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芒果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作者: 陶窕平

摘 要:农药残留是芒果质量检测中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农药残留的类别、检验检测技术、农药残留超标、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芒果农药残留的检测、监控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芒果;农药残留;残留超标;风险评估

Research Progress on Pesticide Residues in Mango in China

TAO Tiaoping

(Baise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 Baise 533000, China)

Abstract: Pesticide residues are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mango quality testing. In this paper, the categori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spection and testing techniques,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risk assessment and limit standards are reviewed,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tection, monitoring and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of mango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a.

Keywords: mango; pesticide residues; residues exceeding the standard; risk assessment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芒果生产国,产区主要为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份(自治区)。因气候问题,农作物极易感染病虫害。芒果病害以白粉病、炭疽病和流胶病为主,虫害以蓟马、小食蝇、叶象甲雌虫为主[1]。因此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农药过度或超范围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影响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从芒果的农药残留类别、检验检测技术、农药残留超标、风险评估以及限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我国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芒果中农药残留研究概况

本文以芒果或杧果、农药、残留为主题词,在各大数据库或网站进行检索,共筛选出72篇中文文献(除去不涉及检测方法的残留动态消解类文章)。从查阅的结果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针对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建立国家限量标准[2],水果中农药残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已然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王志滨等[3]在1999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芒果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论文,2000年未检索到相关的文献报道,2001—2010年共检索到10篇文献报道(平均每年1篇),2011—2020年共检索到37篇(平均每年3.7篇),2021—2024年初共检索到24篇(平均每年6篇)。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芒果中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大众对芒果的食用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将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归类,主要分为建立检测方法(47篇)、农药残留超标(12篇)、风险评估(12篇)、残留分析(11篇)、限量标准研究(9篇)和基质效应对检测的影响(7篇)等6个方面。

2 农药残留类别

2.1 杀虫剂类

常使用的杀虫剂类农药主要有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一些新型农药杀虫剂(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噻虫胺等)。由于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类农药化学结构稳定,生物体内酶难以降解,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就禁止将该类农药用于果蔬等作物[4]。目前,常用的作用于芒果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氧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和辛硫磷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有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田金凤等[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凯特芒果中氧乐果、克百威、三羟基克百威3种杀虫剂残留量。马晨等[6]检测海口市102份芒果中20种杀虫剂(含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新型农药杀虫剂等)残留量。

2.2 杀菌剂类

常见的杀菌剂类农药有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类杀菌剂、咪唑类杀菌剂等。用于芒果的杀菌剂农药主要有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啶氧菌酯、多菌灵、喹啉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内吸性好等特点,在全球杀菌剂类别中品种最多,可防治果树的白粉病、炭疽病等病害[7],被普遍用于芒果的种植生产中。段云等[8]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 056份芒果样品中8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5种三唑类杀菌剂。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学性质。我国芒果中农药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多效唑、赤霉酸、氯吡脲、乙烯利和氨基寡糖素等[9]。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安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兰珊珊等[10]分析了云南省120份芒果样品中的2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包含多效唑、氯吡脲、乙烯利等项目,检出多效唑和乙烯利残留,但均未超过我国限量标准要求。

3 芒果农药残留前处理及检测技术

3.1 前处理技术

目前芒果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分散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以及QuEChERS提取法等。李萍萍等[11]用乙腈提取样品,并用Carbon/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芒果中腈苯唑和溴螨酯农药残留,通过基质校正工作曲线,很好地消除了基质效应,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此外,QuEChERS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中,如乐渊等[12]采用QuEChERS萃取净化的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高分辨能力快速检测芒果中3种杀菌剂的残留量,且通过基质标准曲线校准的方法消除基质干扰,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的不断研究,磁固相萃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周冬冬[13]制备多功能磁性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样品前处理,建立了蔬菜和水果(含芒果)中咪鲜胺等4种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显示4种农药的回收率为62.3%~100.8%。

3.2 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以仪器检测和快速检测为主。其中,仪器检测具有应用范围广、准确性高、检测限低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是目前芒果中农药残留的主流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色谱-质谱联用法包括气质联用法和液质联用法。该类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能对各成分进行准确定性,是农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手段。仝凯旋等[14]结合一步式QuEChERS自动化净化技术建立了豇豆和芒果中22种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结果表明,22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3个添加水平下的农药回收率在70.2%~114.5%。此外,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TOF-MS)在高通量多组分农药残留的分析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门雪[15]用优化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热带水果(包括芒果)中的33种杀虫剂和杀菌剂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33种农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68.8%~120.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

此外,为了满足各类检测需求,许多快速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如酶抑制法、免疫分析法等。陈振威等[16]采用速测卡法和酶液比色法对芒果样品中甲胺磷和敌敌畏进行快速分析,再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确证。结果证实,速测卡检测结果与气相色谱检测结果一致,速测卡法更适用于芒果的快速检测。丰盈等[17]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芒果中3种农药(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吡虫啉)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低,特异性好,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较低,与参比检测结果相符合,适用于芒果中吡唑醚菌酯、噻虫胺和吡虫啉残留的快速筛查。

4 国内外芒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情况

2021年9月3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18]正式实施,至此,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得到极大改善;2022年11月11日国家又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19],并于2023年5月11日开始实施。这两个标准是目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GB 2763.1—2022是GB 2763—2021的修订和补充,但GB 2763.1—2022未涉及芒果农药残留最大限量的设定。GB 2763—2021中共有123项芒果(或适用于芒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其中以芒果单列出来的有38项,以热带和亚热带类水果列出的有85项,虽高于国外部分标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日本芒果农药残留标准有186项(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英国、欧盟各国分别达到500项和504项,且我国部分农药残留限量值比欧盟国家制定的宽松,如我国制定的芒果乙烯利残留限量值为2 mg·kg-1,而欧盟相关标准规定的该物质限量值为0.05 mg·kg-1。此外,我国未针对部分登记用于芒果的农药进行限量规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5 芒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被禁止使用,但仍有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发生。本文对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分类,筛选出关于芒果农药残留超标的文献共12篇。早在2006年,黄艳[20]就报道了使用禁用农药导致芒果和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2023年,林青等[21]对76批芒果样品200多项农药项目进行检测,结果在74批样品中检出43种农药残留,噻嗪酮、乙酰甲胺磷、速灭磷、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5种农药残留量超过规定的限量标准,5种农药风险系数大于2.5,提示为高度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6 芒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情况

膳食风险评估是一种衡量芒果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受到许多学者的青睐。任鹏程等[22]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和国际膳食消费数据“GEMS/Food Consumption Cluster Ciets(中国部分)”两种不同的膳食消费数据,分别评估了啶酰菌胺在芒果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风险商(Risk Quotient,RQ)分别为28.1%和5.1%,表明风险可接受。邓有展等[23]对99份广西右江河谷产区采集的芒果进行106种农药残留检测,并运用检测的结果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分别计算芒果中农药的慢性膳食风险和急性膳食风险对我国居民的影响,结果发现检出的所有农药对成人的急、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极低,风险可接受;对于儿童来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值较低,风险可接受,但氯氟氰菊酯和联苯菊酯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为101.82%、136.16%,超过100%,表明这两种农药带来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对儿童是不可接受的。

7 结语

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的重视以及相关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快速、准确、高效的检验方法不断被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监管部门对农药残留的监管力度。此外,国家不断改进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如增加了许多农药残留限量规定以及配套的检测方法,极大地完善了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促进农药合理使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检索的文献中仍可以看出,用于芒果的农药中有很多项目缺乏相关残留限量标准,芒果中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仍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的方向。

绿色农药具有毒性低、残留低、风险低,以及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一直来备受关注。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开发绿色新型农药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为了保障我国芒果的食用安全,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我国芒果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规范合理用药技术,确保芒果食用安全。

参考文献

[1]石金,赵兴东,杨丽华,等.芒果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果菜,2019,39(11):96-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