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多样化饮食背景下的校园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董如雪 崔利荣
摘 要:本研究对大学生多样化饮食背景下的校园饮食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9.39%的大学生“很关注”食品安全问题;53.94%的大学生有固定的校外饮食习惯;学生对校外餐饮是否具备卫生许可证的关注度整体偏低,64.85%的大学生“偶尔关注”,23.03%的学生“一直关注”。本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在多样化饮食背景下的食品安全认知与行为特点,为提高校园饮食安全防控能力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安全;多样化饮食;校园食堂;校外餐饮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Campus Food Safet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e Dietary Habits
DONG Ruxue, CUI Lirong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2641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mpus food safe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die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9.39%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very concerned” about food safety; 53.94%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fixed off-campus eating habits; students’ concern about whether off-campus catering has a health license is generally low, 64.85% of college students “occasionally” and 23.03% of students “alway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safe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fied diets, and provided data support an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campus food safety.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food safety; diversified eating habits; campus cafeterias; off-campus dining
食品安全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今大学生饮食行为多样化的背景下[1],维护校园饮食安全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发布的《估算食源性疾病负担:向各国提供的实用手册》中提到[2],不安全食物导致全球产生6亿例食源性疾病、42万例死亡和3 300万年健康寿命的损失。高校作为餐饮行业的一个特殊消费区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高校学生具有就餐时间集中、就餐人数多、饮食习惯差异大等特点,高校为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相关措施并实行严格管理,但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3]。因此,深入研究校园饮食安全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既适应了高校改革的需要,又关乎大学生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饮食文化逐渐渗透到大学校园。多样化的饮食选择不仅满足了大学生们对美食的需求,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外卖、团购等饮食消费行为影响着大学生饮食习惯,对高校饮食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5]。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加强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的重视,消除校园饮食安全风险因素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校外饮食习惯及校外餐饮食品安全隐患认知。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为提高大学校园的饮食安全防控能力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
1.2 问卷设计与编制
在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某高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与制作。问卷具体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意识(共3题)、校外饮食习惯(共3题)、校外餐饮食品安全隐患认知(共2题),共计8道选择题。
1.3 数据分析
本次共向高校在校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82.5%。对调查结果进行前期整理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由表1可知,在所调查的165份有效样本中有160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较高,占比96.97%,关注度较低的有5人,占比为3.03%。在关于“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方面,13.33%的大学生认为“问题太多,令人失望”,33.94%的大学生认为“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认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的大学生最多,占52.73%。79.39%的大学生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通过学校宣传、讲座课堂、与朋友或同学交流、其他等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大学生比例均低于10%。
2.2 大学生的校外饮食习惯
由表2可知,165份调查样本中有89人(53.94%)有固定的校外饮食习惯。在这些大学生中,校外就餐频次为“不固定”的占46.06%,“每月2~3次”的大学生占13.94%,“每周2~3次”的大学生占33.94%,“每天”的大学生占6.06%。大学生选择校外餐饮的主要原因包括“饭菜质量好”(43.64%)、“新鲜感强”(24.24%)。大学生选择校外餐饮的原因中“价格低”的占10.91%;“服务好”的占5.45%;“安全卫生”的占1.82%;其他原因占13.94%。在校外餐饮选择方面,大学生主要倾向于“餐饮外卖”(58.79%)、“校门口饭馆”(23.64%)和“校外流动摊贩”(17.58%)。
2.3 大学生对校外餐饮食品安全隐患认知
在调查的165份有效样本中,多数大学生认为小摊点或小饭馆的主要食品安全隐患是“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的不卫生”的占53.33%(88/165)。其中,认为“就餐环境不卫生”的占12.12%(20/165),认为“原材料不卫生”的占19.39%(32/165),认为“食品包装和餐具不卫生”的占4.85%(8/165),而认为“其他隐患”的占10.3%(17/165)。关于校外餐饮是否具备卫生许可证的问题,大学生的关注程度总体较低。其中,64.85%(107/165)的学生表示“偶尔关注”,12.12%(20/165)的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仅23.03%(38/165)的学生表示“一直关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65名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较高。大部分大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高度关注,96.97%的大学生表示对食品安全有较高的关注度。这表明大学生群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有较强的意识。然而,在对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上,仍有13.33%的大学生表示问题太多,令人失望,说明食品安全问题虽然整体向好,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②媒体是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79.39%的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而通过学校宣传、讲座课堂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这反映出学校在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影响力有限,应考虑通过更有效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③校外饮食习惯普遍,质量和新鲜感是主要考虑因素。53.94%的大学生有固定的校外饮食习惯,其中33.94%的大学生每周在校外用餐2~3次。选择校外餐饮的主要原因包括饭菜质量好和新鲜感强,价格因素虽然存在但并非首要考虑。这表明大学生在选择校外餐饮时更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多样性,而非价格或服务。④大学生对校外餐饮食品安全隐患的认知不全面。尽管53.33%的大学生认为小摊点或小饭馆的主要食品安全隐患是食品加工和生产过程的不卫生,但在是否关注校外餐饮是否具备卫生许可证的问题上,学生的关注度较低,仅23.03%的学生表示一直关注。这反映出大学生虽然意识到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但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足够的行动和警惕性。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隐患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综上分析校园饮食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食材的质量是决定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高校食堂和周边餐饮店的食材来源是否可靠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饮食安全。若食材来源不明或不达标,极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安全问题。②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同样至关重要。不规范的加工操作、交叉污染以及不当的储存方式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若冷藏食物未能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可能会滋生细菌,从而危害食用者的健康。③饮食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性。若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卫生规范,如不洗手、不穿戴清洁的工作服等,都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污染。④校园饮食的监管机制是否完善也是影响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堂及周边餐饮店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提高校园饮食安全的对策如下。①高校应与信誉良好的供货商合作,建立严格的食材采购制度,确保食材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应定期对供货商进行审核,确保其能够持续提供安全、优质的食材。②高校应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管理规范,确保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③高校应加强对食品加工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④高校应定期组织饮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同时,应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状况符合从事饮食工作的要求。⑤高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定期对食堂及周边餐饮店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⑥高校应建立食品安全投诉和反馈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
综上所述,饮食的多样化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但同时增加了饮食安全风险。通过分析大学生多样化饮食背景下校园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校园饮食的安全水平,保障大学生的健康。同时,高校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振丽,徐明磊,王婷婷.大学生膳食结构调查与分析: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食品,2020(18):226-22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foodborne diseases:a practical handbook for countries:a guide for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reporting country-level burden of foodborne disease[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
[3]韦刚.高校食堂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对策[J].中国食品,2023(6):78-80.
[4]刘洋.美食类电视节目对传统饮食文化传播的影响[J].记者摇篮,2022(3):123-125.
[5]杨娜莉.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风险及对策[J].保鲜与加工,2024,24(6):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