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分析与探讨

作者: 赵仁来

摘 要:食品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准确性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相关仪器设备在检验工作中技术性能的稳定性,就需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以达到保障实验室检验工作准确、有效的目的。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Food Laboratories

ZHAO Renlai

(Neijiang Food Medicines Inspection Testing Center, Neijiang 641100, China)

Abstract: The accuracy of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used in food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inspec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relevan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the inspection work,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ensure that they are in the best use state,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nsuring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boratory inspection work.

Keywords: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抽样室,确保样品制备、检验检测、数据处理等符合相关检验检测方法或标准要求,并满足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为了做好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本文从设备购置、量值溯源以及设备建档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分析及探讨。

1 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食品检验机构是依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管理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但在仪器设备的购置、计量溯源等方面还要符合政府采购、计量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就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但部分食品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流于形式,不能指导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部分检验机构在实际的仪器设备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开展相关工作[1]。

1.2 缺乏重视

仪器设备管理涉及检定校准及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确认等工作,专业性较高,但部分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管理并不重视。大多数食品检验机构没有专门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职能分散,导致管理职能不清晰,缺乏统一领导,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不利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无法很好地保障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 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

为确保仪器设备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购置后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但部分实验室对设备的管理不够重视,设备故障频发,维护成本增加,造成经费浪费,还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密性和出具数据的准确性,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实验室检品的检验周期和检验效率。随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设备逐渐增多,更要在设备使用前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对使用人员进行授权,按照维护计划、期间核查计划和检定校准计划等开展维护、核查和量值溯源工作。此外,由于食品检验机构大多分为若干检验室,仪器设备共享不够,造成设备使用率低;或因科研需要购买的设备,在科研课题结束后,几乎不再使用,存在仪器设备闲置的情况。

1.4 检测设备有待优化和更新

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检测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食品检验标准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无法达到相关要求,需更新优化。例如,现有的食品检验相关仪器设备的数量无法满足实验室日益增加的检验检测任务;部分仪器设备老旧,使用频繁,性能不稳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食品检验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必须要有更高精度和性能的设备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大型精密设备较昂贵,虽然国家已经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但仍然不能改变仪器较为落后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限制了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2]。

2 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1 仪器设备购置管理

2.1.1 申请及采购环节

采购新的仪器设备时,应根据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要求对仪器设备的要求提出采购申请[3],包括设备名称、技术参数、预算价格和购置理由等内容,然后上交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委员会对《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进行论证。设备选型的原则为工作上要适用、技术上要先进、经济上要合理,还要考虑使用频率的高低、设备的稳定可靠性、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安全性以及设备的操作性等。经论证同意采购的,按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最后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合同应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信息等详细内容。

2.1.2 验收及安装调试

设备到货后,组织相关科室进行验收,大型设备由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师在现场开箱验收。①查看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与合同相符,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并做好记录。②收集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专用特殊工具、随机配件等技术资料。

2.1.3 安装调试

确认设备所要求的水、电、气、线及管道等辅助设施是否达到设备安装的要求后,组织设备厂家工程师和相关科室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性能验收合格后,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记录,移交专人负责保管,包括粘贴唯一性标识、设备状态管理等。验收不合格的,需要联系设备供货商另行处理[4]。

2.2 量值管理

2.2.1 使用前

当确认仪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后,在设备仪器投入使用前,要对设备进行首次检定、校准。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设备仪器的计量性能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和技术规范后方可投入使用。要确保量值溯源性,若无法满足实际要求[5],则需要及时与设备供货商协商处理。

2.2.2 使用中

实验室应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实验室应按照相应的检定周期要求,针对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有较大影响的测量仪器设备,制订检定校准计划,并按计划送到有相应能力的机构给以检定、校准[6],对其开展周期性检定校准工作[7]。取得证书后,务必对证书内容的有效性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确保仪器设备的配置满足检验检测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精密度、准确度等技术参数。检验检测设备经校准后给出了修正值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或保管人员应及时以新的修正值代替旧的修正值[8]。要确保有关数据得到及时的修正,并在检验检测数据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

实验室要制订合理的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并安排人员按仪器设备维护计划或规程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9],及时检查仪器功能。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请厂家工程师每年进行一次专业维护。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设备,应对设备环境进行监控和记录。

在相邻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按计划实施期间核查。根据设备的稳定性、设备使用情况等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10],并制订期间核查计划。采用规范的实验方法判断被核查的对象是否仍保持上一次检定或校准后的良好状态,其准确度及相关技术指标是否仍符合要求。确定期间核查的设备,要按计划开展仪器期间核查,认真执行,并记录期间核查情况及核查结果[11],确保仪器校准状态的置信程度,保证检测仪器正常和稳定运行。当发现仪器设备偏离使用状态时,如因过载、错误操作、显示结果可疑、通过检定/校准表明有缺陷或突发性停电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粘贴“停用”标识[12],并做好记录。

2.2.3 维修后

在仪器设备使用或维护过程中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仪器保管人员应粘贴停用标识,故障排除后,要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等方式确认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做好记录。经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发现达不到原技术性能要求的,但依据检定/校准结果,在某一测量范围的技术性能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予以降级。仪器设备受到损坏,无法修复或其重要性能达不到检测方法规定的精度要求,无法继续用于检测或已淘汰的仪器设备应予以报废。同时,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故障设备可能会对过去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情况进行追溯。

2.3 建档管理

2.3.1 建立设备台账

设备验收通过后进入使用前,要建好设备台账,具体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人姓名、所属部门、设备放置地点、检定校准的时间、设备的唯一识别编号、设备的名称与型号、测量范围以及最大允许误差等信息。对设备台账进行动态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各种信息要根据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信息更新。

2.3.2 编号标识

为了方便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应粘贴唯一性标识,仪器设备的标识包括编号、名称、规格型号、仪器设备制造商名称以及设备责任人等信息。仪器设备还应以“三色”标识其合格、准用、停用3种状态,通常分别用绿、黄、红3色表示,也可以由检验机构自行规定设备状态类型和标识的颜色。

2.3.3 档案管理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将操作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相关配件与工具、验收记录、检定证书、使用与维护记录,以及修理和报废记录等资料存入档案。检定证书和操作使用说明书复印件交给使用科室,便于取用。

3 结语

仪器设备在实验室检验检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结合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引进更高精度、专业化的设备,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还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选择设备时,除了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和功能等,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使用需求。由于实验检测对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在长时间的运转中设备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故要及时维修设备,制订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为了确保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在实验室检验工作中技术性能的稳定性,需要加强仪器设备与设施维护与管理。检验机构人员应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重视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提高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或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避免出现过载、超出规定限度使用设备的情况,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建宇,田利,邹健.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有效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5(20):198-200.

[2]刘丽.如何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J].饮食保健,2021(15):271.

[3]丁凤文.浅谈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J].科技与创新,2014(2):90.

[4]周永文.浅谈质检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管理学家,2014(2):572-572.

[5]陈琳,张彬,宋立峰.分析实验室计量认证中的设备仪器管理的相关问题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3):494.

[6]胡晓月.浅析企业计量器具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0(4):1845-1846.

[7]陈梅.探析质量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决策探索,2019(2):56-57.

[8]姜萍.浅议计量标准器具和配套的测量仪器的管理[J].大观周刊,2012(51):193-194.

[9]胡小兰.简谈测试研究中心仪器设备的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8,31(6):45-47.

[10]黄愈玲,何晖,黄冰,等.检测实验室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探讨[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24(4):51-54.

[11]蔡彩仁.关于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16(3):42-45.

[12]高贞芝.浅谈如何做好地基基础检测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235-23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