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模式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尿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 刘姣 章进 冯志平 高超 张义静
【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 2024年6月接受TUERP治疗的大体积BPH患者100例,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学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白细胞介素-6(IL-6)]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Qmax、PVR)、血清学指标(PSA、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IL-6水平均提高,PVR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IL-6、PV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Qmax均提高,PSA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Qmax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可促进TUERP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系统护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3--04
伴随着社会环境及个体化因素的影响,前列腺增生(BPH)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尤其是大体积BPH,其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不及时或效果欠佳,会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下降[1]。常规手术疗法虽然可以改善大体积BPH患者的病情,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缓慢[2]。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ERP)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新型微创手术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然而,外科治疗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手术技巧,术后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系统护理是指从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层面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照顾,以促进其尽快康复,目前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4]。本研究主要探讨系统护理在TUERP治疗大体积BPH患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6月- 2024年6月医院接受TUERP治疗的大体积BPH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确诊为大体积BPH;②符合TUERP手术指征;③均接受TUERP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②合并其他可能影响手术的疾病;③伴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④有相关手术史。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年龄42~68岁,平均52.89±4.80岁;前列腺体积80~110ml,平均96.65±3.26ml。观察组年龄43~67岁,平均53.25±5.22岁;前列腺体积85~108ml,平均96.08±4.05ml。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标准并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恢复情况,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观察导尿管情况并促进早期排尿。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促进康复。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术后恢复期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持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直至病情稳定。术后24h内,每30min监测1次,若无明显变化,可逐步延长监测间隔。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需警惕出血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并及时处理。②导尿管护理。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扭曲、折叠或受压。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及性状,若出现血尿,应立即报告医生。为预防尿路感染,定期更换尿袋,通常每周1~2次。③膀胱冲洗。为预防尿潴留,定期进行膀胱冲洗。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若冲洗液呈鲜红色,需加快冲洗速度;若颜色变浅,可适当减慢。同时记录出入量,若发现异常,需排查原因,如调整尿管位置或检查尿管是否受压。④伤口护理与疼痛管理。观察手术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若患者主诉会阴部疼痛,可通过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若疼痛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口服镇痛药,并评估疗效。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避免压迫会阴部,以减轻不适。⑤饮食指导。术后6h内禁食,待麻醉作用消退后,若无恶心、呕吐,可少量饮用温水。若无呛咳,可逐步过渡至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同时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用力增加腹压,导致前列腺创面出血。⑥并发症预防与护理。严密监测患者排尿情况,若术后出现大量血尿伴血块,提示前列腺窝出血,需立即通知医生,加强膀胱冲洗,必要时行手术止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并观察疗效。对于膀胱痉挛患者,需解释可能诱因,如导尿管刺激或冲洗液温度过低。膀胱冲洗液温度应维持在37℃左右。若发生膀胱痉挛,可遵医嘱给予硝苯地平或山莨菪碱解痉,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以缓解症状。⑦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尿袋。监测患者有无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征象,若出现感染迹象,需留取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康复期护理: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多翻身及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2~3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协助其床边坐起、站立及行走,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跌倒。嘱患者术后1~2个月内避免骑自行车及久坐。
1.3 观察指标
(1)恢复时间: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
(2)尿动力学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由专人指导使用LUD4100型尿动力分析仪[领汇医疗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检测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
(3)血清学指标:于患者术前及术后5天,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SA水平越高,提示BPH程度越重;IL-6水平越高,反映术后炎症反应越显著。
(4)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后包膜穿孔、尿路感染、膀胱痉挛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1.4 数据分析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或百分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Qmax、P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Qmax均提高,PVR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Qmax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PSA、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患者IL-6水平均提高,PSA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IL-6、PS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大体积BPH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5]。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虽为BPH治疗的金标准,但存在术中出血多、创伤大等缺点,临床应用风险较高[6]。TUERP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手术方式,虽具有微创优势,但因手术操作复杂,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膀胱颈狭窄、尿道外括约肌损伤、继发性出血、尿路感染等,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7]。
系统护理是以患者个体化需求为导向,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和连续性原则,实施多方位护理措施[8]。该护理模式强调防治结合,通过规范化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通过对大体积BPH患者行TUERP术后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恢复时间、尿动力学指标、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系统护理通过严密监测患者关键生命体征,可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根据患者术后生理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确保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供给,促进组织修复[9]。指导患者进行适度活动,改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康复进程。系统护理具有前瞻性,通过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减少影响康复的因素[10]。规范化护理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预防尿道梗阻,维持正常尿液引流,从而保护膀胱及尿道生理功能,减少尿动力学异常[11]。通过注意力转移、合理镇痛等方式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应激反应导致的炎性因子释放,降低炎症损伤[12]。此外,系统护理通过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可早期识别感染征象并及时用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少其对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损害。临床观察发现,虽然大体积BPH患者TUE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多数程度较轻。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促进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最终达到优化康复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TUERP手术中联合应用系统护理,可显著改善大体积BPH患者的临床症状、尿动力学指标及炎症反应,并缩短康复时间。
4 参考文献
[1] 郭招治,王姣莲,陈清香,等.基于循证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4,35(21):3167-3170.
[2] 姜东旭,任旭,赫玲玲,等.基于德尔菲专家法构建观察等待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干预方案[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3,43(6):1025-1029.
[3] 杨宏.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评《泌尿外科临床护理》[J].世界中医药,2023,18(21):3157.
[4] 夏稳,吴金梅.中西医结合护理在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生命科学仪器,2023,21(5):179-182.
[5] 丁悦,王宏伟,陈慧兴,等.多维护理干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3,29(9):837-841.
[6] 白虹,闫宁,王晓宁.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联合系统护理对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6):111-113.
[7] 袁清,宋涛,董强,等.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专家共识[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3,30(5):729-735.
[8] 汪梅,赵俊峰,吕锡丽,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9):1735-1738.
[9] 辛爱彬,王丽,宋慧迪,等.系统护理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CPSS评分、睡眠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6):79-81.
[10] 周桂芬,梁秋梅,黄佩绿,等.优化护理路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膀胱冲洗临床效果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1,38(6):1239-1242.
[11] 盖琼艳,李萍,傅巧美,等.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护理的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1,36(3):46-49.
[12] 杨马裔,叶丽萍,陈玲.手术室与住院部联合护理对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疼痛程度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70-73.
[2025-02-2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