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产品安全体系建立与农残预防

作者: 王海飞

摘 要: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非常关键,它是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减少农药残留的必要措施。现阶段,农业生产水平和检测、监管能力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和突发问题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管理力量薄弱。基于此,应最大限度确保农产品中农残含量、种植技术水平、加工和流通分散等各方面安全监管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预防农残的有效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Food Safety System and Prevention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WANG Haife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Bureau of Feixian,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Feixian 273400, China)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food safety system is very key in the food safety work, which is a necessary measure to ensure the safe supply of the agricultural food and reduce pesticide residues.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level and testing and supervision capacity cannot meet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and the agricultural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and sudden problem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and th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force is weak.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planting technology level, processing, circ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afety supervis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gricultural residues.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 agricultural food; quality; safety; control

1 农产品安全体系建立

1.1 健全农产品安全机制,强化农产品安全措施

(1)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大力推广和宣传,线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微云平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安全信息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必须在线上检测平台上录入,将样品检测结果不符合相关标准的生产单位及个人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并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措施,禁止其生产的违规农产品投放市场,并责令整改。

(2)线下用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①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通过投诉举报危害农产品安全的违法活动,有力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把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农产品一经查出,必须立即采取强效措施[4]。②监管重心下移,整顿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通过农产品市场的抽样检查机制保证市场中流通的农产品质量达标,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现场巡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的抽检力度,对食品违法行为依法处理。③加强农产品生产流程监督管理。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生产厂家的源头追溯和惩罚措施,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以此杜绝品质和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再次流入市场。近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具体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健全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强种植源头管控,减少作物农药残留,倡导有机农业种植与生产,消除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严格食品生产过程监管,要求2021年年底前,企业标准公示率、自查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考覆盖率达到100%,在产小作坊生产合规率达到95%以上。强化流通销售环节安全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收购、运输和贮存环节监管,批发市场准入监管,建立县乡联动机制,聚焦蒜薹、生姜等重点农产品,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定快检计划,年度内需覆盖全部入场经营者及所有品种,加大对供应市外食用农产品的快检力度,全面推动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向好意义重大。

1.2 强化有机农产品认证机制

通过政府发起“推广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号召,宣传推广开展相关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对已认证的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技术扶持力度,帮助农产品生产者提高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速度和产量。鼓励更多农民用“绿色种植、科学种植”的理念和标准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作业,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有机生产普及还需要相关部门对后期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发工作予以支持,形成产销一条龙的商业闭环,使越来越多农产品生产者加入绿色种植的队伍中,提高农民参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热情。

1.3 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传授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知识,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组织生产者定期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全方位提升农民的安全意识,解决农民种植理念和方法的问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整合后进行针对性地输出,组织当地农民进行绿色化种植的培训,指导农民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科学地防虫避害,在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还能保证产量和品质安全[1]。

2 预防农残的基本措施

2.1 农残的危害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1—2014年,我国化学农药产量从25万t上升到375万t。农药使用量从每年不到80万t上升到180万t。目前,仍有部分地区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无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导致农业污染严重,这些化学药剂不但能污染作物表面,还会被作物吸收,长时间食用这类农产品,对肝脏有害。例如,农药会诱发人体肝酶发生变化,出现肝脏肿胀或坏死,用于生产磷肥的磷盐岩会含有镉、砷、铅等重金属。长期施用磷肥使镉、磷在耕地和作物中大量积累,人们的身体摄入被污染的农产品,会损伤肾脏、骨密度降低及增加细胞癌化的概率。一些化学杀虫剂与神经、基因、生殖缺陷均有密切的联系,长期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很可能出现血细胞染色体异常、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的风险,以及遗传突变和迟发性神经毒性,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和遗传基因良性发展等[2]。

2.2 农残预防措施

2.2.1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

科学管控,杜绝农药残留。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应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以农业农村部《关于规范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相关工作的通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临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22年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等文件为依托,提升检测技术标准、仪器设备使用技能及抽样监测方法,学习样品抽取、农残速测等创新技术,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使农药残留检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积极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抽检工作,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抽检工作,重点整治农产品安全及农残问题,以提高农产品质量,详细检查农产品生长、农田水源处理及农业病虫防治中用药情况,对有无使用违禁、高毒农药进行排查、检查、调研工作,严格控制高毒药剂应用。例如,宣传妥善处置农药投入品和相关包装废弃物宣传单,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有关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需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确保农产品可追溯等,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生产生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3]。

2.2.2 发展有机农耕

有机农业是以有机肥、基肥为主,或利用全自然、非合成的物质,满足作物营养需求,拒绝施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或人工合成等外部物质的投入,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产物,应遵循和依赖自然规律、生物间的生态、可持续化循环。例如,开展农作物合理轮种、水肥管理、间种和机耕,农业病虫害防治,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综合手段。以此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土壤质量下降等,进而实现食用农产品安全、环保食品、无污染食品的供应,保证人体健康不受损害。

2.2.3 创新生产力,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1)速测卡法。《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中规定,快速检测技术可简化农产品检测样品采集和运送的流程,能有效规避检测结果受采集样品运送和制备过程中温度条件、水分保持方面产生的影响[2]。例如,CSY-N10型农药残留检测仪突破了农产品检测样品在实验室中制备的烦琐步骤和时间长度限制,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能准确、快速检测出蔬菜、水果、粮食、茶叶以及土壤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具体方法是检测工作开始前,按要求清除掉待检测蔬菜叶上的泥土,再将其剪成碎片,选择农产品检测样本加入pH值为7.5的缓冲溶液中振摇静置。用速测卡蘸取一定量的检测样本提取液并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恒温对折处理,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叠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若白色药片颜色未发生改变或变为浅蓝色则结果为阳性,白色药片与空白对照结果相同则为阴性。该检测方法在乙酰甲胺磷、敌敌畏、呋喃丹、久效磷及对硫磷等农药残留检测中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5]。

(2)酶抑制率。酶抑制率法中常用的仪器为深芬仪器CSY-N10型农药残留检测仪,其严格遵循《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GB/T 5009.199—2003)方法标准中的规定对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酶抑制率法利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的原理,通过分光光度计412 nm的位置进行吸收光度变化值的测定得出酶被抑制程度,并以此数据作为基础准确判断待检农产品样品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剂量。该方法打破了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技术的升级降低了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只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对应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不需要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类型进行甄别,也不用根据不同类型去选择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真正实现化繁为简,其对农产品检测样品的采集、制备、检测流程简单高效,使检测技术更快捷,结果更准确。

3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体系的建立,健全了农产品安全机制和农产品安全措施,通过强化有机农产品认证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安全意识,以及发展有机农耕、创新生产力、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措施,可最大限度地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安全供给,降低农业产品中农残含量,倒逼农业种植技术水平、加工流程、流通分散等流程更加安全化、规范化,有效避免和减少农残危害,全面推动全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向好,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林昊.公共管理视角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9.

[2]张国强.2020年山西省市售蔬菜农残检测结果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2):39-41.

[3]顾长青.借鉴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J].中国标准化,2007(2):61-63.

[4]黄春红.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果菜,2019,39(5):54-57.

[5]易军华,伍千志,贺艳艳,等.石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作物研究,2018,32(增刊1):41-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