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断效果
作者: 欧媛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儿童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100例疑似儿童睾丸扭转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需以阴囊手术的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需进行查体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上述3种检查方法在儿童睾丸扭转中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查体检查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查体检查与CT检查的灵敏度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查体检查< CT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查体检查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64);CT检查与手术结果的中度一致(Kappa=0.435),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96),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在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断过程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可以有效提升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并且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
【关键词】 儿童睾丸扭转;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阴囊手术;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 R58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1--04
睾丸扭转主要是指因支配睾丸的精索发生扭转导致睾丸血液供应被阻断的一种疾病,以睾丸肿痛、睾丸位置抬高或角度异常为主要表现,儿童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1-2]。对于睾丸扭转患儿而言,若未能及时确诊和治疗,随着其缺血时间的延长,会直接导致睾丸坏死,致使其睾丸出现不可逆性萎缩的情况[3-4]。因此,如何提高儿童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查体是目前医学上针对睾丸扭转的一种基础检查方法,但部分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患病初期的症状体征并不明显,致使其在自述病情时会出现含糊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误诊、漏诊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查体检查相比,影像学检查能更好地减少因患儿主观表述对诊断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是目前医学上较为常见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二者均具有操作简单、检查速度快的优点,均能为临床诊断睾丸扭转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5-6]。为此,本文选取了100例疑似儿童睾丸扭转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其上述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详细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本院就诊的疑似儿童睾丸扭转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以阴囊手术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其中睾丸扭转85例,非睾丸扭转15例。纳入标准:①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侧睾丸疼痛情况;②年龄均在16岁以内;③发病到治疗时间均在8h以内;④均具备CT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指征;⑤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的检查操作。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大脑等器官组织障碍者;②合并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疾病者;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④存在幽门梗阻狭窄情况者;⑤参与本次研究前采用过激素类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治疗者;⑥装有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者;⑦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观察对象的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9.21±1.58岁;最短发病到治疗时间为2h,最长发病到治疗时间为7h,平均5.34±1.2h。本次研究在实施前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且已获得相关批准。所有观察对象及其家属在参与本次研究前均已详细了解研究的相关内容,且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
1.2 检查方法
100例疑似患儿均需进行查体检查、CT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种检测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查体检查:在患儿入院后,认真观察其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对其阴囊疼痛和睾丸肿大情况进行详细评估,通过触诊的方式观察其患侧的睾丸是否肿大、变硬,位置是否抬高,同时询问患儿在触摸或抬起患侧的睾丸后是否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详细记录问诊结果。此外,还需使用断头牙签滑动其大腿内侧上方的皮肤,以此来观察睾丸的反射性上提是否减弱。若患儿的查体检查结果显示睾丸位置明显上升或呈现横位,且阴囊抬高的实验结果显示为阳性,睾丸的反射性上提检查结果显示反射完全消失,则为阳性,即可判定为睾丸扭转。
(2)CT检查的步骤如下:采用西门子64排高端螺旋CT机作为检查仪器,在设备开机前需确保治疗室房间的电压稳定,主电源电缆线完好无损,插座和插头接触牢固。检查开始前,需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同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方便临床医师判断其是否能进行CT检查。检查当天,指导患儿平躺在CT扫描床上,并指导其适当调整体位,以确保睾丸部位处于最佳的扫描位置,随后将仪器的电源打开,对睾丸部位上下的5cm范围进行上下扫描,电流与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20~220mA、120kV,螺距和厚度分别设置为1mm、0.5cm。在仪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需叮嘱患儿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避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同时告知其尽可能地放松身体,以保证呼吸的平稳度,提高图像质量。扫描结束后进行二维重建,将检查所得的影像学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中进行处理即可。检查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避免影响设备后续的正常运行,同时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性能测试,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滤网、检查电缆等,以确保其各项参数和功能正常。若患儿的CT检查结果显示,睾丸体积明显增大,睾丸内存在低密度影、小斑点等现象,则为阳性,即可判定为睾丸扭转。
(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步骤如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飞利浦EPIQ5)作为检查仪器,在设备开机前需确保治疗室房间的电压稳定,主电源电缆线完好无损,插座和插头接触牢固,检查工作完成后,将仪器电源打开,把探头的频率设置为5~12MHz。检查开始前,需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同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方便临床医师判断其是否能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当天,指导患儿保持左侧卧位或仰卧位,随后检查医师需将其阴茎轻微向上提拉,促使其和耻骨上腹部完全贴合,以确保将阴囊充分显露在仪器的检查视野内。检查医师常规消毒仪器探头后,把探头放置在患儿的阴囊表面,随后对其睾丸、附睾、精索进行多切面的扫查,以此来了解其睾丸及附睾的大小和内部回声情况,认真观察其是否存在睾丸鞘膜腔积液情况。此外,检查医师还需通过高频多普勒的血流显像技术认真检测患儿的附睾和精索附件的血流情况和频谱情况。检查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污渍,避免影响设备后续的正常运行,同时还需定期对仪器进行性能测试,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滤网、检查电缆等,以确保其各项参数和功能正常。若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的睾丸实质血流信号呈减少或完全消失的状态,则为阳性,即睾丸扭转。
CT检查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束后,需安排2名具有10年临床经验的影像学专科医师共同阅览图像,并给出统一结论,若出现分歧,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判断。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查体检查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比较,查体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06%、53.33%,Kappa = 0.364,见表1。
2.2 CT检查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比较,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24%、82.24%、Kappa = 0.435,见表2。
2.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金标准)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65%、93.33%,Kappa=0.896,见表3。
2.4 查体检查、CT检查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对比
(1)灵敏度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查体检查和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查体检查与CT检查的灵敏度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特异度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查体检查<CT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趋势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明显优于其他方法,见表5。
(3)一致性比较:查体检查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364);CT检查与手术结果的中度一致(Kappa=0.435),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96),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睾丸扭转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阴囊急症,目前医学上并未明确指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大多认为与睾丸发育不良、睾丸系膜过长、睾丸在阴囊内位置异常、附睾和睾丸之间缺乏有效固定等情况密切相关[7-8]。对于儿童睾丸扭转患儿而言,尽早确诊、及时采取手术复位,可以更好地保护其睾丸功能,降低失睾率,减少疾病对其生殖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9-10]。针对疑似睾丸扭转患儿,临床强调通过查体的方式了解其患侧的睾丸是否存在肿大、变硬的情况以及位置是否抬高,利用触摸或抬起患侧睾丸的方式观察其疼痛情况是否加重,同时结合其睾丸反射性上提是否减弱的情况进行疾病诊断,但在实际的查体过程中,因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炎、急性睾丸炎、睾丸附件扭转等疾病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故通过单纯的查体检查,无法确保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率[11-12]。因此,如何提高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率,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CT检查是目前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利用放射线对人体进行扫描,以此来观察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和病变情况。在睾丸扭转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可以将睾丸的解剖结构展示在临床医师的视野内,但该检查方法对于人体生殖系统的分辨率和敏感性相对较低,且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无法广泛应用到年龄较小儿童的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非手术的诊断性检查,具有重复性好、经济性好、安全性高、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阴囊肿痛、急性附睾炎、急性睾丸炎等多种阴囊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既往大量的研究显示均已证实[13-14],该检查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患者的阴囊创伤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研究对100例疑似儿童睾丸扭转患者均进行查体检查、CT检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同时将阴囊手术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研究结果显示,在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比较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明显高于查体检查和CT检查,由此可知,在儿童睾丸扭转的诊断过程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分析原因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在高清晰度黑白B超的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的一种影像学方法,能形成彩色的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15-16]。在儿童睾丸扭转患儿的诊断过程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利用高频超声波穿透皮肤,经过组织和器官反射回来的声波形成图像,以显示器官或组织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等情况,同时利用彩色编码技术,直观地显示睾丸内的血流信号,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睾丸是否存在血运障碍以及血运障碍的严重程度,进而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准确率[17-18]。在睾丸扭转的情况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到睾丸内血流信号的减少或消失,以及睾丸回声不均匀、增大、边缘向内凹陷等特征,这些特征性超声图像表现能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同时与急性睾丸炎、急性附睾炎、睾丸附件扭转等阴囊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19-20]。除此之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通过优化成像参数和先进图像处理技术的方式,不断提高检查所得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使得临床医师能更准确地识别睾丸扭转的特征性表现,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