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
作者: 曲奕臣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威海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指出了监管资源配置不均衡、部门协同监管效能不高等问题,并从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体系、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优化路径;威海市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in
Weihai City
QU Yichen
(Weiha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 Service Center, Weihai 264200,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is a crucial link in ensuring food safety. Taking Weihai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points out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allocation of regulatory resources and low efficiency of departmental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and proposes specific optimization paths from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regulatory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epartmental collaborative supervision,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regulatory status; optimization path; Weihai city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整体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选取威海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优化路径,以期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1 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威海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5%以上。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威海市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监管体系,市县两级和62个涉农镇街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划设了2 56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确定了2 605名协管员,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协作机制[1]。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威海市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了900余家主体名录,开具合格证150余万张,制定了6项省级地方标准和46项市级地方标准,认证了517个“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比率达81.5%。在源头管控方面,威海市组织开展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整治品种增加到16种,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殖方式,普及安全用药知识,2024年全市各级开展定量监测2 466批次,胶体金速测5.4万个农药风险参数,合格率达到99.9%[1]。此外,威海市还加强了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引导和监督检查,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日常巡查,严格管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并深化承诺达标合格证使用,建立了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的农产品追溯机制。
2 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监管资源配置不均衡
从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来看,监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基层监管人员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虽然威海市已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监管体系,但由于辖区面积大、监管对象多,现有的2 605名协管员难以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特别是在镇村一级,一名协管员往往需要负责多个生产基地的监管工作,导致部分区域监管力量薄弱,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和监管。②监管设施设备配置不足。威海市作为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产品种类繁多,从蔬菜、水果到水产品等,不同品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都需要相应的专业设备。然而,目前基层监管机构特别是镇街一级的快速检测设备配置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检测需求。例如,2024年省级计划为涉农镇街配置胶体金速测仪,启动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能力提升工作,反映出基层检测设备不足的问题[2]。
2.2 部门协同监管效能不高
尽管威海市建立了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协作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部门协同监管效能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威海市在2019年底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了生产经营主体管理制度,但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仍未完全打破。例如,农业农村部门掌握的生产环节监管数据、市场监管部门获取的流通环节检测信息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管信息未能实现有效整合和及时共享,影响了监管的协同性和有效性[3]。②执法标准不统一问题突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践中,由于涉及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威海市各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往往采用不同的执法标准和检查方式。这种执法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生产经营者的合规成本,也影响了执法效果。特别是在联合执法行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执法尺度,容易出现执法不协调、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降低了监管工作的整体效能。
2.3 全程追溯体系不完善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威海市已经建立以承诺达标合格证为载体的追溯机制,但全程追溯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追溯系统覆盖面有限。目前,威海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主要覆盖了农业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小规模农产品生产者等经营主体,追溯系统的覆盖还不够全面[4]。特别是对于传统农贸市场和小型销售点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追溯链条往往出现断点,难以实现全程可追溯。②追溯数据采集和应用水平不高。在实际操作中,威海市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对追溯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的问题。例如,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一些经营者存在虚假开具合格证或承诺事项与抽检结果不符的情况。同时,追溯信息的应用深度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追溯数据在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作用,影响了追溯体系的实际效果。
2.4 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市场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威海市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提升。从威海市近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不合格产品。例如,《威海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4年第4期)》显示,在乳山市金谷园农贸批发市场检出的豇豆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反映出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农药使用规范性重视不够[5]。②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滞后。虽然威海市已建立900余家主体名录,但相当一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尤其是小规模生产者,在质量控制制度和操作规范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具体表现为部分生产主体未能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生产过程管理不够规范。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经营主体在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时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合格证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3 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路径
3.1 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体系
针对监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威海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体系。①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通过扩大选聘规模、提供培训机会及优化薪酬待遇等措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充实到基层监管队伍中,特别是要针对镇村一级监管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合理增加协管员数量。同时,要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②完善监管设施设备配置[6]。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对基层监管机构特别是涉农镇街快速检测设备的投入,根据不同农产品种类的特点,科学配置快速检测设备,并建立设备定期更新和维护机制。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加快胶体金速测仪等先进检测设备的配置进度,切实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3.2 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
针对部门协同监管效能不高的问题,威海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部门协作。①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具体而言,要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将生产环节监管数据等各类监管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共享,形成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的信息网络。②统一执法标准和检查规范。在“三安”联动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规范,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和检查规则。重点是要协调各监管部门,统一执法尺度,规范检查方式,形成标准化的执法流程和操作规范。同时,要建立部门间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联合执法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效能。
3.3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针对全程追溯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威海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追溯体系建设。①扩大追溯系统覆盖范围。要在现有追溯体系基础上,采取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式,逐步将小规模农产品生产者、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纳入追溯系统。对于传统农贸市场和小型销售点,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要求入场销售的农产品必须具备完整的追溯信息,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小规模经营者克服技术和成本障碍,提高其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②提升追溯信息采集和应用水平。要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规范追溯信息采集流程,提高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加大对虚假开具合格证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将追溯信息真实性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3.4 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
针对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威海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市场主体责任。①提升市场主体质量安全意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教育,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质量安全标准,强化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指导。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分类培训,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其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意识。②完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要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和生产过程管理。对于小规模生产者,要重点帮助其建立基础性的质量控制制度,提升自检能力。要加强对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的监管,将其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虚假承诺和不规范行为实施信用惩戒,以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4 结语
综上所述,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县镇村四级监管体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高位水平。但在监管资源配置、部门协同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通过优化监管资源配置体系、提升部门协同监管效能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威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推动威海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晴.乡村振兴背景下威海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2024(7):86-88.
[2]宋星宇,李子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现状及建议[J].河北农机,2024(19):103-105.
[3]徐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标准化,2024(2):156-158.
[4]杨国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24(1):57-59.
[5]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威海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4年第4期)[EB/OL].(2024-04-12)[2024-09-27].https://www.weihai.gov.cn/art/2024/4/12/art_63745_4483312.html.
[6]张馨予.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2(16):152-154.
作者简介:曲奕臣(1987—),女,山东莱州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