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郭睿摘 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药的广泛使用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不仅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还可能影响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阐述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以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的注意点,旨在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监管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GUO Rui
(China Civil Aviation Flight Academy, Guanghan 618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widespread use of pesticides has brought about the problem of pesticide residue while improving crop yield. Pesticide residues may not only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human health, but also affec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refore, how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o be solved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the attention points of application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iming at ensuring food safety.
Keywords: pesticide residues;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出现为农药残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农产品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与准确性,还能有效遏制农药滥用现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1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1.1 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传统检测方法因耗时长、步骤烦琐而难以满足现代食品流通的高效需求。快速检测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率。快速检测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检测周期,通常在数小时内便能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而且高度自动化与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例如,生物传感器技术的运用,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使得监管机构能够迅速捕捉到食品中微量污染物的踪迹,如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保障食品安全。纳米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拓宽了快速检测的应用范围。通过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可以实现对食品中病原体的快速精准识别,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
1.2 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大亮点在于其能够于食品供应链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从而有效遏制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以免疫胶体金技术为例,该技术凭借其无须复杂培养、操作简便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筛选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为监管部门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阻止问题食品的流通。拉曼光谱技术作为另一项快速检测技术,其非破坏性检测的特点尤为突出。拉曼光谱技术能够在不破坏食品样品的前提下,快速鉴定出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掺假成分等,有效打击食品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快速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还为构建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2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2.1 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在食品检测领域特别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两种关键技术,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中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重要手段。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通过精心设计的固相抗体,能够精准捕获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抗原。该技术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还能够准确区分农药残留与其他类似物质,从而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精准性。相比之下,免疫层析技术以其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势,在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技术不仅无须复杂设备,还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初步检测结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快速响应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免疫层析技术的准确性易受环境条件、操作技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情境审慎解读结果,以确保其可靠性。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农药残留检测。通过不断研发和优化,免疫学检测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非法添加剂等,从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效能。同时,免疫学检测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可以形成互补优势,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作为现代食品检测领域的核心工具,专注于DNA与RNA等核酸分子的精准识别与分析。其中,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凭借高效的DNA扩增能力,在食品中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成分、过敏原基因及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展现了卓越的性能。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微量的DNA样本能在短时间内被扩增数百万倍,确保了对目标基因的灵敏检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不仅实现了对DNA片段的定量检测,还通过实时监测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过程中产生的荧光信号,提供了更为简便且精确的操作流程和结果。在食品检测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被广泛用于病毒载量、病原微生物浓度、特定基因序列以及农药残留量的准确评估,为食品安全的快速筛查与风险评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一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确保食品质量与公众健康[4]。
2.3 色谱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技术,作为食品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分离与分析手段,其基于物质在移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了对复杂食品样本中目标化合物的精准识别与测定。气相色谱法以其高效、灵敏的特点,成为检测食品中挥发性或半挥发性化合物的首选方法。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污染物及风味成分的快速筛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液相色谱法则更擅长于检测食品中非挥发性和热不稳定化合物。这一特性使得液相色谱法在检测食品中的维生素、抗生素、色素、毒素以及农药残留等化合物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液相色谱法,可以精确、高效地分析食品中复杂且不易挥发的成分,确保食品安全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尤其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液相色谱法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其成为评估食品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重要工具,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5]。
2.4 质谱分析技术
质谱分析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及分子结构解析能力,在食品科学领域尤其是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质谱分析技术结合液相色谱技术和气相色谱技术,形成了两大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精准识别食品中非挥发性和热不稳定化合物中的微量农药残留,包括传统方法难以检测的复杂基质中的农药。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还显著拓宽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范围,确保从源头上把控食品质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则以其对挥发性及半挥发性化合物的出色分析能力,成为食品中农药残留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的首选。通过该技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成分得以高效分离并精确测定,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快速且可靠的技术支撑。
3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应用的注意点
3.1 建立食品快检技术研发保障制度
为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构建全面的食品快检技术研发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保障措施,推动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应用深化,特别是针对农药残留这一关键领域。
政府和各级检测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科研团队拥有充足的经费支持,能够安心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与现有技术的优化升级。这包括直接的研究经费,以及设备购置、试剂耗材、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针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应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科研团队深入探索,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通过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举办专业培训与研讨会,培养一批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师和科研人员。这些人才应专注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应用拓展。此外,建立食品快检技术研发保障制度还需特别关注跨学科合作。通过促进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共享与技术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的农药残留快检技术,还能推动技术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升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3.2 促进读卡器和免疫胶体金技术融合
在现代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读卡器与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范式。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硬件层面的物理集成,还表现为检测原理和数据分析的有机结合。免疫胶体金技术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实现目标物的识别,而读卡器则通过高精度光电传感器捕捉反应带的光学信号强度,将定性判断转化为定量数据。这一技术整合极大地扩展了传统侧流试纸的应用范围,使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阳性/阴性判断。通过配套的数据处理算法,系统能够建立标准曲线,实现从信号强度到待测物浓度的精确换算,检测灵敏度可达到纳克级别。该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它不仅能够实时记录检测结果,还可以追踪样品信息、检测条件等关键参数,建立完整的检测档案。这种数字化、标准化的检测流程有效降低了人为误差,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网络化特征更凸显其优势,检测数据可以即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和大数据分析。这不仅为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监管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系统的模块化设计确保了其适应性和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检测需求灵活配置检测参数,并通过软件升级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持续提升检测性能。这种技术融合实现了从样品处理到结果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筛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不仅是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必然要求,还是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相关人员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检测技术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兆鑫,梁一帆,林文锋,等.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2024(20):95-97.
[2]汪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食品,2024(16):29-31.
[3]李明传.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2024(13):92-94.
[4]傅占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监督中的运用探讨[J].食品界,2024(3):105-107.
[5]陈雅敏.浅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运用[J].现代食品,2023(18):136-138.
作者简介:郭睿(1997—),女,四川南充人,本科,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食品安全管理与后勤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