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的研究
作者: 王开辉
摘 要:采用银纳米颗粒与柠檬黄结合反应,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筛选出最佳的测定条件为加入3.0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做反应试剂,调节体系pH值为6.0,在4 ℃下反应20 min后于波长400 nm处测定吸光度。经过进一步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线性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良好,可用于饮料中柠檬黄含量的检测。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饮料;柠檬黄
Study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Lemon Yellow in Beverages by UV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WANG Kaihui
(Shenzhen Academy of Metrology & Quality Inspection,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Th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emon yellow in beverages using UV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wa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lemon yellow. The optimal measurement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through a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method, which involved adding 3.0 mL of silver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as the reaction reagent, adjusting the pH of the system to 6.0, reacting at 4 ℃ for 20 minutes, and measuring the absorbance at a wavelength of 400 nm. Further methodological validation has shown that this method has a wide linear rang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and good accuracy and precision,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lemon yellow content in beverages.
Keywords: spectrophotometry; drink; lemon yellow
柠檬黄是一种着色力强、价格低廉的人工合成色素,在现代食品工业领域主要用于为食品、饮料着色,以增加食品的吸引力,被广泛运用于饮料生产、糕点加工等过程中[1]。然而,人体摄入过量的柠檬黄会在体内蓄积,对肝肾等产生损害,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因此加强饮料等食品中柠檬黄的监管检测十分重要[2]。银纳米颗粒是一种贵金属纳米材料,可以实现对食品中多种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来在食品检测领域成为热点[3]。本研究采用银纳米颗粒与柠檬黄结合反应,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Evolution26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美国赛默飞公司;ME204E/02电子天平(精度0.000 1 g),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YP11-2A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梅颖浦仪器仪表公司;KH-10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AP-GD-50CS桌面式高低温试验箱,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水中柠檬黄标准物质(浓度500 μg·mL-1),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W-Ag-W纳米银溶液(水性),上海超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银溶液(500 g·L-1),山东星菲化学有限公司;柠檬酸三钠、硼氢化钠、盐酸、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1.2.1 银纳米颗粒分散液制备
准确移取100 mL超纯水于250 mL高脚烧杯中,置于转速500 r·min-1的磁力搅拌器上,加入1.75 mL柠檬酸三钠溶液(50 g·L-1)、0.5 mL硝酸银溶液(4.8×10-2 mol·L-1),待搅拌均匀后,缓慢滴加5.0 mL硼氢化钠溶液(1 g·L-1),使烧杯中溶液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深黄色,再变为黄色,继续搅拌20 min,置于室温下冷却,将烧杯中溶液全部转移至2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定容,摇匀,制备得浓度为10.26 mg·L-1的银纳米颗粒分散液。
1.2.2 标准溶液配制
准确吸取0 mL、0.025 mL、0.050 mL、0.100 mL、0.200 mL、0.300 mL浓度为500 μg·mL-1的柠檬黄标准溶液于7支10 mL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3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用超纯水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配制成柠檬黄浓度为0 μg·mL-1、1.25 μg·mL-1、2.50 μg·mL-1、5.00 μg·mL-1、10.00 μg·mL-1、15.00 μg·mL-1的标准系列溶液。
1.2.3 样品处理测定
称取0.5 g(精确至0.000 1 g)饮料试样于10 mL具塞比色管中,使用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调节至6.0,加入3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用超纯水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待处理。
1.3 单因素实验优化方案
称取50 g经测试不含柠檬酸的果蔬汁饮料试样,加入1 mL浓度为500 μg·mL-1的柠檬黄标准溶液,制备成饮料加标试样。
称取0.5 g饮料加标试样,调节pH值至6.0,分别加入0.5 mL、1.0 mL、2.0 mL、3.0 mL、4.0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定容至10 mL,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于20 ℃下反应10 min后测定,计算加标回收率,筛选出最佳的反应剂银纳米颗粒分散液用量。
选用最佳反应剂用量,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反应温度分别设置为4 ℃、10 ℃、20 ℃、40 ℃、60 ℃,其他操作同上,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温度。
选用最佳反应剂用量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设定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其他操作同上,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时间。
选用最佳反应剂用量、反应温度与时间,分别调节反应体系pH值为2.0、4.0、6.0、8.0、10.0,其他操作同上,筛选出最佳pH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收光谱
将柠檬酸标准溶液、银纳米颗粒分散液以及两者的混合液分别置于分光光度计中,在波长300~
650 nm条件下进行测试,三者的紫外吸收光谱图见图1,由图中可看出柠檬酸标准溶液、银纳米颗粒分散液的紫外吸收峰范围分别为410~430 nm、385~410 nm,柠檬酸标准溶液与银纳米颗粒分散液结合后吸光度明显提升,结合两个范围来看,得出最佳的吸收波长为400 nm。
2.2 线性关系
将配制的标准系列溶液置于4 ℃下反应20 min,吸取适量标准系列与待测样反应液于比色皿中,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在波长400 nm处测试,以标准系列溶液中柠檬黄的浓度为横坐标,对应测得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获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4 5X+0.205 3,相关系数R2为0.999 6,线性关系良好。
2.3 单因素实验分析
2.3.1 反应试剂用量
加入0.5 mL、1.0 mL、2.0 mL、3.0 mL、4.0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作为反应试剂,测得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8.1%、73.5%、78.4%、82.6%、82.7%,可见随着反应试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更加充分,加标回收率明显提升,当反应试剂加入量为3.0 mL时,达到充分反应,反应试剂用量继续增加,回收率也趋于稳定,筛选出反应试剂银纳米颗粒分散液最佳用量为3.0 mL。
2.3.2 反应温度
设置反应温度为4 ℃、10 ℃、20 ℃、40 ℃、60 ℃,测得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2%、88.5%、82.6%、78.4%、74.5%,可见在4 ℃反应温度下,加标回收率最高,由于柠檬酸遇水会放热,再加上随着反应温度上升,柠檬酸溶液密度降低,进而影响了银纳米颗粒分散液与柠檬酸的反应[4],加标回收率逐渐下降,因此筛选出最佳反应温度为4 ℃。
2.3.3 反应时间
设定反应时间为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测得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3%、95.2%、96.6%、99.3%、97.5%,可见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更加充分,加标回收率上升,在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充分反应,回收率最高,反应时间超过20 min,可能出现其他副反应,回收率反而下降,筛选出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
2.3.4 反应体系pH值
调节反应体系pH值为2.0、4.0、6.0、8.0、10.0,测得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3%、95.4%、99.3%、96.2%、95.1%,可见随着反应体系pH值的升高,加标回收率先上升,在pH值为6.0时回收率最高,然后下降,这与柠檬酸自身呈现弱酸性有关,筛选出最佳反应体系pH值为6.0。
2.4 准确度与精密度试验
选择不含柠檬黄成分的果蔬汁饮料和固体饮料作为加标基质样品,各称取18份,每6个试样为1组。结合方法标准线性范围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5]中对饮料类中柠檬酸最大使用量的规定,分别添加0.05 mL、0.10 mL、1.00 mL浓度为50 μg·mL-1的柠檬黄标准溶液,制备成低(0.005 g·kg-1)、中(0.010 g·kg-1)、高(0.100 g·kg-1)3个浓度水平的饮料加标试样,按照2.3中优化的试样处理过程反应并测定,考察方法的准确度(以加标回收率表示)与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测试结果见表1。由表1中数据可看出,在阴性果蔬汁饮料中柠檬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5.9%~100.2%,相对标准偏差为0.99%~1.45%;在茶饮料中柠檬酸的加标回收率为95.7%~99.6%,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0%,可见该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良好。
2.5 实际样品测定
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2024版)》对饮料中柠檬酸的监督抽检范围,依据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果蔬类饮料、固体饮料、咖啡饮料、植物饮料及风味饮料等5种不同类别的20批次饮料进行柠檬酸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检测样品中12批次饮料不含柠檬酸,其他8批次饮料样品柠檬酸含量均小于0.1 g·kg-1,符合GB 2760—2014中的规定。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银纳米颗粒与柠檬黄结合反应,建立了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饮料中柠檬黄的分析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优化样品处理过程,筛选出最佳的测定条件为加入3.0 mL银纳米颗粒分散液做反应试剂、反应温度为4 ℃、反应时间为20 min、反应体系pH值为6.0,分光光度测试波长为400 nm。经过进一步线性关系、准确度及精密度验证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较宽、线性关系良好,在果蔬汁及固体饮料中的加标回收率在95.7%~100.2%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92%~1.50%,可用于饮料中柠檬黄含量的检测。
参考文献
[1]谢赛.饮料中合成着色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1,29(17):11-18.
[2]钟丽琪.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方法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
[3]王硕,刘敬民.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分析新技术[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6):1-8.
[4]李晓栓,余定华,满云,等.柠檬酸溶液浓度-密度-温度数学模型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8(3):310-3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