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对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宋健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对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0

【摘要】  目的  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影响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某三甲医院内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172例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临床信息、健康信念模型量表和房颤自我保健行为量表。分析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对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与自我保健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评分高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自我保健行为和健康信念的子量表得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范围从-0.223到0.786。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效益、感知障碍和自我效能是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感知严重性的影响最大。共172名患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为68.99±11.176岁,其中60~69岁62人(36.0%),女性78人(39.4%),阵发性房颤占比45.55%(80人),106人(61.6%)患有高血压。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的平均总分是30.15±4.53。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评分高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婚姻、文化水平及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的有无均不会对自我保健行为产生影响(P>0.05)。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自我保健行为和健康信念的子量表得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范围从-0.223到0.786。以自我保健行为为因变量,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及房颤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效益、感知障碍和自我效能是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感知严重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易感性、自我效能。结论  感知易感性、严重性、效益、障碍和自我效能是影响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关键因素。应制定一项旨在提高患者健康观念的健康教育计划。

【关键词】  房颤;健康信念;自我保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9--04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普遍,是由于较高的再入院率引起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1]。全球范围内,房颤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总体负担在不断增加[2]。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估算中国约有790万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5岁,60岁以上患者占81.6%,反映了老年人是房颤的主要患病人群[3]。然而,36%的房颤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患病,且仅有6.0%患者接受抗凝治疗[4]。

老年房颤患者由于年龄增长带来的身体功能退化、伴随疾病的增加以及对医疗信息的获取能力较低,导致其在管理疾病和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对老年房颤患者的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包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利用自我保健资源,促进积极参与自我保健活动,并教育患者避免疾病加重和再次入院[5]。自我保健行为对老年房颤患者尤为重要,不仅有利于疾病的症状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对于预防和管理房颤患者的心力衰竭或中风也起着重要作用[6-7]。

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强调,一个人能否实施某种特殊的健康行为,取决于两个因素,即个体感觉到健康威胁的程度,以及对于某种健康行为是否将会有效地减轻这种威胁的感知程度[8]。HBM假设预防行为取决于个人的信念,揭示了健康信念与自我保健行为之间的关系。但目前没有研究使用该理论解释影响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分析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对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某三甲医院内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172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2020欧洲房颤诊断指南标准[9];③知晓病情,无认知和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障碍;②合并严重的肝、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躯体性疾病;③合并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障碍。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2.1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问卷  人口统计学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水平。临床内容包括房颤类型、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的情况。

1.2.2  房颤自我保健行为量表(AF-SCS-10)  房颤自我保健行为量表由Youn-Jung Son等[5]编制而成,该量表包括3个维度,共10个条目:自我护理知识(4项)、自我护理行为(4项)和自我护理资源(2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1(完全不同意)~5分(完全同意),总分为10~50分之间,分值越高表明自我保健行为越强。

1.2.3  房颤患者健康信念量表  根据健康信念模型[10]自行编制而成,共20个条目,包括疾病的感知易感性(房颤患者需要意识到自己所患的疾病及并发症)、感知严重性[房颤及其并发症使健康状况(心脑血管疾病)恶化并损害健康]、感知效益(自我保健行为对他们的好处)、感知障碍(存在阻碍行为改变的障碍)和自我效能(对抗疾病的信心和态度)等维度,其中感知障碍采用反向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健康信念越好。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3名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培训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使用的量表和数据收集方法。正式调查开始前进行预调查,以评估护士的培训是否合格。在对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的解释后,患者收到来自调查人员的问卷,并独立填写完成,当参与者对个别条目理解有困难时,调查人员一对一地提供指导和解释。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当场回收。

1.4  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 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数据的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两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检验自我保健行为与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选择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172名患者参与本研究,平均年龄为68.99±11.176岁,其中60~69岁62人(36.0%),女性78人(39.4%),阵发性房颤占比45.55%(80人),106人(61.6%)患有高血压,见表1。

2.2  人口学特征对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

结果显示,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的平均总分是30.15±4.53。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评分高于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婚姻、文化水平及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的有无均不会对自我保健行为产生影响(P>0.05),见表1。

2.3  健康信念模型与自我保健行为的相关性

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自我保健行为和健康信念的子量表得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范围从-0.223到0.786。

2.4  健康信念模型对自我保健行为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以自我保健行为为因变量,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及房颤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严重性、感知易感性、感知效益、感知障碍和自我效能是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感知严重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易感性、自我效能,见表2。

3  讨论

房颤患者心律的监测和抗凝药的规律使用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下降,伴随合并症的增多以及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下降,这使得他们在管理自身健康时面临更大困难。当老年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有限时,可能更具挑战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调查,评估健康信念模型各维度对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信念模型中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感知障碍和自我效能是自我保健行为的影响因素;健康信念模型解释了自我保健行为48.8%的差异,这表明健康信念在老年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中起主导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知严重性对自我保健影响最强。疾病的感知严重性是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与自我保健的多个维度均显著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似[11]。这表明认识到房颤危险程度的患者更容易遵守自我保健行为。感知严重性高的患者能清楚地意识到房颤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持续监测他们的心率,定时服药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此外,具有感知效益的老年患者更倾向于坚持自我保健行为,这类患者能够认识到坚持遵医治疗可以取得积极的治疗成果,有利于疾病的转归[12]。

感知易感性是个体对行为会危害自己健康或患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13]。在本研究结果显示,感知易感性高的老年房颤患者更能够意识到不良的日常行为会对自己的健康产生威胁,更愿意遵从医师的建议,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目标行为采取行动的能力,具有较高自信心的人更有可能在不同情况下努力执行医师所建议的行为[14]。本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老年房颤患者更有信心进行自我保健行为,此类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保持乐观的心态,能够坚持长期的治疗,以达到自身期望的结果。

感知障碍是健康责任的影响因素,感知障碍越少,个人的健康责任越高[15]。本研究中,感知障碍也显著影响老年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6]。感知障碍与不遵守药物治疗以及不良行为有关,这意味着感知障碍在自我保健行为的实施中起着负面作用。如果老年房颤患者主观上认为困难较少,他们更可能增强对自我健康管理的信心,从而更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增强自我保健行为。

健康信念模型对患者自我保健有积极影响,健康信念得分越高,患者对自我保健的意愿越好。这表明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识到房颤的严重性以及规律服药对并发症的预防是有益的。此外,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锻炼以外,还应包括良好的人际支持等。提高房颤患者的自我保健行为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帮助,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综上所述,感知的易感性、严重性、效益、障碍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自我保健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因此,医疗保健人员有必要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自理行为,尤其是自我保健行为差的患者。基于HBM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可能是有效的,未来需要通过纵向设计和随机抽样来进一步确认结果。

4  参考文献

[1] Tzeis S, Gerstenfeld E P, Kalman J,et al.2024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Heart Rhythm Society/Asia Pacific Heart Rhythm Society/Latin American Heart Rhythm Society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atheter and surgical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J].Europace,2024,26(4):921-107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