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司晋东摘 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居民的“菜篮子”“米缸子”,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泽州县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本文总结了泽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建议,旨在为其他县市乃至全国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泽州县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County in Zezhou County
SI Jindong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of Zezhou County, Jincheng 048001,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elated to the people’s “basket of vegetables” and “rice bowl”, as well as the health of the general public and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Zezhou county is a populous and agricultural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explains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s of Zezhou county in creating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coun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county, 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suggestion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ster counties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in creating a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county.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Zezhou county
泽州县是山西省晋城市的农业大县,自2021年2月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以来,严格遵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要求以及省市工作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泽州县于2023年10月被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1 泽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1 高位推动,地方政府依法履行属地管理责任
①组织领导到位,在泽州县食品安全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组,负责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活动日常工作以及领导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的属地监管职责。②绩效考核到位,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考评机制,把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和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计划中。③规划计划到位,纳入了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每年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通过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建立了高位推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④经费保障到位,将创建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2021年至2023年共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及创建专项资金400万元。
1.2 强化基础,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①做实监管名录,实施“黑名单制度”,县乡两级把辖区内生产经营主体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制定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同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推进建设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进行诚信等级评比,并完善失信惩戒机制。②做实人员培训工作,各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对监管对象采取了分类培训,对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行业累计培训5 500余人次,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等。③做实过程控制工作,与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相关规定;屠宰企业严格落实质控制度。④做实产品自检工作,为规模以上蔬菜、果品及养殖共42家企业(合作社)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电脑、二维码打印机,为全县16个乡镇配备了定性检测设备,为35家规模生产主体配备了自检设备和合格证打印设备,实现了企业自检与政府抽检齐抓共管的检测体系。⑤做实无害化处理工作,泽州县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项目内容包括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收集和处理系统,实现了应收尽收,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100%。
1.3 严格把控,农业投入品实现有力监管
①构建市场准入和监管防线,根据农资、兽药门店监管名录,做好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档案,将购销台账制度落实到位,对所有农资兽药经营单位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制度。②构建规范经营防线,严格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票索证,经营台账制度,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1]。建立农药经营安全管理制度10个,所有农药经营单位均实行了制度上墙,并按制度开展日常经营活动。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体系,所有办证农药经营单位均配置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箱,同时制作了《农药安全使用须知》宣传页下发乡镇,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工作进行了宣传。此外大力推进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和配送,不断延伸农资经营服务链。③构建信息平台管理防线,依托泽州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将辖区内农资门店的进货、销售、库存等内容纳入了信息平台管理,将所有农业投入品都纳入平台管理。④构建质量监测防线,不定期对市场销售的种子、化肥、农兽药、饲料进行监督抽查,针对重点治理的11个重点品种和主体,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持续开展例行检测、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及暗访暗查工作。
1.4 齐抓共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推进
①县级部门抓好隐患排查和监督抽检,县农业农村局每年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结合县市场监管部门的上市农产品监测工作,监测范围覆盖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实行产品自检或委托检测制度[2]。②乡镇机构抓好日常巡查,全县16个乡镇都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以及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落实日常巡查、抽查、监管、宣传和速测等工作。③定期抓好信息公开,将例行监测、风险评估和监督抽查有机结合,不断加大抽检数量,加大监测范围,特别是对一些风险隐患大、公众关注度高的食用农产品开展风险评估和研判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
1.5 依法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
①加强执法检查,加大农业投入品方面的执法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规范经营者行为。两年多来,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1 694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和生产经营企业448个次。②加强依法处置,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屠宰病死畜禽、虚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违法行为[3]。③加强机制建设,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健全完善线索通报、案件协查、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在执法实践中,建立了案件办理制度、举报投诉受理制度、重大决定(案件)备案制度等,规范和约束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④加强应急处置,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了部门职责,细化响应措施,提升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能力。
1.6 标准引领,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①全面环境监测,2019年泽州县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进行了划分,将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优先保护类(Ⅰ)和严格管控类(Ⅲ)两类。2020年以来,对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措施进行了安全利用,并对周边土壤、水、大气及种植的农产品进行了监测,产出农产品全部合格。掌握全县畜禽粪便污染情况,制定出台了禁限养殖区,确保产地环境达到安全标准。②全面标准入户,针对全县所有主导农产品制定详细的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入户率达到100%。通过召开会议、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广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生产知识及违规使用投入品的危害,编印发放了《禁限用农药名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等资料,与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承诺书[4]。③全面技术推广,制定了《泽州县2021—2022年农业生产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泽州县有机旱作小麦生产技术规程》,推广了《露地辣椒抗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山西省食用菌标准体系》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主动执行行业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运用质量控制技术,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带动标准化生产,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泽州县共建成18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市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39个标准化一类养殖场。④全面开展质量安全认证,目前泽州县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个,有机认证产品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4个,“圳品”认证1个,认证基地面积达到45.26 km2,成功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形成了以年产5.5万t小杂粮、12万t蔬菜、5万t干鲜果、1.0万t连翘和出栏100万头生猪等为主的泽州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1.7 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持续健全
①提升监管能力,明确了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信息与市场监管股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有关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内部职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则在各自辖区内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推进了网格化监管试点工作,建成了“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②提升检测能力,泽州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监控和监控技术研究等职责,检测中心达到了“六有”标准,在晋城市率先通过了“CMA+CATL双认证”,全县16个乡镇均设有检测室,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③提升执法能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综合执法,明确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监督执法工作,执法工作和检测工作落实到位[5]。④提升设备条件,县乡两级农产品样品采集、检验检测、质量追溯与执法取证等相关设备配置齐全,交通工具配备到位。
2 泽州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围绕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泽州县农业农村与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做了大量有益工作,也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和框架协议,但两者衔接过程中还有缝隙,默契度不高。特别是市场准入的倒逼机制没有很好形成,反过来造成产地准出工作推动力度削弱,生产企业的积极性遭受打击。
2.2 基层监管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缺乏保障
县乡级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存在身兼监管、执法、检测、认证工作等数职的问题,难以保证监管实效。同时,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经费仍然不足,也导致日常监督检查难以开展,效果不够理想。
3 推动泽州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部门协调,加大政策支持
泽州县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在现有工作措施上抓细抓实;在巩固创建成果基础上,着力探索适宜的长效监管机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保证推动农产品监管工作持续健康开展。
3.2 强化宣传培训,落实主体责任
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农民,尤其是种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标准化生产培训。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信息平台,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组织召开专题培训等形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到每一个种养户、收购储运主体、经营业主、屠宰场业主,切实提高农产品从业者专业素质和遵法守法意识,落实主体责任。
3.3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水平
完善已经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平台,用智慧平台赋能网格监管,创造“互联网+网格化”监管的全新模式,建立乡镇、村级网格员账号,撬动乡镇、村、生产主体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监管力量,逐步实现精准掌握辖区农产品生产信息、巡查监管动态、宣传农安政策、推广优质农产品和评价生产主体质量信用等功能,形成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巡查可定位、风险可防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网格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履职网格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数据实时化。
3.4 加强示范引领,推进品牌建设
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作用,辐射全县相关产业,加大农业标准化的宣传、推广与培训力度,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特色品牌;组织企业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农业品牌,提升农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优质高效发展。
4 结语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泽州县将不断巩固工作成果,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力争让“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一荣誉称号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助推当地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红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经验做法及发展前景:以夏津县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62-63.
[2]王胜梅.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20):190-191.
[3]陈德委,许振渊,叶南.苍南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23(2):26-28.
[4]麻春梅,吴峰,雷鸣,等.横州市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分析[J].新农民,2024(16):30-32.
[5]林闽敏.三明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探索[J].南方农业,2023,17(2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