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在心理性勃起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 黄杰 任蕊
【摘要】 目的 探究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及成就(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在心理性勃起障碍(E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 2024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理性E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在医院的推行时间(2023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1年6月- 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40例心理性ED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推行时间之后(2023年1月- 2024年6月)接受治疗的40例心理性ED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勃起功能、不良情绪、病耻感、家庭支持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慢性病耻感量表(SSCI)、家庭支持量表(PSS-Fa)、性生活质量调查表-性生活质量(SLQQ-QOL)、性生活质量调查表-治疗满意度(SLQQ-THX)及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IEF-5、SLQQ-QOL、SLQQ-THX及SLQQ总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IIEF-5、SLQQ-QOL、SLQQ-THX及SLQ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HAMA、HAMD、SSCI、PSS-Fa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HAMA、HAMD、SSCI、PSS-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理性ED患者勃起障碍症状,减少病耻感,增强家庭支持,提升性生活质量。
【关键词】 心理性勃起障碍;PERMA模式;病耻感;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6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1--04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持续的无法达到和维持使性行为满意的勃起,在中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40岁以下的ED患者中,高达90%的患者患有心理性ED[1]。临床上将ED分为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其中心理性ED通常源于生活或工作等压力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引起。治疗ED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对于心理性ED尤为重要,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改善性功能[2]。PERMA模式也称幸福理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教授提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包括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及成就5个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提供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患者更好地投入到治疗中[3]。本研究将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应用于心理性ED患者,探讨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在心理性E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月- 2024年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心理性E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4]评分<21分,且临床检查确证为ED;排除标准:①器质性ED者;②精神障碍或存在心理疾病者;③由于身体疾病存在长期服药史者;④有药物治疗史者;剔除标准:失联或由于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在医院的推行时间(2023年1月)为截点,将推行时间之前(2021年6月- 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40例心理性ED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推行时间之后(2023年1月- 2024年6月)接受治疗的40例心理性ED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基线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方式,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有无性病、遗精及手淫习惯,耐心追问患者的夫妻关系、家庭环境、工作性质,了解既往病史、服药史、烟酒嗜好及精神状态等,向患者和家属普及DE知识,认识勃起障碍的原因,教授患者在进行性生活之前可以进行深呼吸等放松方式,并指导患者学习沟通技巧,与伴侣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干预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在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通过与患者面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内心压力和焦虑心理的类型、程度和原因,在干预初期阶段,与患者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另外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多种方式,综合分析得出个体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包括干预的目标、方法和时限。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错误的认知,如对性能力的过度担忧、恐惧失败等,从而改善心理状态。对患者提供性知识和性技巧培训。使用PERMA模式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内容为:
(1)积极情绪:通过定期开展音乐疗法和艺术疗法等活动,引导患者学习正念冥想与呼吸技巧,以缓解压力和内心焦虑。建议患者记录下自己的积极体验,形成日记,这有助于他们在需要时回顾和强化这些积极情绪。
(2)投入:鼓励患者基于个人兴趣和能力参与多样化的娱乐活动,如游戏、绘画和雕塑,以释放积累的压力和情绪,转移对焦虑的注意力。通过组织音乐、娱乐和体育活动,让患者体验到全身心投入的“福流”状态,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定期举办夫妻共同参与的活动,如手工艺和园艺,以增强夫妻间的情感联系。
(3)积极的人际关系:倡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伴侣,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包括参加治疗会议、参与日常护理和情感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激励患者与亲友分享他们的积极经历,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这些经历的价值,还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4)意义: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设定实际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庆祝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就。
(5)成就:引导患者反思总结干预期间的情绪和行为变化,通过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积极调整非理性信念,培养感恩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效提升患者的心理韧性和改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勃起功能评估:采用IIEF-5[4]评估患者的勃起功能。该量表包含5个问题,每个问题1~5分,总分为25分。得分越高,表示勃起功能越好。
(2)不良情绪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5]评估患者的不良情绪。HAMA包含1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从0到4分,总分范围为0~56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HAMD包含17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从0到4分,总分范围为0~52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
(3)病耻感和家庭支持评估:采用慢性病耻感量表(SSCI)[6]、家庭支持量表(PSS-Fa)[7]评估患者的病耻感和家庭支持。SSCI包含24个条目,分为外在维度(11个条目)、内在维度(13个条目),每项1~5分,总分24~12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耻感程度越重。PSS-Fa包含15个条目,采用2级评分,1分为“是”,0分为“否”,总分范围为0~15分,得分越高,表示得到的家庭支持越多。
(4)生活质量评估:采用性生活质量调查表(SLQQ)[8]评估患者的性生活质量。SLQQ包含两个分量表:性生活质量(SLQQ-QOL)和治疗满意度(SLQQ-THX),其中,SLQQ-QOL包含10个项目,SLQQ-THX包含6个项目,共计16个项目。每项采用0~4分评分法,总分范围是0~6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性生活质量越高。
1.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完成情况
干预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名,剩余38名完成干预;对照组患者脱落3名,剩余37名完成干预。
2.2 两组患者勃起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IEF-5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病耻感和家庭支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SCI、PSS-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CI、PSS-Fa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SSCI、PSS-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LQQ-QOL、SLQQ-THX、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LQQ-QOL、SLQQ-THX、总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SLQQ-QOL、SLQQ-THX、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结论
心理性ED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负担,如果心理性ED长期得不到重视和治疗,长期的失败经历将导致患者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又反过来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使病情加重,朝着器质性ED的方向演化[9]。因此,对于心理性ED患者,心理干预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焦虑、抑郁情绪与ED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性生活中,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导致身心难以放松,抑制勃起,这种性操作焦虑是心理性E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0]。长期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会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性激素的分泌,如雄性激素的分泌下降,影响其阴茎勃起,此外,不良情绪过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失衡,患者不能建立正常的性反射,最终导致ED发生[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及不良情绪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心理性ED可能与大脑中海马体功能密切相关,海马体作为记忆中心,负责存储和回忆各种信息。当海马体发生损伤时,可能会导致勃起障碍[1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性功能障碍的不合理认知和信念[13]。通过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整体心理状态,从而对勃起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病耻感低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在于,PERMA模式辅助认知干预措施主要针对心理性勃起障碍患者,其核心在于通过提升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5个维度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对于心理性ED患者,这些措施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整体福祉方面。其次,ED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容易产生自责和恐惧情绪,导致病耻感水平较高。同时,病耻感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导致患者选择不求医治疗、隐瞒病情,进一步加剧病情,增加家庭负担并影响家庭亲密关系[15]。而良好的家庭支持,尤其是伴侣的支持,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从而影响他们的性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