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包蓉 陈佳 向思宸摘 要:芹菜、豇豆、韭菜,简称“三棵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且受大家喜爱的蔬菜,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其他蔬菜相比,“三棵菜”因农药残留超标不合格率高而备受关注。因此,本文探讨“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农药残留防控措施,以避免“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和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关键词:“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防控措施
Study on Reas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Pesticide Residues Exceeding Standards in “Three Vegetables”
BAO Rong1, CHEN Jia2*, XIANG Sichen2
(1.The Tea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Mian County, Hanzhong 724200, China; 2.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Monitoring Inspection Center of Mian County, Hanzhong 724200, China)
Abstract: Celery, cowpea, and leeks,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ree vegetables”, are the most common and popular vegetables in people’s daily life, so their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are related to people’s health. Compared with other vegetables, the “three vegetables” have a high unqualified rate of pesticide residue, which attracted particular atten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of “three vegetabl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esticide residue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the excessive pesticide residues of “three vegetables” and protect people’s health.
Keywords: “three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s; exceed standard; control measures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出重点整治包括芹菜、韭菜和豇豆(以下简称“三棵菜”)在内的11种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2024年4月1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2024年重点农产品药物残留治理推进会议,强调坚持开展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攻坚治理,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要求。2024年6月18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重点农产品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及水果品质提升工作专题会,其中提出要全面细致做好重点农产品药残治理基础工作。上述方案和会议无一不在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治理重点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的紧迫性。
1 “三棵菜”农药残留现状
淮安市2016—2020年市售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与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农药残留检出率为59.09%,超标率为7.58%,农药超标蔬菜有芹菜、茼蒿、韭菜、豇豆等[1]。2015—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市售蔬菜中禁限用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分析发现,监测的20种禁限用农药中,总检出率为9.24%,超标率为5.35%,其中芹菜检出率最高[2]。汪雨龙等[3]针对2019—2023年在浙江省11个城市随机抽取的“三棵菜”样品11 544份检测32种农药残留,结果发现,韭菜样品农药检出率为57.75%,超标率为9.04%;芹菜样品农药检出率为49.84%,超标率为2.07%;豇豆样品农药检出率为60.27%,超标率为16.74%。“三棵菜”农药残留不是个例,也不局限于特定区域。“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分析“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探讨其农药残留防控措施,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2 “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
2.1 禁限用农药意识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了禁止使用的农药和部分范围内禁止使用的农药,但一些已经撤销登记并生产和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因价格便宜、效果好仍被应用于农业生产。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禁限用农药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存在违法违规经营与生产行为,造成“三棵菜”违禁农药检出。
2.2 生产中不规范使用药物
2.2.1 滥用农药
部分农业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不对症用药、乱用药、错过防治适期以及不轮换用药,盲目增加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叠加使用多种农药,不遵循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及安全使用标准,造成“三棵菜”多种农药残留超标,尤其以豇豆农药残留检出问题最为突出。
2.2.2 不按安全间隔期采收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收获、消耗作物前的间隔天数,这是农药残留消解到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段。设立农药安全间隔期的目的是确保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消费者的健康。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同,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如果仅仅只做到规范使用农药,但未按照安全间隔期收获,也会造成“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4-5]。
2.3 环境污染
“三颗菜”在生长过程中除了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还会吸附和聚集有毒有害物质。例如,DDT和六六六等农药具有高效的杀虫效果和较长的残留期,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然而这些农药的降解速度缓慢,污染持久,因此禁止使用后仍能在土壤中检测出其残留。如果“三颗菜”在生长过程中吸附和聚集了DDT和六六六等农药,易导致其农药残留超标[6]。
2.4 标准不够严谨
李卫东等[7]研究发现,《豇豆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NY/T 4023—2021)不严谨,如其中推荐的40种农药中存在未在豇豆、豆类作物上登记而超范围使用的、标签中药剂含量不对等问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1—2022),涉及的112种农药中有32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未指定检测方法,涉及62项限量。这意味着对于这些农药,在当前的监管体系中缺乏直接用于验证其残留量是否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的技术手段;有13种农药没有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在确定MRLs和开展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时缺乏重要依据[8]。在涉及豇豆的128项农药限量标准中有15项的MRLs小于ADI,除5项禁限用农药外,其余10项农药在豇豆上的MRLs是否科学严谨仍需研究。
3 “三棵菜”农药残留防控措施
3.1 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多途径,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普及农资科学选购与使用知识,切实增强农资经营者和农业生产者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业工作者参与标准化生产、规范性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积极性。
3.2 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
合格的“三棵菜”不是检测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因此源头管控才能真正保住人们的“菜篮子”。①严格落实高毒禁用农药定点经营、处方式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②加强日常监管,结合“三棵菜”专项行动,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如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问题,及时消除风险隐患;③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全程可溯源;④加大案件处罚力度,坚决做到问题产品的来源和流向没有查清的不放过,涉嫌单位责任没有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生原因查找不全面、不透彻的不放过,对相关责任单位查处不到位的不放过,后续整改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放过。
3.3 科学施用农药
①找准最佳施药时间。“三棵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种类繁多,只有准确把握其病虫害发生规律,关注田间实际动态,才能找准最佳施药时间。②规范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业农村部禁限用农药名录和《农药管理条例》规定,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施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不超范围超剂量使用。③合理选用农药。合理选用低毒、低风险农药和生物农药且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导致农药用量增加,进而导致农药残留超标。④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因农药剂型、农药用量、作物种类、施药环境和施药浓度而不同,采摘时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有条件的可以速测自检,不能为抢占市场提前采摘售卖。⑤实施综合防治。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尤其是利用自然规律防治病虫害,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降低农药残留风险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⑥推广农业防治措施。培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采用适合的套种、混种、轮作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用量,从而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3.4 做好检验检测工作
“三棵菜”的检验检测工作不仅仅只局限于上市前,应覆盖种植、运输、储存等整个环节。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市、县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应立足本职工作,紧扣质量安全红线,定期检测土壤,从源头确保“三棵菜”的生长环境良好;同时,加强运输与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此外,“三棵菜”上市前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应与市场监管部门配合行动,加强农药残留检测的同时谨防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走上餐桌,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3.5 完善农药残留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治“三棵菜”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而我国相应的检测标准和限量标准更新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药残留的全面检测和有效监管。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农药品种的研究和评估,及时制定和更新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相关部门应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与交流,了解国际上的最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和标准动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高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水平。另外,在制定限量标准时,我国应参照膳食结构相近国家的标准,充分考虑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包括农药使用情况、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等,并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包括评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水平等,以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MRLs[9-11]。
4 结语
近年来,“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频发,已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对象。农药残留不仅影响“三棵菜”的品质,还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深入了解“三棵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提升“三棵菜”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蔓,刘雅婧,王炎炎.淮安市2016—2020年市售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监测与风险评估[J].江苏预防医学,2022,33(6):723-726.
[2]商慧敏,赵惠清,单美娜,等.2015—2021年内蒙古地区市售蔬菜中禁限用农药残留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6):849-853.
[3]汪雨龙,张科,高凤,等.市售“三棵菜”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50(13):279-289.
[4]赵军.芹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21):52-54.
[5]孙梅梅,朱勇,许秀琴,等.5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残留量与安全间隔期[J].农技服务,2023,40(3):38-40.
[6]孙曼丽.芹菜病虫害防治及农药残留防范措施[J].棉花科学,2024,46(1):20-22.
[7]李卫东,俞美莲.豇豆农药残留超标高频原因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24,40(3):101-107.
[8]宋稳成.JMPR评估农药ADI和ARfD清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8):12-17.
[9]周鹏,康小斐,蒋雄武,等.豇豆、韭菜和芹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比对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2(5):83-88.
[10]峰祖,李富根,朴秀英.我国加工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现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21,42(10):14-18.
[11]宋稳成,白小宁,段丽芳,等.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和发展思路[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2):335-338.
作者简介:包蓉(198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茶叶产业技术与推广。
通信作者:陈佳(1986—),男,陕西汉中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E-mail: 36463489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