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作者: 袁点 左煜 宋昕怡

摘 要:韭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腐霉利作为防治韭菜灰霉病的主要农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超量使用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足、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以及检测能力受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教育、完善监管机制、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升检测能力等对策建议,为保障韭菜质量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韭菜;腐霉利;残留超标;控制对策

Analysis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Excessive Procymidone Residues in Chinese Chives

YUAN Dian, ZUO Yu, SONG Xinyi

(Mianxian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and Inspection Center, Hanzhong 7242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chives is an important vegetable crop in China. As the main pesticide to prevent gray mold of Chinese chiv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excessive us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xcessive residues of prophylaxis in Chinese chives, including the lack of farmers’ awareness of safe drug use, the im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of pesticide use, the imperfect technical guidance service system and the limited detection ability.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safe drug use,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technical servi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detection ability, so as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inese chives.

Keywords: Chinese chives; procymidone; excessive residue; control measures

作为一种广泛种植的叶菜类蔬菜,韭菜具有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的特点,已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和生产方式的集约化,韭菜病虫害发生日趋频繁,尤其是灰霉病、疫病等病害的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腐霉利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韭菜灰霉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用药不当等原因,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的现状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期为韭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现状分析

韭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2024年预计种植面积达43.5万hm2,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其中河南、山东等北方产区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江苏、广东等地区呈现增长趋势。以徐闻县为例,2023年韭菜种植面积达0.46万hm2,年产量超过51万t,外销占比高达94%,显示出韭菜产业的重要经济价值[1]。在韭菜种植过程中,腐霉利作为一种低毒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防治灰霉病,特别是在小拱棚、大棚和温室等保护地生产中使用更为普遍。然而,由于部分农户对安全用药认识不足,存在超量使用、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问题,导致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现象频发。

2019年的检测数据显示,在172个韭菜样品中,腐霉利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达到30.81%,最大残留量为14.70 mg·kg-1,平均残留量为3.70 mg·kg-1。2022年11月,国家相关部门对韭菜中腐霉利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调整,将限量标准从0.2 mg·kg-1提高到5 mg·kg-1[2]。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目前韭菜中腐霉利的食品安全指数在0.000 247~0.019 255,平均值为0.002 850,均远小于1,表明腐霉利在现有使用水平下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从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问题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韭菜腐霉利残留超标存在的问题

2.1 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足

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足是导致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超剂量使用问题突出。由于韭菜生长周期较长,且在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灰霉病,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和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病害发生更为频繁。部分农户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往往采取“宁过勿少”的用药方式,不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施用腐霉利,存在随意加大用药剂量的现象,导致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量超标[3]。②多种农药混用。为了提高防范效果,部分农户在防治韭菜灰霉病时,除使用腐霉利外,还同时混用其他具有相同防治效果的杀菌剂,如多菌灵、异菌脲等。这种多种农药混用的做法不仅增加了农药残留的风险,而且由于不同农药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使韭菜中腐霉利的残留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2.2 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韭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是造成腐霉利残留超标的制度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用药生产记录缺失问题严重。在韭菜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种植基地和农户未建立规范的用药台账制度,对腐霉利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施药方式等信息缺乏详细记录。由于缺乏完整的用药档案,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难以追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无法对农户的用药行为进行有效指导和规范[4]。②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对韭菜生产中腐霉利使用的监管仍以终端产品抽检为主,缺乏对生产过程的动态监管。各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基层监管人员配备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导致一些违规用药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得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控制[5]。

2.3 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

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导致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难以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技术培训不足。目前,对韭菜种植户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存在覆盖面窄、培训频次低、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特别是针对腐霉利这类专业性较强的农药,缺乏系统的用药技术培训,包括用药适期、用药方法等关键技术要点[6]。许多种植户由于未经过专业培训,往往凭经验使用农药,导致腐霉利使用不当和残留超标。②专业指导缺乏。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对韭菜生产中的腐霉利使用指导服务不到位,既缺乏专业的农药使用技术指导人员,也没有建立针对不同种植规模、不同栽培模式的差异化技术指导方案。在韭菜发生灰霉病等病害时,农技人员难以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诊断和用药指导,导致农户无法得到专业的技术支持,增加了腐霉利残留超标的风险。

2.4 检测能力受限

检测能力受限是导致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基层检测设备不足。在韭菜生产区域,检测机构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现有的检测仪器配置简单,缺乏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专业检测设备。部分基层检测机构甚至不具备腐霉利残留检测能力,需要将样品送至上级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不仅增加了检测成本,也延长了检测周期,导致检测结果反馈滞后。②快速检测方法有限。目前,针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对落后,常规检测方法操作复杂、耗时长,难以满足生产一线快速检测的需求。

3 韭菜腐霉利残留控制对策

3.1 加强农户安全用药宣传教育

针对农户安全用药意识不足这一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科学用药水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开展针对性的安全用药培训,大力宣讲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举办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会等形式,重点向韭菜种植户讲解腐霉利的合理使用方法,包括正确的施药剂量、施药时期、安全间隔期等关键技术要点。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让农户充分认识到超剂量使用和混用农药的危害,切实提高其安全用药意识。②建立科学用药示范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韭菜种植基地作为示范点,通过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示范腐霉利的科学使用方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周边农户学习和借鉴示范基地的用药经验,逐步形成科学施药的良好习惯。

3.2 完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

针对韭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①建立健全农药使用全程监管制度,落实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构建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农药使用监管体系,要求韭菜种植基地和农户必须建立完整的用药台账,详细记录腐霉利的采购来源、使用时间、使用剂量、施药方式等信息。推广使用农药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用药信息的实时记录和数据共享。②强化监管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监管设备,提高监管效能。创新监管方式,将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大对韭菜种植基地的检查频次。

3.3 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建设。①构建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在韭菜主产区建立专门的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团队,配备具有农药使用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制订技术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技术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质量和效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以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②完善差异化技术服务机制。针对不同规模的种植基地,建立分类指导和服务机制,制订符合其特点的技术指导方案。设立技术服务热线和网络咨询平台,为农户提供便捷的技术咨询服务。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农药使用智能决策系统,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用药建议,提高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4 提升腐霉利残留检测监测能力

针对检测能力存在短板的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建设。①加强基层检测能力建设。在韭菜主产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检测机构,加大对基层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专业检测设备。加强检测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检测水平。建立检测机构间的协作机制,实现检测资源共享,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检测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检测服务覆盖面。②发展快速检测技术。加大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开发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盒,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发基于新技术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荧光免疫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以实现快速、准确的现场检测。

4 结语

韭菜中腐霉利残留超标问题虽已得到重视,但在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农药使用管理制度、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通过加强农户安全用药宣传教育、完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体系、提升腐霉利残留检测监测能力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提升韭菜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包汇川,肖昭理,付辉,等.韭菜粉中腐霉利标准物质的研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18):

290-297.

[2]纪卫红,王欣,郭文丽.气相色谱法测定韭菜中腐霉利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J].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4,34(3):66-70.

[3]王兆芹,朱亮亮,冯才伟,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韭菜中腐霉利残留[J].东北农业科学,2023,48(3):125-128.

[4]于寒冰,方紫薇,徐悦,等.24-表油菜素内酯对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降解的影响[J].农药,2024,63(7):510-514.

[5]张金凤.韭菜中腐霉利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估[J].现代食品,2024(8):195-197.

[6]俞璐萍,王馨瑜,王伟,等.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韭菜中腐霉利残留[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2):441-445.

作者简介:袁点(1992—),女,陕西勉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检验检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