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在检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作者: 张光军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Paths of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in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ZHANG Guangjun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fJinxiang County,Jining 2722oo, China)
Abstract: The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Itrealizes the full traceability of food from production to consump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in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chnology,economy and management in its actual operation.. Based on this,optimization path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promotingdata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roperability,and improving policiesandregulations are proposed,with theaimofenhancing the eficiencyof the fod safety traceabilitysystem, providing more effcient supervision means for regulatory authorities,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food safety traceability system;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ptimization path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全球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化,传统的检验监督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应运而生,其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食品信息的透明化和全程可追溯性,极大地提升了食品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1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1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1.1.1食品污染源广泛且复杂
在现代食品生产链中,污染源呈现多样化且相互交织的特点。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残留、兽药滥用及工业污染物排放;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以及霉菌毒素等;物理污染涉及金属碎屑、玻璃碴等异物掺入食品。这些污染物可通过种植、养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进入食品体系,导致潜在危害不断扩大[1]。
1.1.2 新型食品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型食品技术被广泛应用。虽然这些技术能够提高产量、改善营养成分或延长保质期,但其长期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数据支持,消费者对这类食品的信任度较低,同时也给监管机构带来挑战。
1.1.3假冒伪劣现象频发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不法商家故意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如用工业原料代替食用材料、篡改生产日期、伪造标签标识等。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合法企业的利益,同时使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增加了误食风险。
1.2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1.2.1 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短期来看,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休克死亡,而长期摄人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则会引发慢性疾病,如癌症、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损伤等[2]。尤其是儿童、孕妇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容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从而降低整体人口素质。
1.2.2 对经济发展的阻碍
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会削弱国内外消费者对该国产品的信任感,进而影响出口贸易额和国际声誉。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为例,该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企业销量大幅下滑,品牌价值受损,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整改和重建信任。此外,频繁暴发的食品安全危机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和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
2追溯系统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2.1提升食品供应链透明度
食品供应链通常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物流配送和零售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超标、添加剂滥用、冷链断链等问题。通过建立完整的追溯体系,可以将这些环节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视化链条,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3]。例如,在欧盟推行的“农场到餐桌”战略中,要求所有食品必须具备完整的追溯信息。这种透明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监管市场,还能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规范性和合规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12.pd原版全文
2.2增强食品安全事故的可追溯性
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传统的调查方法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才能找到问题源头,而在这段时间内,问题食品已经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造成更大的危害。追溯系统的引入极大地缩短了反应时间,使得相关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锁定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实施召回措施。以我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为例,虽然最初由于缺乏完善的追溯机制导致问题扩大,但随后建立的电子追溯平台显著提高了类似事件的处理效率,减少了潜在受害者的数量。
3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1技术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1)数据采集与整合的复杂性。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需要覆盖从原材料种植、加工、运输到销售的整个链条。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者,包括农民、生产商、物流商和零售商等。不同主体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设备差异较大,导致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难以兼容。例如,一些小型农场可能仍使用纸质记录,而大型企业则依赖先进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或区块链技术,这种技术鸿沟使得数据整合变得异常困难。
(2)系统交互操作性不足。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但这些平台间往往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各个系统的数据库独立运行,形成“信息孤岛”。当食品跨越多个地区的供应链时,数据传输就可能出现中断或延迟,降低了追溯效率。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或国家标准,企业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容易陷入困境。
(3)技术成本高昂。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人,包括传感器、标签等硬件和管理系统、云服务等软件。在后期运营阶段,维护系统正常运转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高成本成为阻碍许多企业实施追溯系统的直接原因[4]。
3.2 经济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1)成本效益不对称。尽管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但在短期内,企业的直接收益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于以低价竞争为主要策略的小型企业而言,额外增加的成本会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因此,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成为推广该系统的一大难题。
(2)政府补贴力度有限。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来鼓励企业采用食品安全追溯技术。然而,补贴范围通常局限于特定行业或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小型企业难以享受政策红利。加之补贴金额往往不足以覆盖全部成本,企业仍然需要承担大部分费用。
(3)市场需求不足。虽然消费者普遍关注食品安全,但在实际购买决策中,价格往往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部分消费者对带有追溯标识的产品缺乏足够的认知或兴趣,导致企业难以通过溢价回收投资。此外,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现象,也使得一些消费者对追溯系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3.3 管理层面的问题与挑战
(1)标准化体系缺失。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统一的标准框架。然而,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制订了各自的技术规范,增加了跨国贸易中的协调难度。即使在国内,各省市也可能执行不同的要求,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合规压力。
(2)法律监管滞后。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出台与食品安全追溯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漏洞。例如,执法机构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或是监督检查频率过低,使得部分企业抱有侥幸心理,不愿主动配合追溯工作。此外,法律条文本身可能过于宽泛,无法为实际操作提供明确指导。
4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优化路径
4.1优化技术层面路径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技术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①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数据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的关键手段,通过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上链,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存储和透明共享。例如,在农产品领域,利用区块链记录农作物种植环境、施肥用药情况及采摘时间等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源头。 ②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为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动态采集与上传,不仅有助于监控食品储存条件,还能够在异常情况下及时报警。此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使海量追溯数据的价值得以挖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潜在风险点,实现预防性管理。
4.2完善管理体系路径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健全的管理体系支撑。 ① 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对不同食品品类的编码规则、数据采集格式以及传输协议进行标准化规定,以确保各环节信息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例如,制定全国通用的肉类追溯编码标准,便于跨区域的信息对接。 ② 强化责任主体管理制度。明确食品供应链中各方的责任义务,如生产企业需准确记录原料来源,批发商负责核验进货凭证等。同时,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追溯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审核评估,以提高系统的可信度。③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严格执行追溯要求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补贴,对于违规操作者则施以严厉处罚,形成正向引导与反向制约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4.3支持法规政策路径
法律法规作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从多个维度予以完善。 ① 加快出台专门针对追溯系统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类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例如,制定《食品安全追濒管理条例》,详细阐述数据采集范围、保存期限及使用权限等内容。 ② 加强现有相关法律间的衔接协调,避免条款冲突导致执行困难。 ③ 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支持追溯系统建设,通过财政投入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追溯技术,并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降低企业实施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5-6]。
5结语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作为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支撑,已在检验监督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必将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构建更加高效、透明、可靠的食品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洁红,武宗励,李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成就与展望[J].农业技术经济,2018(2):4-14.
[2]文晓巍,杨朝慧,陈一康,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关注重点变迁及内在逻辑[J].农业经济问题,2018(10):14-23.
[3]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09,30(5):299-301.
[4]王常伟,顾海英.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沿革、现实与趋向[J].社会科学,2014(5):44-56.
[5]李亘,李向阳,刘昭阁.完善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的探讨[J].管理世界,2017(1):184-185.
[6]杨林.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标准科学,2010(8):79-8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ia2025061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