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的策略研究

作者: 孔丽 夏晓丽 杨晓敏 禚欢欢

摘 要:食品理化检验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维护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贸易和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本文围绕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提升我国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理化检验技术;检测质量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are crucial to maintaining consumer health, promoting food trade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national food safety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and on this basis propose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ood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in China.

Keywords: food safety; physical and chemical testing technology; testing quality

在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而食品理化检验是确保食品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化学污染物的关键措施。因此,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可靠,对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增强国际食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1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概述

1.1 食品理化检验的定义与目的

食品理化检验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技术,融合了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该技术通过运用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分析方法,对食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与评估,涵盖感官特性、营养价值、成分组成、添加剂使用情况以及潜在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等多个方面。食品理化检验是评价食品品质的有效途径,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1]。通过精密的理化分析,可以及时识别和预警食品中的安全隐患,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和非法添加剂等,从而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除安全性评估外,食品理化检验在营养价值分析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构成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类营养素进行定量检测,可以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进行科学评估。这种分析不仅为制订合理膳食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营养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持。

1.2 食品理化检验的主要方法

食品理化检验涉及多种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方法和物理测定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食品成分分析。色谱分析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常与质谱技术联用,主要用于检测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挥发性营养成分。液相色谱则适用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添加剂等非挥发性或热敏性物质的分析[2]。分光光度法基于电磁波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进行检测,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矿物质和色素等成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电化学方法是一类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技术,包括离子选择电极法、伏安法和电位滴定法等,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盐分、游离酸和维生素C等电活性物质。

2 提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的意义

2.1 确保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提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理化检验能够准确识别和量化食品中的潜在危害物质,包括微生物污染、化学污染物、农药残留以及非法添加剂等。通过精确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防止其流入市场,从而有效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此外,还能够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成分,为制定科学的膳食指南和营养政策提供可靠依据。这对于改善人群整体营养状况、预防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持续监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变化趋势,可以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高质量的理化检验还能促进食品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通过精确分析食品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理化变化,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保质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食品产业的整体水平,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食品选择。

2.2 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行业的前景与食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只有通过高水平的理化检验,才能确保食品质量,提升品牌美誉度,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优秀的检验能力有助于食品企业全面管控生产经营风险:在投产前对原料、辅料等进行严格检测,便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产品入库销售前再次检验,能够有效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向市场,避免发生质量纠纷和食品安全事故。此外,精准可靠的检测数据也为食品生产和加工工艺的优化改进提供了重要支撑。企业可根据检测结果了解产品中营养素、添加剂等具体含量,并对照国家标准,对工艺流程进行针对性调整,使食品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3 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心

高质量的理化检验能够为食品标签提供准确、可靠的营养成分和安全信息支持,使消费者能够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通过公开透明的检验结果,可以让消费者清楚了解所购买食品的真实品质,从而建立对食品质量的信任。高质量的理化检验还能够有效识别和打击食品欺诈行为,如掺假、掺杂和标签虚假声明等。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维护了诚信经营的食品生产企业的利益,有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检验质量的持续提升,消费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和消费各类食品。此外,高质量的理化检验为食品质量追溯体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通过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可以构建完整的食品质量信息链,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全程质量状况。这种全方位的质量保障机制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心和满意度。

3 当前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现存问题

3.1 设备和技术的局限性

食品理化检验广泛应用各种先进分析仪器设备,但现有设备在某些方面仍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例如,常用的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仪器虽然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但在分辨率、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指标上存在一定限制,难以满足对微量成分和复杂基质样品的精准检测需求。此外,对于一些新型复杂污染物和有害物质,现有分析技术往往力有未逮,以环境持久性污染物为例,其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复杂,采用单一分析技术很难实现全面高效的检出和定性定量[3]。因此,需要借助多种高级分析技术的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但这些技术设备昂贵、操作要求高,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标准化程度不足与质量控制问题

食品理化检验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标准体系仍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检测指标和方法的统一性不足,不同地区和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检测结果缺乏横向可比性。这种不一致性不仅影响数据的整体分析和评估,还可能引发监管和执法方面的争议。部分检测标准与国际通行标准存在差距,这种差异不利于我国食品质量数据在国际范围内获得认可,阻碍了食品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化。此外,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流程仍需进一步完善。检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样品采集、运输、贮存、前处理、检测分析以及结果判定和报告出具,都可能成为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潜在因素。例如,样品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污染或降解、前处理过程中操作失误以及仪器校准不当等问题,均可能导致检测数据产生显著偏差。

3.3 专业人才缺乏与培训不足

食品理化检验作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交叉学科,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明显匮乏。虽然有不少人员具备相关学历背景,但真正能熟练掌握先进分析技术、独立开展高水平检测工作的人才并不多见[4]。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食品检验相关专业设置还不够完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难以适应行业的实际需求,有待优化。同时,食品检验行业发展较为滞后,从业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有限,吸引力不足,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此外,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还比较薄弱。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方法、新仪器层出不穷,但相当一部分人员难以及时掌握和更新知识技能,与前沿发展存在一定距离,直接影响了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4 提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的对策

4.1 优化检验设备与技术创新

食品理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精确度,因此持续更新和优化检测仪器设备是提升检验质量的关键。政府部门和食品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国际先进的高精尖仪器设备,为检验工作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和校准仪器可确保其持续保持最佳性能状态。此外,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也是提升检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仅可以共享先进设备和人才资源,还能促进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验室人员及时掌握最新分析技术,不断优化检测方法,推动检测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4.2 完善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的食品理化检验标准体系是确保检测结果可比性、可溯源性和国际互认度的基石。我国应加快推进标准化进程,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同时,组建专门的标准审评委员会,定期修订和完善现有标准,确保其科学性和前瞻性[5]。对于新兴食品领域和复杂分析对象,应及时启动相关标准的研制,为检测工作提供规范指引。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样不可或缺,实验室应构建涵盖样品采集、运输、贮存、前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报告出具等全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定期校准、质控样品分析等手段,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此外,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4.3 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人才是提升食品检验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政府部门应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协同合作,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开设食品理化检验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应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建立行业内部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播,对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构建科学的职业发展通道和薪酬保障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6]。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培养具备多学科背景的跨界人才变得愈发重要。例如,结合生物信息学、化学计量学等新兴学科知识,可以更好地应对食品掺假、新型污染物检测等挑战。同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能力验证,也是提升我国食品检验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提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需要从技术、管理和人才3个方面入手。通过采用先进检验设备、完善检验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等措施,有效提高食品理化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更好地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娜.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的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24):107-109.

[2]祝贝贝.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4):85-89.

[3]戴璐,马兆瑞,刘颖沙,等.“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农业工程,2022,12(5):116-119.

[4]张洪春,张涛,张成凤.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对策探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2(4):123-126.

[5]曹玉倩.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探讨[J].现代食品,2020(13):22-24.

[6]王胜,田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78-18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