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配合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 周元成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 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微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相关各指标、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损伤程度(JOA)、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压痛阈值(PPT)等疼痛及腰椎功能相关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JOA、PPT等指标均上升,而ODI、VA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JOA、PPT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IL-6、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高于对照组的59.2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痛逐淤汤配合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IL-6;CRP
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1--04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脊髓、血管、神经根等组织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突出、纤维环破裂或腰椎间盘的软骨、纤维环、髓核有一定程度退行性改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1]。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小针刀能够缓解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但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风险,如显著提高局部感染的发生,且形成瘢痕组织,通常会导致粘连的产生,甚至有可能导致腰部疼痛的加重,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方法治疗。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范畴,身痛逐淤汤的主要功效为通经活络、祛风除湿,主要治疗痹证。有研究报道[2-4]针刀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机制与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血清炎症因子的物质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采用临床对比观察,分析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水平的影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6月- 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纳入标准:例资料齐全;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均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微针刀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常规治疗:患者予20%的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4023604),1次/d;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3d。静脉用药停止后给患者口服艾瑞昔布片(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41),1片/次,2次/d;
(2)微针刀治疗:让患者取俯卧位,消毒治疗部位及其周围5cm,在此过程中将碘伏充分利用起来。并将无菌手套戴上,将治疗前准备做好。用规格为0.4mm×50mm的微针刀并针刺腰4~5棘突旁开1寸,然后向皮下0.5cm后退平刺,针刺次髎穴部位3~5cm,进出均以较快的速度,出针时间为斜刺向上下各45°方向后。针刺环跳穴处3~5cm后以较快的速度出针,之后再电刺股骨大转子缘、腰椎棘突旁、腰骶三角区0.3~0.5cm,力度为将筋膜穿透但是没有向肌层抵达。如果与条索状结节接触,则平刺皮下1~2cm处,拔针后压迫止血,在此过程中将干棉球充分利用起来,每周1次,持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微针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淤汤治疗。具体药方为:川芎15g,地龙15g,红花15g,桃仁15g,香附、羌活、秦艽、当归各12g,五灵脂10g,没药10g,牛膝10g,以及甘草5g。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服用;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在纸上标注不同的疼痛等级,范围为0~10级,数值越大,疼痛程度越严重。
(2)腰椎功能损伤程度:采用日本脊柱外科医师协会治疗评分量表(JOA)对患者腰椎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度等3项,总分29分,分值低代表腰椎功能损伤严重。
(3)腰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价,总分50分,分值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
(4)压痛阈值(PPT):即局部感觉从压迫转变为疼痛所需要的压力的大小。
(5)血清炎症指标:主要检测患者IL-6和CRP等指标水平。
(6)临床效果: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6],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①治愈: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腰部疼痛,工作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具有较轻的腰部疼痛,能够做家务并从事轻体力劳动;③一般: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具有较轻的腿部疼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腿部运动,对生活及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④无效:治疗后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部疼痛没有减轻或加重,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腿部运动,对生活及生产造成了极大程度的不良影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 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疼痛及腰椎功能各指标评分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相关指标评分比较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相关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JOA、PPT等指标评分均上升,而ODI、VA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JOA、PPT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IL-6、CRP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高于对照组的59.2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较为常见。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基本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含水量减少,椎间隙的高度下降变窄,腰椎周围的韧带出现松弛,腰椎的稳定性下降,腰椎的椎间盘组织以及纤维环出现损伤,导致椎间盘的突出。②慢性的椎间盘积累损伤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的原因。反复的弯腰扭转动作,可以使腰椎间盘得到长期慢性的损伤,容易导致纤维环的破裂,引起椎间盘的突出。③腰椎间盘的发育不良引起纤维环部分发育薄弱,从而会引起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有很多,如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选择,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而保守治疗可以进行局部的热敷、理疗、按摩、推拿、针灸等,一般治疗2~3次就可以明显减轻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有研究表明[7-8],大量有炎症特性的物质存在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髓核组织中,且具有强烈的作用,如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IL-1)、IL-6等。这些炎症因子的存在促使疼痛的发生和加剧。《丹溪心法·腰痛》中记载,“腰痛”的病因主要是湿热、瘀血、肾虚、痰积、挫闪等邪气造成局部气血运行失调,经络阻滞,不通则痛。现代的治疗方法之一便是采用《医林改错》[9-10]中治疗瘀血阻滞经络的经典名方之一“身痛逐淤汤”进行治疗。在医疗实践中,该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11-12],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微针刀具有镇痛和松解的作用[13-14],当微针刀刀身刺入软组织时,刀身挤压周围细胞,有助于劳损软组织细胞内环境的平衡,同时可以松解粘连的炎性筋脉,缓解周围血管受压或卡压的状况,快速释放代谢产物,加快验证消散及病变软组织的修复,恢复肌肉张力,最终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身痛逐淤汤结合微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微针刀治疗,这种优越性与身痛逐淤汤结合微针刀的共同发挥镇痛作用密切相关。身痛逐淤汤结合微针刀的治疗方案在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康复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这种联合疗法可能通过协同效应,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产生更为有效的作用,进而实现更优越的疗效[16]。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观察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PPT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无论是单独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均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采用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更好,进一步证实了身痛逐淤汤与微针刀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另外,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均呈现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的浓度下降幅度更为显著。这提示身痛逐淤汤联合微针刀的治疗模式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加快血清炎症因子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减轻炎症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发挥镇痛作用。有效减少炎症因子可能是该联合治疗策略缓解疼痛和提升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身痛逐淤汤配合微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然而,本研究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例如,样本量较小,观察周期较短,致使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来的研究探索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深入探究该联合治疗策略的持久效果和潜在的作用机理。此外,可将其与其他疗法进行比较,以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优质治疗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