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作者: 王烈峥 李振波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0

【摘要】  目的  探究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 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理状态[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SAS及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多维度协同护理;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1--04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内科慢性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主要由于老年群体机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状态,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均会引发血压异常,主要以心悸、头疼、疲劳、头晕等为主要表现,且多伴随心力衰竭及冠心病等并发症,影响老年患者健康,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有效的护理方案对其预后具有极大意义[1]。多维度协同护理主要是通过多角度干预对患者产生影响,进而提升其自护能力,使患者参与其中,从而强化其自我护理意识及自我护理能力[2]。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5月- 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年龄≥60岁;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伴随认知障碍;③代谢异常。在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线特征匹配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68.77±3.21岁;男23例,女20例;病程4~11年,平均7.84±1.14年;平均BMI 23.18±2.36。对照组患者年龄64~79岁,平均69.77±3.82岁;男21例,女22例;病程5~12年,平均8.01±1.24年;平均BMI 23.36±2.17。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依据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制定相关护理计划,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科室主任1名、护理人员共5名,依据患者普遍情况及特殊案例,制定护理方案。

(2)康复运动干预:对不同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制定的不同强度的康复运动。1级:通过上下爬楼、平地步行运动;2级:平地步行,联合双上肢及肩颈活动;3级:辅助下床,减少步行;4级: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限制患者运动,帮助患者行关节运动,防止压创。

(3)饮食管理:按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治疗指南,对饮食进行科学把控,控制盐、脂肪、糖的摄入量,少食多餐,以高纤维素、维生素、高钙饮食进行搭配,确保饮食搭配的合理性,引导患者合理饮食的意识,不断强化自我护理能力。

(4)血压监测: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了解血压监测对其控制血压水平的有效性及合理性,确保患者有知情性,并配合相关的检测工作,强化自护意识。

(5)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应以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沟通,使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预后,告知护理方法对疾病转归的良好影响,鼓励患者加强自我护理,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并可随时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身体出现的异常表现,护理人员及时解答或予以干预,减轻患者的不安感及焦虑情绪的同时,能够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护理意识及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开展舒张压及收缩压检测,舒张压正常水平60~90mmHg,收缩压水平90~140mmHg。

(2)心理状态: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两组患者开展心理状态评估。SAS评分以50分为界值,≥50分,即存在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以53分为界值,≥53分,即存在抑郁情绪,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3)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后,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EFF)(维度: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80分,各维度均20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性检验,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在生活方式、社会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老年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且易伴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已逐步成为公共性疾病,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6]。目前,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无针对性特效药,高血压病程长,且血压易波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心理负担[7]。为加速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转归,确保其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改善,需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案进行护理,以此加速疾病好转,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多维度协同护理,不仅从其生理上产生干预效果,还会对其心理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其找到生命的重要意义,强化自护意识,提升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原因可能与在疾病的控制方面,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方案,对于饮食、运动等予以强化,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及疾病预防,在帮助患者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其反馈自身不良情况的意识,提升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与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促进疾病转归的基础,也是确保治疗及干预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多维度协同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让他们具有知情性,并对于疾病及相关预后进行全面的讲解,使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护理措施及护理计划,降低其不安感及焦虑感,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强化自护意识及能力[11-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与通过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提升维护健康的意识及能力,有效的督促其向良好健康方式转变,更加利于疾病恢复,改善血压波动幅度及心力衰竭的不良状况,除此之外,通过有力的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从而对其身体及生理均产生良好影响[13]。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杨菁.协同护理联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对髋部骨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术后血压水平的影响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3,11(22):72-74.

[2] 朱伟容,徐巧林,贺小梅.协同管理模式用于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2,8(34):222-226.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 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39(7):579-616

[4] 苏改生.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4-16.

[5] 彭丹妮,江艳,骆秀妍.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9):1311-1312.

[6] 任天琦.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145-147.

[7] 黎华连,伍秀儒,梁美玲,郑明英.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6):539-541.

[8] 鲁珺,赵薇,张小芳.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16):180-182.

[9] 余颖,刘芳,俞秋平.生理-心理-社会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25):49-51.

[10] 王慧.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7):1221-1223.

[11] 田彦英.协同护理模式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作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3):441-443.

[12] 李芳,王倩,李悦,等.专病一体化护理联合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6):9-12.

[13] 姜淑霞,程建云,牛琴.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2):241-243,247.

[2024-12-25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