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生产中塑化剂检测技术及风险控制研究
作者: 郭容摘 要:白酒作为传统发酵食品,可能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迁移和积累,对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分析了白酒生产中塑化剂的来源及其检测技术,提出了白酒生产中塑化剂风险控制措施,旨在为企业建立系统化的塑化剂风险控制体系提供参考,从而全面保障白酒生产的质量安全与行业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白酒生产;塑化剂;检测技术
Study on Testing Technology and Risk Control of Plasticizer in Baijiu Production
GUO Rong
(Changzhi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Changzhi Key Laboratory of Baijiu Quality and Safety, Changzhi 046000, China)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 Baijiu may cause th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phthalate plasticizers, posing a potential threat to food safety and consumer heal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s of plasticizers in Baijiu production and their testing technology, and proposes risk control measures for plasticizers in Baijiu production,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plasticizer risk control system, thereby comprehensively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Baijiu production and the standardiz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Baijiu production; plasticizers; testing technology
近年来,白酒行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之一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其生产过程中塑化剂的存在逐渐引起业内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塑化剂是指一类通过与其他物质共混或加入,以改变其物理性质,增强材料柔韧性、延展性和加工性的化学物质。尽管其广泛应用于各类塑料制品中,但其在白酒生产中的迁移风险已引发严重的安全与质量问题。部分塑化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通过包装材料与酒液接触从而发生迁移,导致白酒中含有超标的塑化剂成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此外,塑化剂还会破坏酒体的化学稳定性和风味特征,进而影响白酒的品质口感,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信任度[2]。随着塑化剂检测技术不断进步,行业对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和操作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系统化、精确高效的塑化剂检测体系,并对其在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已成为白酒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白酒生产中塑化剂来源
白酒生产过程中本身并不会产生塑化剂,塑化剂的存在通常源自外部因素的引入。具体而言,塑化剂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生产设备和容器材料的使用[3]。白酒在酿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接触材料,包括酿酒罐、输送管道等,这些设备和容器的内衬、接触表面以及密封件等部位均可能使用含有塑化剂的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其他合成聚合物。对于一些较低质量或未经严格检测的设备,材料中塑化剂成分迁移进入酒液中,可能导致白酒中塑化剂含量超标,影响其安全性与品质。
2 白酒生产中塑化剂检测技术分析
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用于白酒生产中塑化剂检测的传统且重要的技术,其通过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分离,实现复杂基质中化合物的精准分析。在塑化剂检测中,白酒样品首先需要经过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或分散液液微萃取等预处理以消除基质干扰,富集目标物质并去除杂质,随后将处理后的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通过高效分离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精确选择,确保各塑化剂化合物在柱内实现完全分离,同时结合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电子捕获检测器,实现对低浓度塑化剂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的高分离效能使其适用于白酒中塑化剂的多组分同时检测,并在追求高精确度和高重复性的检测任务中表现突出。此外,气相色谱法的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检测方法成熟,仍是当前白酒企业常用的塑化剂检测技术之一。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广泛应用于白酒塑化剂检测的技术,其特别适用于非挥发性或热不稳定的塑化剂化合物。与气相色谱相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通过液态流动相的极性和疏水性实现化合物分离,能够避免高温条件下可能导致化合物分解的问题[4]。在检测白酒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化合物时,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使用反相色谱柱结合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实现灵敏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近年来,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分离效率和检测灵敏度,使得样品的分析时间显著缩短。此外,高效液相色谱法还可以结合梯度洗脱技术,在分析复杂白酒基质时进一步减少共溶物对目标化合物的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这也促使白酒中的某些微量塑化剂能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不仅能够满足法规限量要求,还可以为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数据。
2.3 质谱联用技术
目前,质谱联用技术被公认为当前白酒塑化剂检测的高精度方法。其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卓越的分离能力和灵敏度,在检测挥发性塑化剂时,可通过特征离子的扫描模式,精确识别目标化合物并提供准确的定量结果[5]。近年来,随着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的应用,白酒中塑化剂的最低检测限已降低到纳克每升(ng·L-1)级别,有效满足了高灵敏度检测需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则在分析非挥发性和极性较强的塑化剂化合物时表现出卓越的适用性,这主要依靠电喷雾离子化和大气压化学离子化技术。此外,部分实践显示串联质谱技术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可以精确检测白酒样品中的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而言之,质谱联用技术在复杂基质中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多种类型白酒的塑化剂检测,为行业内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支持。
2.4 快速检测技术
随着实时监控和高效分析需求的不断增加,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塑化剂检测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一种快速筛查技术,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品初筛。同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凭借其对纳米材料的信号放大效应,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白酒中痕量塑化剂的高灵敏检测,并在定性分析的同时通过光谱信号特征峰实现快速定量。此外,便携式快检设备的开发也显著提高了塑化剂检测的效率,这些设备结合光谱分析或免疫反应,能够在生产现场实现即时检测,大幅减少检测周期和成本。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为白酒企业提供了高效监测工具,同时也为后续的精确检测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初步筛查依据。
3 白酒生产中塑化剂风险控制措施
3.1 原材料与包装材料的源头管控
白酒生产中塑化剂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严格管控。企业应确保白酒酿造所需的原材料,如粮食和发酵辅料等未受塑化剂污染。即在原材料采购中,应对粮食供应商进行溯源管理,通过签订质量保障协议和对粮食样品进行周期性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发酵辅料选择上,避免使用可能含有塑化剂残留的添加剂,同时加大对辅料来源的监管和检验力度,保障发酵过程的安全性。
白酒包装材料是塑化剂迁移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其选择和质量控制十分重要。白酒生产企业必须选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如无塑化剂添加的瓶盖、瓶塞、塑料薄膜及其他包装制品。这需要在采购环节通过审核生产资质、质量体系认证、材料检测报告等方式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其提供的包装材料满足塑化剂残留限量要求。同时,应在包装材料到厂后进行抽检分析,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行高灵敏度检测,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生产链。此外,为进一步降低塑化剂迁移风险,在材料研发方面鼓励采用可再生或无塑化剂配方的环保材料,从源头减少塑化剂的应用。对于已经包装完成的成品酒,建议进行储存测试,通过模拟长期存储环境,评估包装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特性,从而进一步优化包装材料选择和设计。
3.2 生产工艺优化与设备更新
生产工艺优化和设备的改造是控制塑化剂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针对许多传统生产设备中可能含有塑化剂的问题,白酒生产企业应采用符合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设备逐步替换老旧设备,同时优先选用经食品安全认证的无塑化剂材料制成的关键部件。例如,蒸馏过程采用全金属密封结构或耐高温无塑化剂密封垫片,过滤工艺中更换金属或陶瓷材质的过滤系统,以及在管道设计中增加内衬涂层或使用防迁移涂料,进一步降低塑化剂渗出的可能。
同时,加强设备清洁与维护也是白酒生产塑化剂控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白酒生产企业应采用食品级专用清洁剂和高压清洗设备,定期对输酒管道、储罐及密封件进行全面清洗,同时避免使用可能含塑化剂的清洁用品。对于老化的设备部件,则应根据维护周期进行检测和更换,其中管道接头、阀门密封件等易损部件是关注重点,需确保其性能稳定并符合食品接触标准。
此外,为保障设备更新和工艺改进的可持续性,白酒生产企业可引入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技术。例如,在设备中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时检测温度、压力及设备表面状态,减少人为干预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以有效提高工艺控制水平,进一步降低酒液接触塑化剂材料风险,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3.3 定期开展塑化剂检测与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塑化剂检测与风险评估是确保白酒生产过程中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系统化、周期性的检测与评估,白酒生产企业可以全面掌握生产各环节中塑化剂的存在状况和潜在风险,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检测与评估应当覆盖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监测点,如原材料入厂、酒液酿造及发酵阶段、中间产品、成品酒液以及直接接触酒液的包装材料和设备等。具体可按照白酒生产批次对各监测点进行抽检,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通过横向比对与纵向分析,了解塑化剂的分布特点及其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迁移规律。
风险评估是检测工作的深化,重点在于结合生产条件和检测数据分析塑化剂污染的可能性及潜在影响。具体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根据塑化剂超标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高风险等级的环节需进行工艺调整或材料替换,如酒精浓度较高的酒液或长时间接触塑料包装的产品,并增加检测频次进行重点监控;低风险等级的环节则可通过优化操作参数或提高工艺精度来降低风险。
3.4 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法规执行
构建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白酒生产中塑化剂风险控制的核心保障。对此,白酒生产企业需建立基于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塑化剂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控制。在实际操作中,制定明确的塑化剂限量标准和检测规范,定期开展酒液的塑化剂含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生产和检测人员对塑化剂风险的辨识能力和操作规范执行力。同时,积极响应并执行国家关于塑化剂管理的最新法规和行业标准,主动参与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政策制定,推动白酒行业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通过质量管理与法规的双重保障,确保白酒产品的安全性与市场竞争力。
4 结语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协同应用,可实现对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高灵敏度、多样化分析,为全流程质量监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源头管控、工艺优化、设备更新、定期检测与风险评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塑化剂迁移风险,建立系统化的安全保障体系。未来,需进一步推进检测技术智能化、风险评估模型化和工艺创新绿色化的发展,不断提升对白酒产品全生命周期塑化剂风险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晓凤,孟武,吕志远,等.白酒酿造过程中塑化剂风险控制措施研究[J].酿酒科技,2024(1):72-77.
[2]朱定国,杨春生,李鸿舟,等.现代检测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现状[J].酿酒,2023,50(3):16-22.
[3]舒楠,张福艳,张翔,等.光谱技术及其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2023,42(10):18-24.
[4]魏功,王乐,李春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酒中痕量环己基氨基磺酸钠[J].中国酿造,2024,43(4):247-252.
[5]张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白酒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方法研究[J].现代食品,2021(15):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