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阿迪拉·吐尔孙 严勇杰 王梓如

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97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质量[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15)]、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开展应用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患者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应用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AS评分、自我效能各项(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AS评分均降低,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SA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个性化护理(基于冰山理论)可有助于优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手术期指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  腹腔镜;胆管结石;个性化护理;冰山理论;心理状态;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9--04

胆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其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清除结石。然而,由于患者普遍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并担心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术后康复进程[1]。因此,临床需针对此类患者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临床对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实施一系列围手术期基础措施(如饮食指导、术前准备等)辅助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然而,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单一,且未能充分重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干预效果欠佳[2]。冰山理论包括行为、应对措施等7个层次,其核心观点是事物的表面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内在需求往往被忽视。将冰山理论应用于个性化护理中,不仅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发现并满足患者的显性及隐性需求,还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从而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3]。但目前,关于该模式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研究尚比较少见。基于此,本研究针对腹腔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开展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月- 2024年3月医院收治的97例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胆管结石相关诊断标准[4];满足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有胆管手术史;存在认知、语言或智力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等。根据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年龄30~75岁,平均58.85±3.41岁;男26例,女22例;体质量指数18~26,平均22.14±0.6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6例。观察组年龄30~78岁,平均58.47±3.25岁;男28例,女21例;体质量指数19~26,平均22.19±0.71;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和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干预至出院。术前为患者提供相关指导或协助,完善疾病常规检查项目;向患者讲解疾病及腹腔镜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开展合理饮食指导,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术中辅助医师顺利开展手术操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常规合理用药指导及饮食干预。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干预至出院。具体措施如下。

(1)行为、应对措施:为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影响因素、健康饮食及行为的重要性等),同时强调腹腔镜治疗的优势及意义,并对患者行为活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记录,最后由医护患及家属制定干预方案。术后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予以针对性的疼痛强化管理措施。疼痛较轻微且不影响生活的患者,可采取多种方式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如深呼吸(指导患者冥想,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上,放松全身,重复吸气、呼气,时间约为20min)、听音乐、聊天等;针对疼痛影响咳嗽及睡眠且程度加重的患者,可视情况提供镇痛药物处理。

(2)主观感受、观点: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其表达内心想法,如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成功的可能性等,而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视频、图文解说等形式,及时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多安慰、鼓励患者,进而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邀请病友进行现身说法分享治疗成功的经验,并为患者列举、分析既往成功案例经验,进而帮助患者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

(3)期待、渴望:对患者期望(生活、治疗)进行评估,一旦患者存在消极、悲观等不良心态,则需积极开展个性化干预措施,如开导患者,告知其现阶段腹腔镜技术已相对成熟,且该技术用于治疗胆管结石的应用很多,为实现快速恢复,围手术期只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工作(如合理饮食、术前准备、早期术后恢复锻炼等)即可。同时尽可能实现患者临床需求(在医护人员、家属的协助下),以为其提供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如家庭、社会等。

(4)自我:本护理方案的核心即是自我,由于该病易导致患者否定自我,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等,从而使其难以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因此应及时交流、沟通,予以心理疏导,进而纠正患者错误思想,同时告知其消极、抗拒治疗的行为,不仅会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风险等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加重家属的担忧,从而使其意识到积极治疗的意义及重要性,促进快速康复。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质量:统计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在出院时采用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15)[5]评估术后恢复质量。QoR-15量表包括15个问题,每个问题评分范围为0~10分,总分与术后恢复质量呈正相关。

(2)心理状态:干预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6]。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倾向越严重。

(3)自我效能: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测定量表[7]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干预期间发生的出血、感染、胆道损伤等并发症。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质量等)采用S-W法检验,结果显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恢复质量比较

开展应用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院时观察组患者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均SAS、S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胆管结石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汁淤滞等因素有关。若未能及时治疗,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8]。腹腔镜手术是现阶段治疗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能够有效清除结石,控制病情进展。然而,腹腔镜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针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管结石患者,临床需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是目前临床针对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的主要干预方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但由于其措施较为简单且力度不足,对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有限[9-10]。

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将护理服务从单纯的提供转变为满足患者需求,通过实施一系列多样化的干预措施,提升干预效果,促进患者腹腔镜术后的恢复,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出院时QoR-15评分较高,且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指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以冰山理论为指导,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如病情、性格、行为等),从行为、应对方式等7个层面开展个性化护理措施。例如,实施针对性的疼痛强化管理措施,详细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纠正其日常生活及饮食习惯中的不良行为,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优化围手术期指标,促进术后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

情绪和自我效能状况可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其恢复进程。根据本研究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干预后两组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在腹腔镜治疗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其自我效能。分析其原因,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开展多样化的疾病及治疗健康教育,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经验等措施,帮助患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促使其采取正确积极的疾病应对方式,从而增强了自我效能[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