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杨培胜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teens

YANG Peisheng (Dongming County Market Authority, Heze 2745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urr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teens,and deeply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regulatory mechanisms,outdated hardware facilities,uneven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and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food safety regulatory mechanism,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teens,enhance the qualityof practitioners,and increas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efforts,aim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anteens.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anteen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中小学时期,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保障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食品安全问题,如食品污染、不卫生操作等,都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甚至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食堂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食品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师生的信任。一旦食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师生和家长的不满和投诉,甚至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确保食堂食品安全是保障学生权益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学校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1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全,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责任层层下放,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各部门间权责不清,容易出现推矮扯皮现象,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由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等多方主体在监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监管效率较为低下。中小学食堂经营模式包括学校自主经营、社会企业托管以及学校与企业联合经营。在社会企业托管模式下,社会企业成为经营管理主体,往往以追求盈利最大化与成本最低化为目标,可能在食品采购中偏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特别是食用油、调味品等大宗材料的选择,从而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此外,中小学食堂的监管标准并不统一,部分地区存在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也使得食品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1.1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1.2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落后

当前,我国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尚不健当前,部分中小学食堂在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硬件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饮食安全。一些食堂所使用的设备较为老旧,且未能配备必要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和储存设施,不能充分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例如,食品冷藏设备效率低、容量小,无法保证食材的新鲜度,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导致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增加了食品变质和细菌滋生的风险;操作间内没有配备必要的防虫防鼠设施,抽油烟机管道老化,存在油污残留;食品操作流水线没有按照原料进入、加工、半成品加工处理、成品出品的科学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2]。此外,消毒设施的缺乏或不足也使得食堂的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无法对食堂用餐环境和食品储存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杀,增加了病菌滋生的风险。而专业餐具消毒设备的缺乏导致餐具洁净卫生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从而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1.3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中小学食堂工作人员群体中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且多数为临时聘用人员,具有较强的人员流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因此,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淡薄。此外,部分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存在不足,现有的食品安全相关培训次数较少,内容也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未能根据实际操作需求进行深入指导,从而导致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与实践操作规范脱节。同时,员工薪资水平普遍较低且工作强度较大,这对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参与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得食品安全培训成为一项被动接受的任务,而非主动追求提升的契机[3。另外,培训内容的陈旧与缺乏创新性,使得知识更新滞后于行业发展的步伐,难以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的新挑战。

1.4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

在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过程中,存在执行力相对薄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员和资金投人不足。 ① 中小学食堂的采购、操作和售卖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都需要专人负责,对人员需求量大,但目前多数中小学食堂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从而对监管效率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② 部分中小学现有的检验设备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不能及时检出一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食堂还是采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快速检测设备,主要通过检测人员的感官评价,如手摸、眼看等简单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抽检。这种检测方式准确性较低,缺乏科学依据和可视化数据支持,导致安全风险的识别往往较为滞后且存在遗漏的可能性[4]。这些问题增加了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07.pd原版全文

2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优化策略

2.1完善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针对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可采取以下优化措施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① 应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能和责任,建立统一完备的监管机制,从而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职责不清的问题。中小学应设立专门的食堂监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对食堂进行定期抽检,保证食品安全。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不同部门之间建立联通机制,一旦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立即上报解决,确保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② 对于采用社会企业托管模式的中小学食堂,应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具体而言,对于承包单位,应制订明确的采购标准和流程,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审核,严格供货商准入机制,对供货商的从业资格进行核查,以及定期对食品进行检测和评估,保证食品新鲜、干净卫生。 ③ 应建立健全统一的中小学食堂监管标准,提高监管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加强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是保障学生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应加大对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人和技术支持,确保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 ① 应购置先进的冷藏设备,以维持食品在适宜温度下的储存状态,避免食品腐败变质。同时,配备专业的消毒设施,定期对食堂环境及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有效防止细菌滋生。 ② 应配备必要的食品安全检测设备,如微生物检测设备、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等,对食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③ 应建立完善的储存设施,如仓库、货架等,对食品进行分类储存,防止交叉污染。

除了购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样重要。这包括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以防止设备因长期运行而老化、失效。同时,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其卫生与安全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通过实施上述措施,确保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为师生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食堂硬件设施建设,并持续投人资源予以支持。

2.3提升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素质

针对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素养。为提升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必须加强对该群体的培训与教育。为此,需制订并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讲座,以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训内容应涵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营养知识、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及应急处理等,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培训应强调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为保障培训效果,应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成果进行定期检验,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从业资格的重要依据。此外,应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从业人员进行书面表彰以及物质奖励,以激发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于表现不佳的从业人员,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其能够迅速提升业务水平。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可有效提升学校食堂的整体从业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餐饮服务。

2.4加大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应强化监管与执行力度。 ① 需针对性地提高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的资金投人,组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由中小学主要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及其他职能部门成员共同参与,制订详细的食堂监管规章制度。 ② 建立现代化的食安检测实验室,购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制订标准化的食品安全检验流程。对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病原菌等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或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现代检测手段进行分析。同时,对食品中的添加剂,采用电化学分析法、比色法等理化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确保食品安全[5]。 ③ 应实施严格的抽检制度。通过统计学手段按照分层与分段方式设立抽检方案,增加对中小学食堂的抽检次数,特别是对肉类和果蔬等生鲜食品,在其食品加工、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进行重点抽检。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问责机制。食堂人员需要每日填写操作台账,一旦发现问题即可追溯到责任人,保证职责明确、有据可查。这种逐级管理的问责机制能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从而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结语

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对学校的声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食堂硬件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足是影响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堂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培训以及加大对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以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食品储存、加工、烹饪等环节的卫生安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安全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可靠的饮食保障。

参考文献

[1]余波,程强.中小学食堂及商店食品安全现状及管理措施[J].商业文化,2012(1):59

[2]朱泳柯.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探析[J].新西部,2019(15):123-125.

[3]郑佳,祝剑翊.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探讨[J] 现代食品,2019(15):128-130.

[4]陈焱.基层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食品,2023(18):50-52.

[5]闵方倩,杜维佳,吴丽娟,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食品工业,2023(11):71-7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07.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