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护理用于Ⅲ、Ⅳ类手术干预效果及对术后尿管留置率的影响

作者: 朱任艳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护理用于Ⅲ、Ⅳ类手术干预效果及对术后尿管留置率的影响0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护理对Ⅲ、Ⅳ类手术干预效果及对术后尿管留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450例Ⅲ、Ⅳ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5例。对照组实施基于传统外科护理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尿管留置率、尿管留置时间、排尿情况、尿路感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护理用于Ⅲ、Ⅳ类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尿管留置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改善排尿功能,减少尿路感染,并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  Ⅲ、Ⅳ类手术;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尿管留置率;尿路感染;术后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3--04

Ⅲ、Ⅳ类手术通常指操作复杂、风险较高的手术类型。这类手术通常需要术前放置尿管以便监测液体平衡和尿量,进而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然而,尿管留置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不仅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还会导致术后排尿不适等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进而延长恢复时间[1]。传统护理理念中,尿管留置的指征较为宽泛,重点放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病情的稳定,而对尿管留置可能带来的风险关注较少。这一做法往往忽略了尿管对患者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复杂手术后,患者的恢复过程受到尿管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影响。

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围手术期护理中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和适应证逐渐受到重视。在这一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更加注重精准化和个体化,强调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早期康复[2-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核心是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精准评估患者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负担。这种理念的实施不仅能够降低尿管留置率,还能显著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并有效减少尿路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和康复速度。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护理干预在Ⅲ、Ⅳ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对尿管留置率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化手术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450例Ⅲ、Ⅳ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相应手术指征且接受择期手术;③预估手术时间≤2h;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入院检查及化验提示泌尿系感染可能;②既往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手术史;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精神病史。剔除标准:因手术意外情况更改手术方式或术中病情变化需要留置导尿管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5例。对照组男119例,女106例,年龄28~65岁,平均50.84±5.71岁;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49例,结直肠癌根治术40例,肝部分切除术28例,食管癌根治术4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36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0例。观察组男113例,女112例,年龄30~64岁,平均51.39±5.02岁;手术类型:胃癌根治术4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44例,肝部分切除术39例,食管癌根治术38例,前列腺癌根治术31例,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2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传统外科理念实施Ⅲ、Ⅳ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在术前12h禁食、6h禁饮,同时进行肠道准备。尿管留置方面,对于泌尿系统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后常规留置尿管,一般留置5~7d,确保充分引流尿液,促进手术部位愈合;对于非泌尿系统手术(如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等涉及盆腔操作手术),通常进行预防性留置尿管,术后一般留置3~5d;对于妇科手术(如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术后常规留置尿管3~7d,以避免术后排尿困难,并便于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对于术后尿潴留患者,一旦确认无法自行排尿,则决定留置尿管,直至排尿功能恢复。

1.2.2  观察组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协助患者完善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术前6h禁食,4h禁饮,并避免进行灌肠;术后则进行早期评估,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尿管留置方面,泌尿系统手术(如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和术后均进行积极评估,若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引流通畅且无严重出血,一般在术后24~72h尝试拔管;对于非泌尿系统手术,在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较好、排尿功能正常且预计手术对泌尿系统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可选择不留置尿管,术后通过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和鼓励早期活动来预防尿潴留;若确需留置尿管,则尽量缩短时间,一般控制在24~48h内,一旦胃肠功能恢复且患者有自主排尿意愿,应及时评估并拔除尿管;妇科手术方面,结合患者年龄、术前排尿功能以及手术复杂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于年轻且无泌尿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尽量避免术后留置尿管,若确有需要,尽量争取在术后24~48h内拔管;对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首先进行尿管留置导尿,并查明尿潴留原因,同时积极开展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夹闭导尿管,逐步延长夹闭时间,以刺激膀胱收缩,增强膀胱的自主排尿能力,一旦出现尿液或膀胱充盈现象,及时评估并尽早拔管。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从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时的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中吸引器量筒收集到的出血量和纱布上所吸附的出血量之和)、术中输液量(从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期间所输注的液体量总和)。

(2)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3)术后尿管留置情况:包括尿管留置率、尿管留置时间。

(4)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尿潴留(术后将导尿管拔除后,患者出现自行排尿困难状况,即便采用诱导排尿措施后,依旧无法自行排尿,最终再次进行尿管导尿);诱导排尿(术后拔除尿管后,自述排尿困难,在采取诱导措施后,成功排尿);自行排尿(术后拔除尿管后,自述排尿顺畅)。诱导排尿与自行排尿均视作无尿潴留情况。

(5)拔除尿管后尿路感染情况:尿路感染标准:拔管后留取中段尿检验白细胞>5个/HP,尿菌落计数≥105CFU/ml,患者伴或不伴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症状。

1.4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尿管留置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诱导排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Ⅲ、Ⅳ类手术的手术时间通常为2h左右,术中液体量一般控制在1500ml以下,而正常情况下人体膀胱的储尿容量为500~800ml。传统观点认为,过早拔除尿管可能会导致术后麻醉性排尿困难,因此,通常会选择继续留置尿管以预防尿潴留[4]。然而,临床观察表明,术中麻醉后及时留置尿管并在术后立即拔除并未显著增加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围手术期护理理念,致力于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来降低手术治疗的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5-6]。传统护理理念通常依据手术的复杂性和时长等因素,倾向于常规留置尿管,但这一做法未必符合每位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更加强调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和精准性,依据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恢复情况,精确判断是否需要留置尿管,并依据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决定是否拔除尿管,以减少不必要的尿管留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尿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及并发症风险[7-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输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强调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在营养状况、水电解质平衡和基础疾病等方面。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采取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以调整营养水平,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细胞功能,从而避免术中因缺水而进行过量输液;同时,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主张缩短术前禁食和禁饮时间,分别控制在6h和4h内,以更接近生理状态的水合水平,避免术前水分丧失后大量补液。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这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密切相关,其中术前的合理肠道准备和术后的早期饮食管理、适量活动,均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术后肠胃刺激,及时恢复排气,从而为患者后续的营养摄入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术后康复[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率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拔除尿管后的尿潴留率及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自行排尿的比例则较高。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护理中,为了便于观察尿量、预防术后尿潴留等问题,通常会选择常规留置尿管。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忽视了尿管留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增加患者不适、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等。而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则更加注重这些潜在风险,严格判断尿管留置的必要性,并且在术后通过早期评估和及时拔管,最大限度地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10]。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Ⅲ、Ⅳ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减少术中输液量,有效降低术后尿管留置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改善拔管后的排尿功能,减少尿潴留及尿路感染的发生,同时促进术后恢复。

4  参考文献

[1] 巫瑞珠.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全身麻醉留置导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尿管刺激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4):101-102.

[2] 邱敏,邹永华.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辩证施护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4):141-147.

[3] 商江丽,李进,易炜娜,等.快速康复护理胸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0,44(9):1486-1487.

[4] 曹倩,宋淑莉,郭娟云.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8):1412-1314.

[5] 张虹.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3,44(6):577-582.

[6] 高网华,何瑛.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后未留置胸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1):137-138.

[7] 王婧,褚婷婷.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4,10(7): 13-16.

[8] 杨生森,张晨,董毅,等.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下不留置尿管对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2):1561-1565.

[9] 陈丽娟,邹玲玲.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4):4028-4030.

[10] 郭美凤,刘绮屏,肖丽云.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4): 722-723.

[2025-02-20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