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营养知识的传播现状、路径及其与居民健康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 孙奕良 李海燕 马志敏 王秀丽

摘 要:目的:分析食物与营养知识的传播现状、路径及其对居民健康影响,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献调研。结果:中国的健康传播相比美国起步较晚,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向好,国内健康传播的相关研究开始迅速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国内医学专家和传播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不足。食物与营养知识主要以学会、科协、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为主要传播途径,居民获取营养知识逐渐便捷。网络媒介进行宣传营养知识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真实性还不足,确保宣传食物营养知识的准确性对于引导居民在生活中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尤为重要。食物营养知识的宣教对树立合理的膳食结构等食物观以及疾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结论:对于居民而言,改善营养行为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膳食模式中各营养元素合理配备的重要性。同时,注重营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居民养成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营养知、信、行水平,并能显著预防和降低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结核病等)的发生。

关键词:食物营养;营养知识;传播;路径;居民健康

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学研究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探讨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普及传播、路径演变和对居民健康影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 传播现状与路径

1.1 传播现状

我国健康传播较美国起步晚。改革开放后重建了专业研究机构,20世纪90年代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从西方引入国内,国内爆发“非典疫情”后,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传播发展到现在,依然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一方面,国内医学专家和传播学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还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居民的饮食观念还不够科学。另一方面,当前许多居民参考西方饮食状况来判断对错,如在西方国家认为动物脂肪是个坏成分,便对所有含动物脂肪的食物都敬而远之;西方人因碳酸饮料所导致的骨质疏松以及糖尿病便否定碳酸饮料。这种抛开食物摄入量评判饮食方式的对错都是片面的。金伟[1]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上海市社区居民蔬菜水果营养知识的“知信行”情况,并开展为期4个月的营养宣教,同时在宣传前后随机抽取超过3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知识宣传后,15~44岁居民对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较好;女性食用果蔬的情况均较男性好;高收入居民对蔬果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最好,低收入最差。同时得出加强对男性、老年人、肥胖、中低等收入居民膳食知识的传播,及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必要。蔡忠元[2]用小册子、电视片、展版、培训、宣传画等传播方法组成四类传播组合,分别对4个干预组进行干预。研究发现,电化教育、小册子入户、定期培训成为居民主要传播方式;合理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后显著提升,且干预方法越多知晓率改善效果越明显;不同传播组合扩大了覆盖人群,减少了因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而导致的知晓率下降状况。

由于年轻人具备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快速的获取途径,容易掌握和判断观点的正确与否,因此通过有效学习科学的营养知识,能够准确地把正确观点传播给上一代和下一代[3]。对于社区的居民而言,社区健康传播应首选覆盖面广的方法并辅以人际传播[2]。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饮食与健康知识已是最佳途径之一[3]。

1.2 传播路径

1.2.1 学会、协会 营养健康传播调查内容涵盖健康食品认识、营养知识的传播、居民膳食指南有关知识、不同人群的营养差异等问题[2]。2011年以来,中国科协及相关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科学普及活动[4]。在食品安全宣传周,通过在线上或线下举办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专家媒体见面会、展示食品安全科普作品等方式,推动食品科学知识传播[4]。

1.2.2 传统主流媒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电视养生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如央视主办的《健康之路》与北京卫视的《养生堂》。在传播内容层面上,《健康之路》内容广泛,包括疾病、养生、饮食、心理等多个方面,其中疾病与饮食的播放频次较高;而《养生堂》内容则主要为老年保健、疾病预防和饮食养生等。此两档节目多维度、具体地展现了饮食养生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观众对于饮食与健康的认知。而且两档节目均聘请到了各大医院的院长、科室主任等参与到节目中,提高了观众对于节目的传播内容的信服度[5]。许多研究中对婴幼儿喂养指导较多,包括举办“父母课堂”和“孕妇课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地方电视电视对农村节目及少儿节目进行宣传等,结果显示出营养教育对人们的知信行具有良好的效果[6-7]。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群会采用社区健康讲座、老年学校讲课、入户指导等方式提高其食品营养方面的认知[8]。

1.2.3 新媒体 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播手段都是采用微信功能来实现的,对于营养健康也不例外[3]。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具有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满足个性化需求、性价比高、与传统传播途径相比费用较低[9]等优势。随着平台经济发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创建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而宣传营养知识是新的发展思路[3]。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成为新的媒体传播核心渠道。微信单日平均用户已超7亿,25%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且超过55%的用户超过10次。营养知识传播随着微信的蓬勃发展与时俱进,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一些营养主题微信公众号[10],如《食品营养与保健》发布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播有关饮食与保健方面的内容[3]。然而,在新媒体健康传播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健康营销泛滥、谣言和假消息泛滥、“伪科学”“伪专家”盛行、信息同质化、数字鸿沟造成健康风险分配不均等[11]。因此,掌握和获取权威营养知识十分重要。

2 与居民健康的相关性

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健康促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应切实做好家庭、学校、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注重青少年、孕妇与老年群体的健康服务。建议要健全完善健康促进的法规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健全健康教育体系与健康管理体系,营造主动改善健康状况的社会氛围,不断改善健康环境[13]。

2.1 营养教育管理与饮食观念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简单易行、快速便捷的基本操作就能让居民轻松获得营养知识,比如通过阅读微信公众平台上专家们的文章,在居民饮食中可以通过用全谷物杂粮替代精白米面、增加水果蔬菜等高膳食纤维、高饱腹感的食物[12]等。

同时,在对小学生的膳食干预中,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膳食营养知识,通过宣传食物营养干预膳食也是未来健康教育的重点方向[14]。有许多类似研究表明,营养教育对学生的饮食结构的改善及知信行具有积极作用[15-20]。周超[21]、马瑀涵[22]以肥胖大学生及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互联网营养教育对其体重及知信行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养教育有助于提高肥胖大学生及儿童的知信行评分,降低肥胖大学生及儿童体重。因此,该举措可保障大学生及儿童健康,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Sule Akta[23]、赵秀凤[24]、潘秋云[25]以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营养教育对孕妇营养知识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教育大幅提升了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显著降低了妊娠期并发症风险。该举措值得大力推广,保障孕妇获得适当的妇幼保健营养教育。

Downer[26]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营养餐干涉,可以减少住院病人的入院人数、急诊部门的使用、急诊运输、护理机构的入院人数、总体医疗费用、糖尿病患者诱发的低血糖、自我报告的抑郁症状以及提高饮食质量。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组织联合卫生保健体系,将食品干预举措纳入治疗手段之一。此举措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与更广泛、长期的卫生和食物体系改革相协调,具有重要的前景。

周鹏[27]以社区居民为对象,通过将居民分为2个差异化的健康传播途径小组,探究不同方式对于居民的知信行的影响。Ⅰ组主要采取人际交流方式,包括定期举办营养小讲课、知识竞赛、现场讨论、咨询活动、个别指导等;Ⅱ组主要采取大众传媒方式,包括定期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小区广播、定期张贴宣传海报、宣传版面巡展等。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营养知识知晓率Ⅰ组高于Ⅱ组;知晓率的改善程度Ⅰ组好于Ⅱ组;Ⅰ组明显改善了对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早餐重要性的认识,Ⅱ组则没有。因此,开展社区营养健康教育能提高居民的营养知识水平,不同传播方式对社区居民营养知识、态度有一定影响。

2.2 营养教育管理对疾病防治的作用

目前营养干预在许多疾病的防治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积极的效果,如老年病、癌症、肿瘤等。

2.2.1 老年病 我国老龄化严重,“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的重要窗口期,通过科学的营养健康知识传播来提升老年群体的健康认知非常迫切[28]。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提升:积极营造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传播环境、家庭成员把关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构建政府主导且多方协同的健康传播体系并积极发挥社区健康“意见领袖”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世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AD)和相关的痴呆症的人数在逐年递增,除非制定预防措施,否则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加2倍[29]。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营养干预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防止衰老过程中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并可能改变与AD发病机制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有关的神经炎症过程。地中海饮食(MD)其特点是大量摄入水果、蔬菜、全麦、坚果和豆类,适量摄入鱼、家禽和酒精(尤其是红酒,随餐食用),烹饪时使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30],可以有效地预防AD的发生,展现出更好的认知表现,降低认知下降速度和认知障碍等[31]。阻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DASH)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其特点为多摄入水果、蔬菜、坚果和全麦产品,更加强调低脂乳制品、低膳食钠,并且不推荐饮酒。在老年人中,较高的DASH分数与更好的认知功能和较慢的认知下降相关[31]。尽管MD和DASH可以预防减缓AD的发生,但对于在衰老过程中实现最佳认知健康的食物和营养素的理想组合,仍有很多需要了解。其他研究也发现,MD饮食与DASH饮食可以预防、减缓AD的发生[32-33]。除了已经熟知的MD饮食、DASH饮食外,地中海-DASH饮食干预神经退行性延迟饮食(MIND)在预防AD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MIND基于MD和DASH饮食的饮食成分进行了修改,突出显示与预防痴呆症相关的食物和营养素。在MIND饮食成分中,有10种大脑健康食物组(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海鲜、家禽、橄榄油、葡萄酒)和5种不健康食物组(红肉、黄油及人造黄油、奶酪、糕点和糖果、油炸/快餐)。研究表明,MIND饮食的绿叶蔬菜是叶酸、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来源,这些微量营养素与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降低有关。同时,Gardener[34]也做了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MIND饮食显著减缓认知衰退,超过了MD和DASH饮食。

徐俊[35]以AD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通过健康干预(即采取营养的生活方式)以及预防有关危险因素等非药物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AD。这种措施可以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AD一级预防(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级预防(患病后的干预和治疗),共同构成AD的三级预防策略。

赵欣[36]以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组和干预组研究。其中,干预组采用多元化营养教育(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集中教育、个体辅导等),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健康、营养教育,运动、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6个月调查研究发现,2组健康营养知识、行为态度的评分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且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蛋白质高于同组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脂肪、总血糖负荷(GL)、碳水化合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都有明显改善。说明多元化营养教育能提高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健康营养知信行能力,改善糖脂代谢指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