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效果观察
作者: 董平定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基于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 2024年3月医院临床收治的GD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孕周、空腹血糖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CGM的个案管理,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SES)、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D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提升G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强化临床血糖控制效果,有助于改善GDM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管理;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1--03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现阶段妊娠期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以妊娠后母体糖代谢异常而首次发生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是妇产科临床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1]。强化GDM患者血糖控制是保障良好母婴结局的关键,但在既往研究中发现,受GDM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临床血糖控制较差,增加临床治疗难度[2]。临床护理干预中,提升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临床血糖控制质量等是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是临床用于动态化、连续性监测血糖值及血糖变化的干预方法,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血糖波动的特点,提高血糖达标率[3]。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强调在动态化、连续性血糖水平监测下结合患者护理需求以及血糖波动特点给予患者个性化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护理干预,强调护理的个性化与针对性。近年来CGM及个案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有关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是否能强化护理干预效果等理论研究不足,难以为临床疾病护理干预提供丰富理论支撑。为此,本研究以院内收治的GD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对GDM患者自我管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3月- 2024年3月医院临床收治的GDM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GDM[4];②愿意接受连续血糖监测;③依从性较高;④认知健全;⑤病历资料完整;⑥单胎妊娠。排除标准:①既往糖尿病史;②不接受随访或依从性较差;③精神障碍病史;④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妊娠并发症;⑤自身免疫功能障碍。在组间年龄、孕周、空腹血糖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23~35岁,均值30.03±2.07岁;妊娠周期25~36周,均值29.36±1.76周;空腹血糖5.42~7.98mmol/L,均值6.52±0.55mmol/L;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22~37岁,均值30.63±2.52岁;妊娠周期23~37周,均值30.26±1.53周;空腹血糖5.39~7.76mmol/L,均值6.50±0.59mmol/L;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两组间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GDM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护士向GDM患者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以及常见并发症等,叮嘱患者保持低糖饮食,指导患者定期于妇产科门诊进行血糖检测,遵医嘱给予患者降糖治疗,并向患者明确药物用药及方法,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用量。连续护理3个月。
1.2.2 观察组 采用基于CGM的个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专科护理小组。纳入糖尿病专科护士3名,助产专科护士1名,主管护师1名(小组长)成立专科护理小组。组内邀请内分泌科主任及产科主任进行组内GDM发病机制、治疗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专科培训。
(2)明确患者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安装CGM,并落实患者病历资料采集及追踪管理等。
(3)护理实践。①责任护士采用面对面沟通、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GDM机制、并发症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为患者佩戴CGM,建立患者个案管理手册。②责任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聊天等方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个体护理需求,通过开放式问题如“您觉得GDM护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影响GDM病情进展的因素”等评估患者对GDM的认知了解程度以及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结合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一同制定患者健康护理方案。③结合患者评估结果,责任护士与患者约定每周1次线下随访,设定患者个性化个案管理评价指标,包括血糖水平、运动时间等。④患者通过微信上传自我饮食及运动情况,责任护士采集并整合患者每日或每周血糖平均水平,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动态化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运动时间(频率)以及饮食方案。⑤每周1次组织开展个案讨论会,要求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落实患者阶段性健康知识强化宣教,责任护士整理患者1周内血糖及护理效果等数据,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指导,解答患者疑惑。连续护理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水平:于两组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量表 (DSES)[5]评估GDM自我管理水平,DSES包括血糖自我监测、饮食控制以及运动等6类项目,共26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5分评分标准,DSES总分26~130分,分数与GDM自我管理能力正相关。
(2)血糖控制情况:于两组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抽取患者静脉血3ml,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值(fasting blood-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表达水平。
(3)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满意度评分评估GDM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评估维度包括护理人员态度、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等,量表采用百分制,≥60分提示对护理工作满意。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D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DSES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DM是临床常见易诱发患者自身心血管疾病、影响胎儿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是临床用于GDM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在研究中发现[6],GDM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患者饮食、运动及自我血糖监测等密切相关,为进一步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强化临床疾病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众多护理模式中,寻求综合护理价值更高的护理方案仍是理论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同何凌珊等[7]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G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究其原因,CGM能帮助患者更为直观的了解自身血糖的变化以及血糖变化与饮食、运动之间的关系,强化患者对健康饮食及运动锻炼的正确认识[8]。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在帮助患者学会正确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的同时,通过患者个体化血糖水平以及护理需求等落实个性化、动态化护理指导,能提升护理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患者解答患者个体化护理问题,提升患者治疗及血糖控制的积极性。此外,既往有学者表示[9],个案管理模式能将患者从治疗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的态度,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意愿的同时,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效能。此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FBG、2hPG、HbA1c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能强化G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原因分析,个案管理模式能通过对患者的一对一护理需求分析及动态化护理干预,有效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提供患者针对性运动、饮食方案,强化血糖控制效果[10-11]。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增强了患者对血糖水平监测的能力,在动态化血糖评估中强化患者对血糖水平控制的量化认知,从不同层面增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行为管理能力,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降低血糖。
综上所述,基于CGM的个案管理模式能提升G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强化临床血糖控制效果,提升GDM护理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李妮,倪爱华,黄蓓.COM-B模型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性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4,21(10):163-166.
[2] 胡宗玲,葛中霞.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血糖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4,27(5):118-121.
[3] 平燕茹,贾竹敏,雷静,等.基于心率臂带和CGM的有氧运动在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24,22(11):2086-2089.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合并糖尿病协作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561-569.
[5] 顾淑燕,王孝勇,张宁,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认知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24,39(8):29-32,38.
[6] 陈伟凤,颜惠娜,戴明娜.精细化干预方案结合孕期合理运动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4,10(3):9-12.
[7] 何凌珊,李红,张乃娟.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依从性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30-33.
[8] 张雅文,张琼月,陶珺珺,等.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的相关因素[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1,48(5):637-647.
[9] 谈佳,何艳,覃素娇,等.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3,45(9):1132-1137.
[10] 及勇静,田玮,张青,等.延续性个案管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视觉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9):3629-3633.
[11] 洪向华.全程专业护理个案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6):33-35,41.
[2024-12-11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