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肥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 董静

2023年肥城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0

摘 要:目的:分析2023年肥城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开展食源性疾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3年肥城市监测的18 86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月份、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可疑食物以水果类及其制品为主,其次为蔬菜类及其制品。3月份出现病例数最多,其次为10月份,主要影响农民群体。结论:2023年肥城市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较为严峻,提示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农村集市及城乡接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Analysis of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Feicheng City During 2023

DONG Jing

(Feiche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aian 271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 cases in Feicheng city in 2023,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ci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diseases. Method: A total of

18 869 cases of food-borne diseases monitored in Feicheng city in 2023 were studied,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months and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main suspect foods were fruits and their products, followed by vegetables and their produc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ases occurred in March, followed by October, mainly affecting farmer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Feicheng city in 2023 is serious, suggesting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food safety in rural markets and urban and rural fringe areas.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由食物摄入而进入人体内部的各类病原体所引发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传染性或毒性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源性疾患涵盖了由食品携带的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人体后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和毒性反应,食物中毒也包含在这一范畴内。食源性疾患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据估计,每年约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包括12.5万名5岁以下儿童[1-2]。在我国,食源性疾患同样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重大问题。根据研究数据,2011—2020年,我国记录了3.6万

起食源性疾患事件,受影响的人数高达27万[3-4]。

这些疾患不仅对个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整个社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压力[5-6]。我国目前已建成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用于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自2014年起,肥城市便着手实施针对食源性疾患的监测项目,最初仅涵盖肥城市人民医院这一监测机构。截至目前,监测体系已涵盖4所二级及以上医院、14所乡镇卫生院,以及437所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掌握2023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趋势、致病因素和病原学特征,对肥城市上报的18 869例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进行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截取2023年肥城市455家医疗单位(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相关病例

信息。

1.2 研究方法

从监测医院搜集关于食源性疾患的病例资料,并对患者的个人资料(年龄、职业)、可疑暴露信息(暴露食品类别、进食场所、加工及包装分布、时间分布)进行了详尽的整理与分析。利用Excel程序创建病例数据库,随后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各项数据的比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群分布

2.1.1 年龄分布

2023年,肥城市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数共计18 869例,其中女性病例数为9 818例(占比52%),男性病例数为9 051例(占比48%),女性病例略多于男性,比例约为1.08∶1。在所有记录的病例中,65~75岁(包含65岁不包含75岁)年龄组的报告数量最高,达到4 543例(占比24.08%),其次为55~65岁年龄组(包含55岁不包含65岁),达到3 652例(占比19.35%)。对比而言,小于1岁的年龄组报告的病例数量最少,仅有121例(占比0.64%)。

2.1.2 职业分布

在食源性疾患的病例中,从事农业工作的人群占比最高,病例数为12 946例(占比68.61%)。其次为学生群体,共有2 237例(占比11.86%),以及学龄前儿童,病例数为1 690例(占比8.96%)。

2.2 可疑暴露信息

2.2.1 食品类别分布

在所有记录的病例中,疑似由食品引起的疾病中,水果类及其制品是最主要的风险来源,共有7 837例(占比41.35%)。其次为蔬菜类及其制品,涉及病例数4 094例(占比21.60%)。排在第3位的是粮食类及其制品(含淀粉糖类、焙烤类及各种主食),共有1 987例(占比10.48%)。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2 进食场所

在所有记录的病例中,进食场所最多的是家庭,共有15 856例(占比98.87%)。其次为餐饮服务业,病例数为156例(占比0.83%)。各进食场所具体分布见表2。

2.2.3 加工及包装方式

在所有记录的病例中,报告病例的可疑暴露食品的加工、包装方式以散装为主,共有9 287例(占比49.13%)。其次为家庭自制食品,病例数为

7 978例(占比42.20%)。加工及包装方式具体结果见表3。

2.2.4 时间分布

2023年,肥城市食源性疾病除1月份外,其余月份病例报告数较为稳定。其中,3月份病例最多,达到1 830例(9.70%),其次为10月份,病例数为1 770例(9.38%),见表4。

3 结论与讨论

食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极高,已成为一个极为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肥城市,这类疾病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作者中,尤其是65~75岁人群,这可能与老年人较低的免疫力有关。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风险食品是水果类及其制品,其次是蔬菜类及其制品;在全国范围内,肉类和肉类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源。这种差异可能与肥城市的地理位置有关,该市位于华北地区,当地农民习惯在自家庭院种植水果和蔬菜,但农药使用可能不合理,从而增加了食用这些农产品后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主要的疑似食物摄入场所为家庭,而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食材以散装和家庭自制为主。这种现象可能与乡村地区老年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如食用存放过夜的水果和剩余的餐食。因此,在农村地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教育十分必要,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的健康饮食习惯,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除1月份外,其余月份食源性疾患的病例报告数量相对稳定。其中,3月和10月出现了两个较小的病例高峰。这是由于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的繁衍速度加快,若食物的保存和处理不当,食品更易受到污染,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受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的居民往往倾向于在非正式的场所(如临时摊位或乡村市场)购买农产品。这种购买方式使得食品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证,增加食源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有必要增强对这些乡村市场以及城市边缘地区的非正规食品销售点的卫生监管和管理工作。

综合分析表明,肥城市在夏季和秋季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农民群体中较为常见,而水果类及其制品是引发这些疾病的首要风险食品。因此,必须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在关键场所、关键时间段以及散装食品的销售点,如农村市场和街头小贩,提高监管的频率和强度,有效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红秋,郭云昌,刘志涛,等.2022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4,36(8):962-967.

[2]王肖,石梦蝶,伍雅婷,等.2019—2022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OL].上海预防医学,1-10[2025-01-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635.R.20241024.1726.006.html.

[2]刘彦利,陈辰.上海市崇明区2014—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18(5):531-535.

[3]张存山,崔慧敏,于莲,等.潍坊市奎文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37(12):99-102.

[4]洪舒萍,陈锦钟,魏鹏,等.漳州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4,30(5):423-426.

[5]石国栋,刘冰,戚勇.2019—2023年泰安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结果流行病学分析[J].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4,45(6):351-356.

[6]杨进举,段军艳.2015—2021年泰安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11):1657-166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