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育龄期女性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 王媛

某地育龄期女性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0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弓形虫感染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于2021年1月- 2021年6月在乐山市中区接受孕前检查的600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本地区育龄期女性600人中,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39人,阳性率为6.5%。18~28岁年龄组,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为7.22%;29~39岁年龄组,阳性率5.45%;40~45岁年龄组,阳性率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组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为5.72%;乡镇组阳性率为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其以上组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为3.23%;高中及大专组,阳性率为5.73%;阳性率为11.8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期女性接触猫犬等动物的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13.3%;未接触猫犬等动物的阳性率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为6.5%,文化程度低,经常接触小动物的育龄期女性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

【关键词】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电化学发光法;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  R38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02

弓形虫的全名为刚地弓形虫,为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可寄生在人或多种动物的细胞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弓形虫病。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因为母体在孕期感染弓形虫,虫体经胎盘垂直传播于胎儿;获得性弓形虫病是由于食入含有弓形虫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或猫粪中的卵囊污染了饮用的水及食物,虫体经消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从而引起的弓形虫病。育龄期女性一旦存在弓形虫感染,会影响女性健康,如感染孕妇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为了解本地区育龄期女性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开展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乐山市中区接受孕前检查的600例育龄女性为调查对象,年龄为18~45岁。

1.2  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猫犬接触史、居住地、文化水平等。

1.3  弓形虫IgG抗体检测方法

用干燥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标本2ml,离心并分离出血清。利用自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仪cobas-e411系统及配套试剂对分离血清进行处理和分析。整个检测方法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过程符合室内质控要求。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本地区育龄期女性600人,弓形虫的IgG抗体阳性39人,阳性率为6.5%。低于我国2005年的调查结果,抗体阳性率为0.79%~16.80%(平均7.88%)[1]。

2.2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的年龄分布

在18~28岁年龄组,共263人,抗体阳性19人,阳性率为7.22%;29~39岁年龄组,共202人,阳性11人,阳性率5.45%;40~45岁年龄组,共135人,阳性9人,阳性率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的地区分布

市区组367人,抗体阳性21人,阳性率为5.72%;乡镇组233人,阳性18人,阳性率为7.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文化程度分布

本科及其以上组186人,抗体阳性6人,阳性率为3.23%;高中及大专组262人,抗体阳性15人,阳性率为5.73%;初中及其以下组152人,抗体阳性18人,阳性率为11.8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弓形虫的感染与人口文化与素质有关。见表3。

2.5  育龄期女性弓形虫IgG抗体与接触小动物的关系

育龄期女性接触猫犬等动物218人,抗体阳性29人,阳性率13.3%;未接触猫犬等动物382人,阳性10人,阳性率2.62%。两组比较,育龄期女性接触猫犬等动物引起的弓形虫感染高于未接触猫犬等动物引起的弓形虫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我国普通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8.20%,孕妇为8.60%,两者基本持平,但癌症患者抗体阳性率(16.8%)高于普通人群[2-3],这说明人群对弓形虫普遍易感。在此次调查中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居住地的育龄期女性弓形虫感染率虽没有显著差异,但低年龄组(18~28岁)稍高于中等年龄(29~39岁)和高年龄组(40~45岁),市区居民的育龄女性感染率稍低于乡镇居民。弓形虫的感染途径中有食入含有包囊的未熟肉类或肉制品,年轻女性在生活中社交活动较广泛,爱吃火锅烧烤等食品,容易摄入未完全煮熟的肉类。另外,年轻女性可能爱养宠物,因此感染弓形虫的概率也较大。以往认为乡镇生活中卫生条件较差,农民接触猫犬等动物机会多,感染率会比市区居民明显增高,但现阶段随着乡镇卫生情况的好转,同时市区居民爱好养宠物,因此市区居民的感染率虽低于乡镇居民,但没有明显差异。本次调查中接触猫犬等动物的育龄女性弓形虫感染率的明显高于未接触的女性,同时文化水平低的育龄女性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文化水平高的育龄女性。这是由于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家猫(主要是流浪猫)排出的卵囊是人和动物感染弓形虫的主要来源之一[4]。卵囊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可以生活较长一段时间,接触猫犬特别是饲养猫会明显增加感染弓形虫的机率。文化水平高的育龄女性在知识储备,居住环境上优于文化水平低的人群,因此更能了解到弓形虫的危害,有利于预防弓形虫的感染。而文化水平低的人群可能在意识和卫生习惯上比文化水平高的育龄女性差些,因此弓形虫感染率高。

弓形虫可以影响宿主的生殖系统,造成生殖系统功能的紊乱,引起生育力下降甚至不孕不育,因此极大危害了育龄女性的生育力。另外孕妇感染弓形虫后细胞免疫被激发的同时也会对胎儿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胎儿流产、死胎、畸形[5]。综上为提高我国的优生优育率应该对育龄期女性进行弓形虫感染情况检测。对喜欢吃生食、生活环境较差的育龄女性进行弓形虫知识的普及,对饲养猫犬等宠物的育龄女性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其对猫、犬等动物的粪便做好管理,降低弓形虫的感染率。

通过本次试验对本地区育龄女性弓形虫感染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可以对育龄女性的弓形虫感染做到早期干预,这对提高本地区育龄女性优生优育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陈家旭,蔡玉春,艾琳,等.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防控现状与挑战[J].检验医学,2021,36(10):993-1000.

[2] Dong H,Su R,Lu Y,et al.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genotypes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food animals and humans (2000-2017) from China[J].Front Microbiol,2018,9:2108.

[3] Li K,Wang M,Zhang H,et al.Epidemiology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in native tibetans in Tibet,China[J].Acta Parasitol,2017,62(3):529-532.

[4] 沈继龙,余莉.我国弓形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31(1):71-76.

[5] 孙晓静,郭传家,石红.弓形虫感染与孕妇自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20,32(4):423-425.

[2022-06-18收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