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闫吕美子摘 要:针对粮油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现状出发,提出优化原料预处理、精准控制加工过程核心环节以及合理选择包装与储存技术的策略,旨在为粮油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改进方案,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对粮油食品的信任度。
关键词:粮油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应用策略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Grain, Oil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Assurance
YAN Lyumeizi
(Hutub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utubi 831200, 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in and oil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proposes strategies to optimize raw material pretreatment, accurately control the core links of the processing process, and reasonably select packaging and storage technologies to address th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grain and oil food processing. The aim is to provid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technical improvement solutions for grain and oil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enhance food safety levels and increase consumer trust in grain and oil food.
Keywords: grain, oil and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od safety; application strateg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粮油食品加工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防线,其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粮油食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基础物质,其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营养价值、口感风味以及食用安全性。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油食品加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加工技术已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其加工精度、效率和卫生条件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同时,新兴的加工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也带来了新的食品安全风险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粮油食品加工行业必须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加工技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1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现状
1.1 传统加工技术概述
1.1.1 常见的传统加工工艺
传统的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稻谷加工中的砻谷和碾米工艺,通过砻谷机去除稻谷的外壳,再利用碾米机逐渐磨去糙米的皮层,得到精白米。这种加工方式虽然简单,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大米的基本需求。在油脂加工方面,压榨法是较为常见的传统工艺,将油料作物经过预处理后,放入榨油机中通过物理压力挤出油脂,如传统的土榨油坊采用的就是压榨法。
1.1.2 传统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加工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①加工精度和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生产的快节奏需求。以传统碾米工艺为例,受限于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该过程在去除糙米皮层时往往难以精准控制。这不仅导致加工出的大米精度参差不齐,影响了产品的整体品质,还可能因过度加工而使大米中的营养成分大量流失,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②传统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较差,使得产品极易受微生物的污染。在许多小型的粮油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中,加工设备简陋,生产环境也缺乏必要的卫生控制措施。这种环境下,粮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进而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变质、发霉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也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严重影响[1]。
1.2 现代加工技术发展情况
1.2.1 先进加工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的特点,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超微粉碎技术能将粮油原料粉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别,极大地增加了物料的比表面积和生物利用度,在提高产品口感和营养吸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应用于全谷物食品、功能性食品原料的制备等领域。低温压榨技术利用先进的制冷和压力控制技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油脂提取,有效避免了高温对油脂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有害物质的产生,保留了油脂中的天然维生素、甾醇等营养物质,提高了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适用于高端食用油的生产。膜分离技术基于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原理,能精确分离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可用于油脂脱胶、脱酸、淀粉糖液的精制等环节,有效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稳定性。生物技术在粮油食品加工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酶工程技术通过特定的酶制剂对粮油原料进行处理,可改善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降低油脂的精炼损耗、提高淀粉的转化效率等;发酵工程技术可用于生产发酵豆制品、发酵面食等,不仅丰富了产品的风味和口感,还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1.2.2 现代技术的应用程度与挑战
尽管现代加工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粮油食品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①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担引进和更新先进加工技术设备的高昂成本,因此仍依赖传统加工技术进行生产,限制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②现代加工技术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企业具备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但目前行业内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企业在技术操作、设备维护和工艺优化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2 粮油食品加工各环节关键技术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策略
2.1 原料预处理环节
2.1.1 杂质去除技术的优化
原料中杂质的存在是危害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升杂质去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筛选、风选、磁选等去除手段上,引入前沿的光电分选技术和X射线检测技术。光电分选技术凭借物料在光学特性上的差异,借助高分辨率摄像头与智能图像识别算法,能够精确识别并去除原料中的霉变、病变颗粒,以及颜色、形状与正常物料存在细微差异的杂质,有效阻断了有害微生物和毒素进入后续加工流程的路径。而X射线检测技术则能穿透原料内部,精准检测出隐藏的金属杂质、石头等异物,即便这些杂质在外观上与原料极为相似,也能被准确辨识并分离,显著提升了杂质去除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为生产安全、纯净的粮油食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 干燥与调质技术的应用
科学的干燥与调质流程对提升原料的加工适应性和存储稳定性至关重要,并能有效减少微生物的增殖风险。通过采用具备智能温控和湿控功能的干燥设备,可依据不同原料的具体水分含量及其干燥特性,精确设定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确保原料在干燥过程中能均匀、缓慢地释放水分,从而避免干燥速度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原料表面硬化、内部水分分布不均以及营养成分的不必要损失。在调质环节,利用在线水分监测系统与自动化加湿、调质设备,将原料的水分含量精确调整至最适加工范围内,并促使原料的物理特性趋于一致,这不仅提升了加工过程中的出粉率和出油率,还有效减少了因水分含量不当而导致的微生物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确保了原料在后续加工步骤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加工过程核心环节
2.2.1 加工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
精准控制加工工艺参数是保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借助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高精度的传感器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和转速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精确的监测和调控。例如,在油脂精炼过程中,通过在线监测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色泽等指标,利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环节的工艺参数,确保在有效去除油脂中有害物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油脂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避免因加工过度或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安全风险增加。在食品烘焙环节,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烤箱内的环境参数,结合烘焙食品的种类和配方,精确控制烘焙时间和烘焙温度,确保食品熟透且表面色泽均匀、口感良好,同时减少因高温长时间烘烤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丙烯酰胺、苯并芘等,保障烘焙食品的食用安全[3]。
2.2.2 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与替代技术
食品添加剂对粮油食品的加工至关重要,它们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保质期等特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然而其不合理使用却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消费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结合产品的实际需求及加工工艺特点,精心选择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及使用范围,并建立健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体系,强化对添加剂采购、储存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添加剂的使用完全符合规范标准。此外,企业还应积极投身于食品添加剂替代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力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绿色、环保食品的追求。
2.3 包装与储存环节
2.3.1 包装材料与技术选择
包装材料能保护粮油食品免受外界污染,并延长其保质期。选用具有高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如多层共挤塑料薄膜、金属化复合包装材料等,能有效阻挡氧气、水分、光线等外界因素对食品的影响,降低食品氧化、受潮、霉变和油脂酸败的风险。结合真空包装、气调包装等先进包装技术,进一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4]。真空包装通过抽出包装内的空气,为食品营造低氧或无氧环境,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和油脂氧化;气调包装则根据食品的特性,精确调节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或氮气含量,既能抑制微生物生长,又能保持食品的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对于一些对氧气和水分极为敏感的粮油食品,还可采用活性包装技术,如在包装内放置吸氧剂、干燥剂、乙烯吸收剂等活性包装材料,吸收包装内的有害气体和水分,保持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确保食品安全。
2.3.2 智能化仓储管理技术应用
仓储环境对粮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全面提升仓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确保粮油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与安全,可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在仓库内部广泛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实现对仓库内温度、湿度、气体浓度以及虫害情况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这些传感器节点会将采集到的数据迅速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仓储环境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基于这些分析结果,系统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启动通风、除湿、制冷和熏蒸等设备,及时调整仓储环境至最佳状态,有助于预防粮食霉变、虫害滋生等一系列问题,显著降低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和安全风险,为粮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5]。
3 结语
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深入分析传统加工技术的现状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明确了各加工环节的关键技术应用策略。然而,在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策略的过程中,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食品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原料追溯、加工过程监控、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梅.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发展方向讨论[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5):113.
[2]汤斌.关于加强粮油食品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现代食品,2024(14):27-29.
[3]袁建.粮油加工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5):6-9.
[4]梁东海.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和检测发展方向讨论[J].现代食品,2020(15):59-60.
[5]方胥钞.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须建长效机制[J].中国粮食经济,2011(4):17-19.
作者简介:闫吕美子(1990—),女,新疆呼图壁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