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和策略研究

作者: 沈国强 张雁冰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和策略研究0

摘 要:互联网经济带动了网络餐饮行业的发展,便捷的网络餐饮服务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但其发展中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难点。本文通过梳理网络餐饮服务的基本情况,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措施和优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网络餐饮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Abstract: The Internet economy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nline catering industry. The convenient online catering service has been loved by the public,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regulatory difficulties in its development. By combing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nline catering servic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supervision of online catering food safet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pervision measures an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online catering industry.

Keywords: network cater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trategy

民以食为天,餐饮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传统餐饮行业搭乘互联网便车逐步发展网络餐饮服务,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美团、饿了么等网络外卖App用户下载量和活跃量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

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人,同比增长29.9%。然而,随着网络餐饮服务的快速发展,各类食品安全问题和监管隐患日益凸显。与传统餐饮业相比,网络餐饮行业无法直观看到食品制作原材料、制作环境、制作过程,仅仅依靠网页图片判断食品的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更高。除此之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还涉及第三方平台,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第三方平台不作为等情况,影响网络餐饮监管工作成效。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1 网络餐饮服务基本情况

网络餐饮服务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餐饮消费者和商家打破传统餐饮服务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第三方外卖平台、微信小程序、点单App等渠道进行餐饮食品预定,商家制作出餐后,由外卖员或商家配送员将打包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即完成网络餐饮服务全套流程。网络餐饮服务为消费者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隐患。网络餐饮服务涉及餐饮商家、消费者、网络平台三方主体,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具体如表1所示。餐饮商家是在第三方网络平台提供网络餐饮服务的商家,是餐饮食品经营者,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餐饮服务。网络餐饮商家分为两大类:一类能够同时提供传统线下堂食和网络外送两种餐饮服务;另一类仅依托基本厨房和店铺从事线上餐饮服务,无线下堂食,此类网络餐饮商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网络餐饮消费者是网络餐饮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的参与主体之一[1]。第三方网络平台是网络餐饮服务的重要主体,为网络餐饮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场所,并在其中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监管餐饮商家的经营资质、餐饮服务和交易过程等[2]。

2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难点

与传统餐饮相比,网络餐饮行业具有交易双方不见面、订餐配送链条长、问题商家隐蔽性强等特点,导致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些监管难点,具体如表2所示。

2.1 网络餐饮食品信息不对称

①与传统餐饮业相比,网络餐饮预订主要通过视频、图片等进行食品新鲜度和安全性的判断,无法将食材来源、后厨卫生、制作过程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展示给消费者,网络餐饮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②网络餐饮食品通过外卖员进行配送,消费者仅能通过平台配送路径和配送位置判断送达时间,无法了解配送环境和配送过程,雨水、灰尘及其他人为因素在配送过程中都可能会对餐饮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网络餐饮食品制作和配送过程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3]。

2.2 网络餐饮商家经营不规范

根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网络餐饮经营者应当具备实体经营门店,并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经营许可证经营范围要求从事相关餐饮经营活动。但在网络餐饮服务背景下,网络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不处于同一空间,消费者无法直接监督商家的餐饮经营行为,商家可能会借此进行违规经营。例如,使用无合格证、变质不新鲜的餐饮原材料;制作超出经营许可范围的餐饮食品;餐饮经营场所和经营许可证标明地点不一致;无实体经营店面;聘用不具备健康合格证的从业人员等。

2.3 第三方平台监管不足

为扩大网络餐饮平台商家和用户规模,提高平台经营收益,第三方平台对于申请入驻的网络餐饮商家的资质、经营信息、经营许可证等内容审查较为宽松,缺乏详细的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导致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存在各类问题。例如,网络餐饮实际经营人员和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信息不一致,实际经营场所和线上登记场所不一致等。与此同时,除基本资格审查外,第三方运营平台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具有监督管理职责,但平台出于绩效盈利和工作难度等考虑,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工作松懈、监督不严、职责不明等情况,导致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2.4 消费者维权取证难

网络餐饮行业的发展在给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给消费者维权取证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提高网络餐饮食品销量,商家往往选择色泽、摆盘十分精美的图片放置平台主页进行宣传营销,当消费者实际订购食品与图片宣传存在较大误差或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时,需要提供网页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内容进行维权。网络餐饮交易的虚拟性及截图等电子证据的易篡改性导致维权取证难度较大,导致消费者维权时出现难举证等情况[4]。不仅如此,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投诉和维权成本较高,出于成本费用和维权难度考虑,大部分消费者最终会放弃维权或投诉。

2.5 监管效率有待提高

网络餐饮商家具有数量多、食品种类繁杂、流通速度快等特点,但目前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餐饮交易数据等多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审核,监管效率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对于网络餐饮食品违规经营等行为,第三方平台多采用下架等方式进行处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尚未制订有效的监管处置流程,难以对网络餐饮经营者形成威慑力,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3 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3.1 优化网络餐饮食品交易各环节,降低网络餐饮信息不对称性

为缓解网络餐饮食品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当在餐饮制作、餐饮配送、事后评价等3个环节分别进行优化改进。①网络餐饮商家应当每日在平台上传餐饮食材、后厨制作环境、制作过程等图片信息,自觉接受网络餐饮消费者的监督管理。②为避免餐饮在骑手配送过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商家在出餐时应当对食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将打包装订完成的餐食图片通过平台传送至消费者,消费者在外卖接收时应当进行对照检查,一旦出现食物与图片包装不符或打开破损痕迹,应当立即拒收并及时反馈给商家和平台。③消费者在订单完结后对商家餐饮食品质量、骑手配送情况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的客观评价,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参考意见,提高商家、骑手在食品制作和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意识。

3.2 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新闻媒体监管

为提升网络餐饮商家经营规范性,应当不断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线上线下统筹监管。监管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线上线下联通数据平台,将网络餐饮线上数据和线下核查情况统归入数据风险信息库,利用平台历史交易数据进行风险核算,根据风险预警报送结果进行定点监督调查,以提高监管效率。与此同时,应发挥新闻媒体在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有效督促各商家进行合规经营。例如,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如实报道,以约束并警示网络餐饮经营者;对于优秀的网络餐饮经营商家,应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网络餐饮经营环境,促进网络餐饮行业良性发展。

3.3 提高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餐饮经营环境

第三方平台应当主动承担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餐饮经营环境。①建立严格的商家资质审核制度,对网络餐饮商家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经营场所等内容进行详细审查并记录,定期进行实地抽检核查,保证实际经营情况和平台信息的一致性。对于不符合餐饮经营规范要求、信息造假、实际与线上情况不符、无证经营等商家,应立即从平台下架。②建立完善的平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对平台商家餐饮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或安全质量问题,及时制止并上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③建立平台商家信息管理机制,对平台入驻商家进行信息登记入库,包括法人身份信息、营业执照、经营场所、从业人员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相关信息调整时及时进行更正。

3.4 优化网络餐饮消费者维权路径,完善网络餐饮食品等法律法规

为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效率,应当在平台首页设置投诉举报电话和网址,及时处理消费者食品安全投诉事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开通网络餐饮食品线上维权路径,安排专人专岗受理消费者网络餐饮维权事件,简化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程序,缩短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受理时限,提高消费者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维权效率。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子证据的有效性;与第三方平台搭建电子交易信息查询机制,一旦出现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由第三方平台向食品监管部门提供订单信息、聊天截图等交易信息,提高电子取证的可信度,减轻消费者维权举证负担。③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应由市场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进行联合审议,一旦确认情况属实,应当对经营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并给予消费者相应补偿和监督举报奖励,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维权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效,完善网络餐饮商家信用评价制度

监管部门应当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有效整合第三方平台经营数据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建立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监管部门根据第三方平台反馈的风险数据进行核查,一旦发现食品安全违规违法事件,立即通知第三方平台进行下架操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整改,并在后续工作中继续加强监管。为激励网络餐饮商家合法经营,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应当不断完善网络餐饮商家信用评价制度。对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网络餐饮商家,应当降低其信用评分。信用评分过低时应将商家列入失信名单,进行停业整顿、取消网络经营资格等多项处罚,有效约束网络餐饮商家的经营行为。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网络餐饮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第三方平台共同进行监督管理。本研究分析发现网络餐饮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商家经营不规范、第三方平台监管不足、消费者维权取证难、监管质量和监管效率有待提高等食品安全监管难点,需要采取优化网络餐饮食品交易各环节,降低网络餐饮信息不对称性;加大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作用;提高第三方平台食品安全监管能力,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餐饮经营环境;优化网络餐饮消费者维权路径,完善网络餐饮食品等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质效,完善网络餐饮商家信用评价制度等措施,以确保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推动网络餐饮行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飞,李木易,陈熙硕,等.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4,30(2):89-91.

[2]李敏,商春锋,宋纯艳.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4(2):149-152.

[3]邱玉霞,李宏勇.博弈视角下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的多元共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23,32(11):220-226.

[4]王丹丹.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食品,2023,29(12):164-166.

[5]黄鸣.强化网络餐饮监管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J].福建市场监督管理,2023(3):52.

作者简介:沈国强(1975—),男,山东菏泽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工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