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抽检样品接收质量控制策略
作者: 徐丽娜摘 要:食品安全抽检样品接收质量控制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样品接收常见问题,并提出了样品接收质量控制的策略和建议,旨在确保样品管理的有效性、完整性、规范性,保证样品接收程序合规、风险可控,确保食品抽检样品满足检验检测要求,进而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样品接收;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 Sampling Sample Receipt
XU Lina
(Anhui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Hefei 230051,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sampling sample receipt and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sample acceptance,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sample receipt quality control, aiming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integrity and standardization of sample management, ensure the compliance of sample receiving procedures and controllable risks, and ensure that food sampling samples meet th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quirem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od safety sampling inspection.
Keywords: food safety; sample receiving; quality control
食品抽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而样品接收作为抽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样品接收是食品抽检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样品接收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后续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样品在接收环节出现问题,如样品变质、损坏、受到污染以及信息错误等,则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建立严格有效的样品接收质量控制体系,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样品接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样品接收常见问题分析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记录的样品信息较多,涉及众多细节。除抽样单记录的样品信息外,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中还涉及与样品信息有关的审核信息,抽检信息涵盖范围广泛,而样品接收是最基本但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环节[1]。样品接收作为整个检验流程的起始环节,若在该环节出现失误或出现问题后未进行妥善解决,则可能对后续检测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有效性与公信力。
1.1 包装分类错误
在样品接收过程中,样品包装分类出现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例如,部分产品实际包装为预包装形式,但在抽样单信息录入时,规格型号却错误地按照计量称重方式进行记录;某些样品本身处于无包装状态,却在信息系统中被错误录入为有包装状态。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后续储存、运输以及检验过程中,相关人员对样品处理方式的选择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样品的完整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 单位名称及地址录入错误
被抽样单位名称及地址、样品生产单位名称及地址、第三方企业名称及地址以及对应省、市、县所在地录入错误等也会对后续检验造成影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抽样人员疏忽大意导致拼写错误等,如地域名称亳州的“亳”录成“毫”等。该问题可能会对后续样品追溯、信息核实以及监管部门与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可能导致样品来源无法准确界定,影响整个抽样检验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1.3 样品来源录入错误
抽检工作中,样品来源出现错误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抽检样品是从生产企业直接抽取的,抽样类型为生产企业抽样,按照规范要求,其样品来源应准确录入为“加工自制”。然而,在样品接收审核环节,却频繁发现该类样品被错误地录入为“外购”。这种错误录入可能会导致对样品的性质判断失误,进而影响整个抽检工作的质量与公正性。因此,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该问题,加强对样品来源信息录入的审核与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4 样品保存不当
对于需要冷藏、冷冻的食品样品而言,在运输和保存环节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储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未能按照要求对这类食品样品进行妥善保存的现象,导致样品变质或受到污染。部分食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若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未能将其维持在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就有可能出现样品变质、损坏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对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决策造成影响。
1.5 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样品接收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错误。封条抽样单编号填写错误,这可能会在样品流转和追溯过程中造成混乱,无法准确确定样品的抽样来源和批次信息;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封条破损问题,则会导致样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受到质疑,可能存在被人为篡改或替换的风险;食品分类错误将会导致检测项目和标准的判定选择等出现偏差;系统上传的照片与实际样品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在信息上传环节操作不当,导致后续的数据审核和查验过程中无法通过照片对样品进行准确核实;抽样量不足,无法满足检测项目的检测要求,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样品批次不一致可能导致检测结果无法代表被抽检样品的目标批次产品质量情况;样品名称、样品单位、样品类型、样品属性、规格型号及生产日期错误等信息录入错误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样品的准确识别、检验流程的规范实施、检测数据的有效关联以及相关数据的质量分析。
此外,在样品接收过程中,接收人员若未能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样品进行细致检查,将不符合要求的样品送入检测环节,则会给后续的检测工作带来较大风险[2],这些风险不仅体现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上,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信任度。因此,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样品接收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健全样品接收审核机制和标准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全方位提高抽检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 食品安全抽检样品接收质量控制策略
2.1 加强样品基本信息审核
仔细审核样品信息与抽样单信息记录的一致性,检验机构应设置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样品接收工作,食品样品接收人员在接收样品过程中应仔细确认样品封条是否完好,运输过程中是否符合样品存储条件,并核对样品名称、生产单位名称、生产单位地址、生产日期、规格型号等信息与产品标签、抽样单信息的一致性;确认被抽检场所相关信息与证照信息一致性等问题,确认样品来源、包装分类、样品类型抽样逻辑符合性问题。
不符合要求的样品直接会影响到后端检验的情况,如抽样单信息与实际样品不符、样品数量不能满足检验或复检要求、样品性状改变等均可能对检验结论产生影响。若出现上述情况,检验机构应及时与送样单位进行沟通,拒绝接收样品并书面填写拒收理由[3]。
2.2 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
检验机构在接收样品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抽样单相关信息与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中录入样品信息的一致性。发现错误数据时,应及时修改相关数据,避免系统录入错误而影响后续工作。
2.3 确保样品数量满足后续检验要求
检验机构在接收样品环节,应严格把关,确保样品数量满足检验、复验等要求。根据样品管理要求,将检样、备份样品分别存放,存放条件应满足样品储存要求。同时应配备专人负责备份样品的管理工作,保证样品在存储期间的质量稳定,为后续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2.4 做好样品储存条件控制
样品接收后,需依据其特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妥善储存。对于冷藏、冷冻样品,应该迅速检查确认其状态、温度以及其他样品信息,确保其符合相关要求。普通食品样品应按照标识的储存条件妥善储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样品接收,确保样品在储存过程中不受损、不变质,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5 建立样品唯一性标识管理系统
对符合要求的样品,检验机构应当在抽样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样品接收工作并进行编号登记,检验样品及备份样品要分别建立唯一的标识体系,此编号为接收样品的唯一性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样品编号、检验状态(待检、在检、已检)、样品分类(检样、备样)、储存方式(常温、冷藏、冷冻)等。样品在流转、检验、存放过程中均应显示其唯一性,实现样品接收及流转电子化录入和管理,提高流转效率,保证样品不被混淆,并确保其可追溯性[4]。
2.6 建立样品接收标准化流程
对于符合下列相应标准的样品应予以接收:样品检样、备样数量与书面交接记录相符;样品包装完好,封条完好,具备防拆封措施;样品无破损,无腐败、变质等影响检测结果的现象;封样编号与抽样单编号一一对应;任务来源与实际任务一致;检样、备样批次统一;样品数量满足相关抽检细则要求;检验项目所需时间满足数据上传时限要求;抽样单经被抽样单位签字(盖章);抽样单抽样人员(至少2人)签字、盖章,食用农产品需两名监管人员陪同、签字;抽检样品大类与实际样品类别相符;被抽样单位信息与相关证照信息相符;样品信息与样品标签照片内容相符;样品照片、证照照片清晰且可以辨识;运输过程满足样品储存要求;涉及项目判定的产品信息抽样单备注完整等。
对于不符合相应标准的样品应予以拒收:任务来源错误;样品基数、抽样量、备样量不满足检测或抽样细则要求;未按要求进行抽样、贮存、运输;样品有被污染,存在样品渗漏、包装破损严重、无样品封条等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情况,在交接过程中可拒绝接收并书面说明理由。
2.7 加强抽样人员培训
抽样人员作为获取样品的关键环节,应熟悉各抽检食品抽样方法和抽样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抽样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定期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抽样的专业能力,确保样品抽样工作严格遵循标准要求[5]。
3 结语
样品接收质量控制是食品抽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收样是连接抽样与检验的桥梁,既是抽样的最终环节,又是检验的初始流程,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仔细核对样品基本信息、确保样品数量满足检验要求、规范相关系统数据填写、建立样品唯一性标识系统和加强样品储存条件控制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样品接收质量控制水平,为食品抽检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未来,相关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样品接收质量控制的研究和实践,如自动化的样品信息采集系统、扫码识别技术等,减少人工录入错误的发生概率,提高样品接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控制体系,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梅,胡文斌,李雨露,等.食品安全抽检样品接收常见问题及建议[J].现代食品,2021(7):143-145.
[2]冯文君.食品检验样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8(36):89.
[3]徐菲,穆小洁,宁烨,等.关于药品抽检收样工作中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药事,2020,34(3):298-301.
[4]刘伟,孙冰源,龙浩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中抽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食品,2018(14):144.
[5]陆江成.广东规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复检和异议工作[J].食品界,2024(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