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体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王茜蔚 王娜娜 张艳
【摘要】 目的 探讨以个体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出院计划与针对性指导)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 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组间一般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个体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出院计划与针对性指导),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关节活动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出院前,两组患者ODI评分,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下降,而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4项生活质量评分和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4项生活质量评分和GSE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以个体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出院计划与针对性指导的延续性护理能够促进腰椎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出院计划;针对性指导;腰椎功能;自我效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13--05
压缩性骨折是一种与骨质疏松、外力损伤有关的骨折类型,胸腰段椎体多发,患病群体多为老年人群[1]。诊治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椎体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神经损伤,积极采用手术、物理或药物治疗方法,促进骨折的愈合。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功能障碍表现,采取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法,能够帮助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3]。但老年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长,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可能对康复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需重点关注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一项关于老年椎体骨折患者的调查[4]中指出,该群体的出院准备度较差。因此,有必要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等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制订个体化出院计划,提升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个体评估结果为基础的出院计划与针对性指导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老年患者居家期间的康复管理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月- 2023年11月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组间一般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临床确诊为VCF[5];年龄≥65岁;有明确手术指征,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椎体后壁完整。排除标准:陈旧性骨折(骨折时间>2周)者;存在脊髓、神经损伤者;非外伤因素导致的骨折者;伴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剔除标准:未及时来院进行复诊;由于个人原因退出。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审批,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延续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采取基础护理、围术期病情管理方法基本一致,包括VCF病因、治疗方法、康复干预等相关内容的健康宣教,制订护理评估与个体基础护理计划,病情观察与VCF相关风险的防范,不适症状的管理,早期康复锻炼等。所有患者均持续干预、随访3个月。
(2)健康指导:出院前完善日常生活及康复锻炼方面的健康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日常饮食的基本原则、戒烟与限制饮酒、核心肌群锻炼方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等;出院后,采取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康复锻炼情况,以及椎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嘱患者定期复诊。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改进出院指导内容,提前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日常生活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将个体评估结果作为主要依据,制订详细的出院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不良习惯纠正计划:对存在吸烟、饮酒行为者,强调居家期间吸烟、饮酒可能会对骨骼愈合过程造成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并将“戒烟、限制饮酒”列入患者的出院计划。根据患者的作息习惯,以提高睡眠质量为主要目标,在出院计划中给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最佳睡眠时间段、推荐睡眠时长(含午休),并附上老年患者适用的睡眠质量改善方法。
(2)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无营养不良风险者,建议适量增加牛奶、绿色蔬菜与豆类食品的摄入量,保证维生素D、钙的摄入;营养风险较高者,征求专业营养医师的意见,以均衡饮食为基本原则,在出院计划中补充推荐食物,按主食、肉类食物、蔬菜类、水果类进行分类罗列。对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患者,在确定饮食计划时,兼顾体重管理需求,酌情减少热量的摄入量。
(3)运动锻炼计划:综合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运动锻炼表现与活动耐量,设计详细的恢复性训练与日常训练计划。其中,恢复性训练包括腰背肌等张收缩练习(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腹肌收缩训练、脊柱前屈/后伸/旋转练习,日常训练以散步、慢跑等为主,具体训练时长及频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
(4)心理状况管理计划: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作为心理状况管理的目标,列入患者的出院计划。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出院计划中给出具体的建议,包括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坚持学习或者通过读书、写作、下象棋等方式充实日常生活。
(5)针对性指导:①完成出院计划的制订后及时发给患者,并在出院指导时对计划中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说明,询问患者对于出院计划的执行是否存在疑惑,及时进行解答。②添加患者的微信,嘱患者在执行出院计划时若遇到问题,可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寻求专业帮助。③针对患者主动提出的问题,先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与患者的实际能力,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后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具体原因,必要时对出院计划内容进行调整。④出院后早期,间隔3~5d进行线上随访,重点了解出院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患者对饮食管理、运动锻炼等相关措施的真实感受,引导患者从中感受遵照出院计划管理自身病情带来的益处,增强患者的合作程度,待患者形成良好的康复锻炼习惯后,适当延长随访的间隔时间。
1.3 观察指标
(1)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6]评分以及腰椎关节活动度(包含前屈、后伸)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价。其中,ODI的总分为45分,分值与功能障碍的严重度呈正相关;活动度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负责完成测定。
(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7]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项1~4分,分值与受试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呈正相关。
(3)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8]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74个条目,每项1~5分,统计各维度评分后转化为百分制,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
(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内容的全面性、护士的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效果等。问卷总分值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90分)、较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护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观察例数×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
出院前,两组患者ODI评分,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下降,而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屈、腰椎后伸等腰椎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出院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4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4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制定详细的康复干预计划,坚持康复锻炼,是改善VCF患者腰椎功能、促进自理能力恢复的有效方法。为充分发挥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既往研究从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健康指导等角度分析了VCF患者的康复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思路[9-10]。但实践过程中,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识,以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仍然是居家期间康复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罗屹惟[11]等通过质性研究发现,VCF患者居家康复体验较丰富,故有必要关注身体与心理方面的照护需求,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
本研究从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习惯等多个角度入手进行评估,以个体评估结果为依据制订的出院计划,理论上可为患者居家期间的自我管理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执行出院计划时遇到的问题以及随访结果,给予针对性指导,可发挥协同作用,持续影响患者的康复行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屈及后伸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目前关于老年VCF患者出院计划的讨论仍较少,但针对性指导对康复质量的积极影响,已在其他文献[12]中得到证实。分析本研究中观察组腰椎功能显著改善的原因,可能为:①该组患者有更加详细的居家运动锻炼计划,与常规出院指导内容比较,计划中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了恢复性训练、日常训练的具体方法与训练时长、频次,有助于规范患者的锻炼行为;②针对性指导过程中,根据患者提供的信息,引导其感受出院计划对康复质量的影响,可提升患者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各项康复干预措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