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指导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的干预价值分析
作者: 韩庆辉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实施营养指导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 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儿童8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增加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能力)、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儿童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满意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实施营养指导,可提高儿童的营养状态,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 营养指导;儿童保健;护理;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9--03
儿童时期合理的营养摄入是保障其身心发展的关键,但当前大多数儿童家长对营养膳食知识缺乏有效了解,通常无法保证儿童膳食合理性,加上儿童饮食常取决于其喜好,易导致儿童形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从而会阻碍儿童身体发育。营养指导是指为儿童及其家长提供营养素摄入的指导,针对儿童所处的发育阶段给出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意见,包括调整饮食频次、种类及摄取量等,并督导家长严格落实,以促使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则可在充分满足其身体发育需要的同时,避免出现营养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生长缓慢、贫血等,以及预防出现肥胖等营养过剩的表现[1]。本研究对我院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实施营养指导,分析其对儿童的干预效果,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3月- 2023年10月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儿童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监护人均知情同意;②年龄在0.5~3.0岁。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需要抢救者;②先天性发育不良;③有精神病史拒绝配合治疗者;④存在传染疾病。在组间性别、年龄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儿童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营养指导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指导,在儿童健康体检后,参照儿童的体检表,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儿童家长正确的为儿童补充充足的热量、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及各种维生素等。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增加营养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采取多元化保健宣教指导,通过建立儿童保健营养培训微信群、QQ群,每个月邀请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培训指导,并定期发布与儿童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并结合小儿营养需求,生长规律等实际情况,对儿童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另外,详细告知入组儿童家长儿童的营养水平对于儿童发育的重要影响,引起家长对儿童营养的重视,并充分鼓励儿童家长及儿童自身参与到儿童的合理膳食学习中。
(2)每个入组的儿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每次体检记录儿童的各项体格、体征数据包括儿童的体重、身高、胸围、头围及心理行为发育情况等,结合儿童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国家儿童营养膳食指南中的推荐指标,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具体包含每天保证儿童摄入肉、蛋、奶、水果蔬菜、五谷杂粮等,以确保儿童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然后基于制定的营养方案,详细对儿童家长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备注相关注意事项。
(3)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饮食喜好与厌恶,制定针对性食谱,根据儿童对个性化食谱的接受度,充分掌握儿童饮食频率、饮食品种及饮食量等情况。如果儿童接受度低,要对营养食谱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因偏食造成营养不良等情况;要求家长每周一次测量并记录儿童的体重、身高情况,并反馈给医院指导人员,依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4)保证儿童微量元素的补充,儿童处于生长和发育的高峰期,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大,缺钙会使儿童的骨骼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还可出现盗汗、夜啼、抽搐等症状,因此家长要让儿童多食用牛奶及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儿童锌缺乏主要与食物膳食中含锌的食物少以及机体对锌的利用率低有关,建议儿童多食用贝类、红肉等含锌丰富的食物;铁缺乏主要是引起缺铁性贫血,要求儿童家长必须定期予以儿童动物血、肝等富含高铁元素的食物,另外在日常中多吃苹果、梨、猕猴桃等水果以满足儿童生长对于维生素的需求。
(5)由专门的医院指导人员通过微信或者电话与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回答儿童家长的问题,解答家长在养育中的疑惑,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1)发育状况: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对两组儿童发育状况进行评分,包含大运动、精细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等4个维度,评分与发育状态呈正比。
(2)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包括营养不良、肥胖和贫血等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营养不良+肥胖+贫血)例数/观察例数×100%。
(3)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评分[2]对儿童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通过正态性检验,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儿童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儿童家长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施营养指导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家长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儿童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营养问题,一方面是因挑食、偏食造成的部分营养素补充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所需而致儿童出现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情况;另一方面为营养摄取过剩,大于机体消耗量而造成脂肪大量堆积,引起肥胖等疾病。有关研究认为,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不足和儿童形成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反过来,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度愈高,儿童饮食行为愈好。因此,应通过对儿童家长实施有效干预来提高其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度。营养指导是针对存在营养问题的个体所开展的一项护理服务,其目的在于通过营养教育改变个体不合理饮食情况,改善其营养状况[3-4]。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发育情况,包括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儿童的语言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及社交等发育与大脑的发育有关,而脑组织的发育需要靠充足的营养、微量元素等,而营养指导可以使儿童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继而提升了发育水平。且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儿童营养性疾病率占比5.00%,低于对照组儿童的20.00%,分析原因是营养指导能够确保儿童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摄入,这包括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还通过合理安排膳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营养食物的摄入量,从而减少了营养不良的发生。营养指导还涉及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饮食习惯的教育和指导,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餐、自主主动进食、不偏食不挑食等,确保儿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到足够的营养,从而也降低营养不良的风险[5-6]。对于因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营养指导可以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补充营养素来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这有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营养指导强调对饮食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容易导致肥胖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进行限制,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零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从而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贫血通常与铁质和其他营养素的缺乏有关,营养指导可以针对贫血儿童制定特定的饮食计划,增加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铁的生物利用率,减少贫血的发生[7]。另外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的85.00%,分析原因是通过营养指导,儿童能够摄入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从而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纠正,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这种明显的改善效果不仅让儿童自身感到更加舒适和愉悦,也让家长对护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感激,进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8]。
综上所述,营养指导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王丽珍.家庭喂养指导与营养认知干预在社区儿童保健中预防营养不良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3):135-137.
[2] 林小琴.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及对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6):113-115.
[3] 郭柏玲,潘月英,苏桂红.基于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儿童保健服务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5):88-90.
[4] 吕绍冠.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J].妇儿健康导刊,2023,2(13):88-90.
[5] 林松,陈凤.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24):17-21.
[6] 罗萍妹.营养指导在儿童保健护理工作中的干预价值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4):241-243.
[7] 裴艳莹.儿童保健干预在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中的应用及儿童发育商改善与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105-106,112.
[8] 杜晓巧.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探讨[J].系统医学,2021,6(2):16-18.
[2024-11-1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