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 周鑫

摘 要: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与校园稳定。然而,目前高校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认知不足、态度分化明显、食堂卫生环境亟待改善以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存在漏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强化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学生法律与健康风险意识、加强校园食堂卫生管理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投诉与反馈机制等解决对策,旨在通过科学治理,全面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治理;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Discussion o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Modern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ZHOU Xin

(Shand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264100, China)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ty in universiti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ealth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ampus. However, universities currently face many challenges i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cluding student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food safety knowledge, obvious attitude differentiation, urgent need to improve cafeteria hygiene environment, and loopholes in students’ food safety behavior.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issu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lu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knowledge education, enhanc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legal and health risks, strengthening campus canteen hygiene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food safety complaint and feedback mechanism, aiming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scientific governance.

Keywords: university governanc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s; measure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健康与福祉,是高校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高校食堂作为学生的主要就餐场所,其食品安全管理不仅影响学生的日常饮食质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形象和治理水平。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现代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为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1 现代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食品安全知识认知不足

食品安全知识是保障学生健康的重要基础。然而,在高校中,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认知范围窄、理解深度有限。尽管部分学生能够识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基本概念,但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添加剂等关键领域的了解仍不够全面。例如,只有少数学生能准确辨识食品中潜在的健康风险,如重金属超标或致癌物质的存在。此外,学生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的认知率较低,反映出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明显不足。这种知识缺口不仅限制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食品安全判断,也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1]。

1.2 学生食品安全态度分化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学生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①部分学生对食品安全表现出高度关注,并展现出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在选购食品时会仔细检查生产日期、配料表和保质期等信息,尽量避免购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并积极向相关部门反馈食堂问题,以维护自身权益。②也有部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一问题主要是学校和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个人关系不大。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他们对食品选择随意性较高,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警觉。这种态度差异不仅反映了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2]。

1.3 食堂卫生环境亟待改善

高校食堂作为学生主要的就餐场所,其卫生环境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部分高校食堂在卫生管理上仍存在明显问题,包括清洁不到位、垃圾分类不规范、食品存储条件不符合标准等。此外,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也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部分食材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隐患[3]。尽管学生对食堂卫生环境有较高期待,但现有管理体系未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例如,某大学食堂曾发生菜品中发现异物的情况。经调查,该问题源于洗菜工未严格按照“一择二洗三切”的操作流程作业,导致异物混入食材。此行为违反了相关食品安全法规,暴露出部分高校在卫生操作规范执行和监督方面的薄弱环节。

1.4 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存在漏洞

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谨慎态度,如避免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及无生产厂家标识的食品,并拒绝食用疑似变质的食品等。然而,这种谨慎行为仍存在漏洞[4]。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投诉意识,在遇到问题食品时,往往选择忍耐或自行规避的方式,未能通过正确渠道进行反馈和解决。此外,部分学生对于食品安全隐患的判断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规避风险[5]。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阻碍。

2 现代高校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

食品安全教育是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基础,对学生饮食行为和健康具有深远影响。系统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预防食源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①高校应在公共课程中融入食品安全知识,如在健康教育和社会责任课程加入相关内容。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讲解食源性疾病预防、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健康饮食原则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念,提高其理性选择食品的能力[6]。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等渠道发布食品安全动态和科普知识,推送文章、短视频和小测试等内容,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学习,扩大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范围[7]。③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消费习惯。④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提供学习平台,增强其应对食品安全隐患的能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安全饮食行为[8]。

2.2 提升学生的法律与健康风险意识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和社会稳定,是高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相继出台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提升学校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①学生应系统学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包括食品安全原则、生产经营要求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学校可以通过法律讲座和专题讨论会,向学生普及《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其树立法律意识。②学生应增强对食品潜在健康风险的认识,如致癌物质和重金属超标等隐患。学校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参观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健康风险,培养科学饮食观念[9]。③学校可组织模拟法庭和纠纷解决活动,让学生参与食品安全法律纠纷的模拟审判,深入理解法律的实际运用,学习解决食品安全争议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2.3 加强校园食堂卫生管理

高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和学校食品安全水平。为保障食堂卫生,学校应从多个方面加强管理。①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堂环境、操作流程和食品储存进行全面监管。具体而言,食堂内部环境应保持高度清洁,并设立专门的清洁岗位,制订详细的卫生检查标准和频率;食品原料储存需遵守安全规范,避免交叉污染,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和定期检查来减少食品安全隐患[10]。②学校应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食品安全工作,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执行相关制度。加强食堂运作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学生用餐安全。③应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提供系统的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其操作符合规范,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在食材采购方面,需确保来源透明、质量可靠,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文件。对每批次食材进行抽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和追溯机制,以保障食材安全。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切实提升高校食堂的卫生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就餐环境。

2.4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投诉与反馈机制

食品安全投诉与反馈机制是保障高校食品安全、维护学生权益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的机制,学校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①学校应建立多渠道的食品安全投诉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平台、电话热线、食堂投诉箱等渠道,确保学生能够便捷地反馈问题。例如,利用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工具,使学生能够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投诉的便捷性和覆盖面。②应建立完善的快速响应与处理机制,确保对食品安全投诉进行高效处理。学校需要对收到的投诉内容进行分类,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应主动向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以提升过程的透明度与公正性[11]。③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如参与食堂的定期检查或食品安全评估,让学生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发现潜在问题,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校管理的透明度。④学校应定期公开投诉处理情况,通过透明的反馈机制增强学生信任感,促使管理部门和食堂进一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公开化的方式有助于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推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3 结语

食品安全管理是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师生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饮食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食品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堂卫生管理不完善、投诉与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高校应从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具体而言,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学生法律与健康意识、完善食堂管理与反馈机制,通过构建科学、透明的食品安全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多方协同,从而确保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师生健康,推动高校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孟蕴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强化高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食品与机械,2024,40(10):254.

[2]张紊玮,贠建民,李永才,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食品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11):257-262.

[3]黄德美.浅谈高校食品专业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风险与预防措施[J].现代食品,2024(18):30-32.

[4]施京京.强化监管严格追责五部门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承包经营食品安全管理[J].中国质量监管,2024(8):32.

[5]戴志浩.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路径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4(12):50-52.

[6]孟凡博.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培养与高校食品安全治理研究[J].食品工业,2024,45(2):334-336.

[7]罗来庆.高校食品卫生安全中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践[J].食品与机械,2023,39(7):247.

[8]李萍.高校后勤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核农学报,2022,36(6):1290.

[9]孔蓓蓓,张怡帆.新时期高校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结合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10):2445.

[10]李金玉,刘波亚.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与食品安全研究:评《现代食品安全与管理》[J].食品科技,2021,46(6):315-316.

[11]范桂凤.高校食品安全与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6):148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