10]。中脘穴作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具有疏利中焦的功效。下脘具有健脾、健胃的作用,将体内积聚的浊气进行消灭。气海及关元可补肾、培元、养精。将中脘、下脘、关元以及气海组成穴组[8],能够补气血,养元气,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11]。脑性瘫痪作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在中医学中并未对其进行记录,但可将其纳入五迟五软的范畴之中,在现代中医学当中将其病位定在头、脑当中,头是诸阳之会,其内部是脑,脑内含有脑髓[12],作为元神之府,可有效长官运动、意识等思维。有相关研究表明[13],通过针刺的方法可改善血液状态,将血液内环境保持在稳定状态,从而改善脑部循环,保证能量的正常代谢,帮助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在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其中的病机为醒神开窍,经穴位选取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将其作为核心,强调以针调神,为针刺疗法提供了多元化治疗途径。

本研究中,经小针刀醒脑开窍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GMFM、FMFM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证实了小针刀醒脑开窍法能够有效提高五迟五软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五迟五软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并提示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小针刀醒脑开窍法在五迟五软患者当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4  参考文献

[1] 杨苗,白朔.醒脑开窍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伴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3,35(14):69-71,75.

[2] 龚艳仙,郭大洲,莫仙红.石氏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朱氏焦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J].医师在线,2023,13(7):68-71.

[3] 郑丽芬.醒脑开窍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脑瘫的效果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北方药学,2020,17(8):82-83.

[4] Xing W,Hoon S T,XiaoGang D,et al.Acupuncture and tuina treatment for gross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 monocentric clinical study[J].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23,191875-191886.

[5] 朱朝辉,贾建真,白新朝,等.醒脑开窍针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脑功能及发育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0):119-120.

[6] 耿丽娟,王葆辉,刘洁,等.醒脑开窍汤联合针灸治疗脑瘫疗效及对患儿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5):664-666.

[7] 胡春地,周海彬,罗首彬.醒脑开窍针刺联合醒脑益智加减方对脑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1(23):219.

[8] Wu J,Yin L,Huang X,et al.Fast needling combined with occupational therapy for hand dysfunction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Zhongguo Zhen Jiu,2024,44(2):149-152.

[9] 周海彬,欧阳运娴,胡春地.醒脑开窍针刺及醒脑益智加减方治疗脑瘫的临床价值研究[J].特别健康,2022(21):191-192.

[10] 李优娟.针灸醒脑开窍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1):84-85.

[11] 刘晓俊,张庆萍,袁爱红.杨骏教授针药结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经验介绍[J].中国针灸,2020,40(5):533-535.

[12] Yan Y,Xue J,Xu J,et al.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bnormal muscle tone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meta-analysis[J].Behav Neurol,2023:4662788.

[13] 方慧,童光磊,李少新,等.醒脑开窍法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96):219-221.

[2024-10-23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