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视阈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提升策略探讨
作者: 徐胤摘 要: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是确保高校食品安全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保障。通过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理念,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可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全链条监控、学校全程管控等目标。本文重点探讨了食品安全视阈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的提升策略,为推动我国高校食品安全工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效能;提升策略
Explor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Food Safety
XU Y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quipment Center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ttee, Shanghai 200070, China)
Abstract: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to ensuring food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guarantee of improving students’ health.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cep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food safety management model led by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multiple subjects, which can achieve the goals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at the source, full chain monitoring, and full control in school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safet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words: food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nhancement strategies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及师生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全国各地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建立高校食品风险评估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模式以及加强对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及教职员工的食品卫生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从而保证校园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明确高校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使其真正成为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主导力量。
1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意义
高校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品质,还影响着高校的声誉。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高校食品安全和学校的良好形象。
(1)高校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高校食品存在安全问题,如食物中含有有害物质或细菌,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因此,保证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品质和校园氛围,甚至引发群体事件,造成较大舆论影响,破坏校园和谐稳定。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品质可靠,质量安全。
(3)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教学和科研活动造成负面影响。高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直接反映了高校对于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高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健全,可以提高高校的学术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4)高校是社会发展智力支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食品安全管理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这不仅能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为社会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节约社会成本。同时,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也能够为食品行业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2 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提升策略
2.1 通过宣传和培训,增强食堂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掌握食品采购、存储、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的安全规范。通过模拟演练的形式,使员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模拟食物中毒应急演练、过期食品处理流程演练等,增强员工的实战应对能力。利用视频资料展示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直观地认识到食品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同时,结合现场指导,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或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对员工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进行点对点指导,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在线学习系统,鼓励员工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并进行考核。定期组织现场交流会,让员工分享自己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1]。在食堂显眼位置设置食品安全宣传栏,发布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健康小提示等内容,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氛围[2]。同时,通过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文化活动,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主题演讲等,激发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考核,检验员工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学校食堂全员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完善食品安全制度体系建设
2.2 加强高校食堂建设,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1)塑造食堂品牌形象。高校食堂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食物来塑造良好的食堂形象。良好的食堂形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师生就餐,还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食堂形象的建设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共同的目标可增加员工间的凝聚力。同时,高校食堂还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其形象,使学校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一定影响,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校食堂要把塑造好的食堂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如建立统一的标识系统、设立专门的餐饮服务部、对餐厅内环境实施有效控制等。另外,高校食堂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制度流程,完善管理制度。高校食堂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了硬件设施,又包含软件方面的因素,所以高校食堂的品牌建设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考虑。
(2)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定期的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身内涵,从而打造特色鲜明的产品。同时,还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改善食堂运营条件,进一步提升食堂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
(3)提升食堂文化内涵。高校食堂不仅是师生员工的用餐场所,还是一所大学精神和文化氛围的体现。因此,高校食堂品牌的创建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到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将校园文化融入校园食堂之中,营造出和谐向上、积极健康的校园用餐环境。
2.3 设立高校食堂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高校食堂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以及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应对工作。高校食堂管理领导小组的设置应按照职能划分,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办公事务,行政后勤处承担日常性后勤服务及保障安全运行等责任,应急小组成员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该团队还应配备有相应数量的应急预案编制专家和后勤保障工作人员,以保证快速高效地开展各项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负责食堂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通常由学校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长[3]。日常管理小组负责全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以及学生日常膳食指导工作,其职责如下。①组织实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活动。②协助学校制定合理有效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立校内外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布信息。③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干预。④督促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事故处置小组专门负责食堂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包括现场指挥决策和危机沟通,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救助。
各管理小组要制定和完善食堂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食堂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校方要求;监督食堂的日常运营,包括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组织开展食堂员工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食堂事故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定期对食堂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合理。建立食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当食堂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事故处置小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①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停止使用可能存在问题的食材,关闭受影响的就餐区域等;②进行初步调查,确定事故的性质、原因和可能的影响范围;③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向校方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④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如对受影响的学生提供医疗救助,对问题食材进行召回和销毁等;⑤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⑥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并根据需要进行舆情管理。
2.4 实施高校食堂预案管理,增强预案内容的可操作性
高校食堂在制定预案时,必须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人数、就餐高峰时段、食材供应链等因素。预案应当具体明确,每一项措施都要有针对性,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如食品安全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火灾等)制定相应的预案,每一类突发事件都应有专门的应对措施和流程。预案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学校环境的变化以及历次事件的处理经验,定期进行更新优化。通过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研究分析,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预案,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预案中应详细列出各种突发事件的责任人,包括前线处理人员、协调人员和决策层,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行动路径。对于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应尽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有关机构[4]。对于其他突发事件,则可直接由当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组织救援工作。在此基础上,再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联系,及时通报事件情况,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食堂工作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执行预案。高校食堂应注重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定。例如,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分别制定应急反应程序、建立各部门之间联动的指挥体系、健全校内紧急事务管理机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及运输系统等[5]。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监测网络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负责、社会共同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的立体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提升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而言,应提升食堂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教职工和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并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质量安全观教育,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卫生监督网,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璐薇,王鸿伟,韩煜,等.论高校食品装备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17):43-45.
[2]刘朝辉.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3,29(13):134-136.
[3]李伟,朱昱漩,魏强.高校餐饮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研讨[J].食品工业,2023,44(7):231-235.
[4]于宁.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36-140.
[5]周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现代食品,2023,29(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