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作者: 张志红 高翔 谢伟姣 王丽兴
摘 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变化,以及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产妇、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及住院生产的150例诊断为患有乙肝感染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在本院就诊分娩的9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抽取孕妇住院期间清晨空腹静脉血,观察并记录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乙肝感染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对照组和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差异,以及乙肝感染孕妇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产妇和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24.63±2.36) vs (28.84±2.38)ng/mL,P<0.05],且乙肝感染组孕妇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150) vs (49/98),P<0.05]。乙肝感染孕妇中,随着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恶化,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以及新生儿发生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会导致产妇、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影响产妇和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维生素D;妊娠结局
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约1/3的乙肝病毒感染由母婴垂直传播引起[1]。而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的产妇而言,可因肝脏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加重,甚至可导致产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2-4],故如何减轻乙肝病毒感染对孕妇及胎儿影响至关重要。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羟化后,可对机体免疫细胞进行调节[5-6],当维生素D缺乏时,可因影响细胞免疫反应,导致病毒清除受影响,进而导致病情恶化[7]。维生素D缺乏也会导致早产、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等多种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8],但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是否对妊娠结局也产生一定影响尚未可知。本研究拟收集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和正常孕妇,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维生素D影响状况的相关性,以及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是否与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妇产科定期产检及住院生产的150例诊断为患有乙肝感染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在本院就诊分娩的9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乙肝感染组孕妇年龄23~33岁,平均(27.94±3.46)岁,孕前BMI为(22.21±2.26)kg/m2;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7.63±3.98)岁,孕前BMI为(22.89±3.03)kg/m2。2组研究对象年龄及BMI间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孕妇纳入标准:所有孕妇均在北京市居住一年以上;在本院产检并住院分娩;无神经、肾、心脏等严重疾病;单胎妊娠;其中《乙肝感染孕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9]中慢性乙肝诊断,且产前无异常;家属及患者已知晓研究目的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存在严重神经、肾、心脏疾病的患者;近3个月服用过维生素D制剂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2组孕妇均正常产检和生产,抽取孕妇住院期间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再根据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将血清25(OH)D3<20 ng/mL的孕妇定义为维生素D缺乏组,血清25(OH)D3水平在20~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组、≥30 ng/mL为维生素D充足组。观察并记录各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乙肝感染孕妇妊娠结局,包括产妇妊娠结局,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24h内出血≥500 mL),以及新生儿妊娠结局,如早产、低体重初生儿、新生儿窒息、死胎等。比较对照组和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差异,以及乙肝感染孕妇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况组产妇和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差异。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用频数(n)表示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由表1可知,乙肝感染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24.63±2.36 )vs (28.84±2.38) ng/mL,P<0.05],且乙肝感染组孕妇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7/150) vs (49/98),P<0.05]。
2.2 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乙肝感染孕妇中,随着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恶化,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愈高,均有P<0.05,而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随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P>0.05)(表2)。
2.3 维生素D营养状况对新生儿妊娠结局的影响
如表3所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组孕妇,新生儿发生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而低体重出生儿和死胎发生率无差异(P>0.05)。
3 讨论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经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危及胎儿生命健康,而且感染的产妇可因肝脏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肝昏迷及产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影响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4]。因此,如何减轻乙肝感染对孕妇及胎儿影响是临床改善乙肝感染妊娠孕妇预后的重要工作,而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免疫应答是阻断疾病进展、清除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10]。
维生素D是人体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不仅参与骨骼代谢,其在肝脏经羟化后,还参与DNA转录,可对机体免疫细胞进行调节[5-6]。另外,肝脏在维生素合成、转运、储存发挥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影响7-脱氢胆固醇的合成,且会发生线粒体损伤、羟化酶代谢紊乱、酶的合成受阻等问题,进而影响机体维生素D的影响状况[11]。而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会影响乙肝病毒特异性的CD4+和CD8+细胞免疫反应,导致病毒清除受影响,进而影响病程进展[12-13]。有研究显示,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提示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本研究发现,与正常孕妇相比,乙肝病毒感染孕妇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且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显著增高,与侯爱琴等[14]研究结果一致,即乙肝病毒感染影响了怀孕女性维生素D影响状况。
乙肝病毒感染对产妇及胎儿妊娠结局均产生严重影响,而维生素D缺乏也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一定影响[8]。但乙肝感染孕妇中,若出现维生素D缺乏,是否也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与产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密切相关,考虑可能是维生素D的缺乏,导致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下降,从而引起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引起妊娠糖尿病[15]。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高,可能是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导致细胞内Ca离子浓度降低,使主动脉收缩异常,血管内皮发生损伤,血管发生痉挛,进而导致血压异常[16]。另外,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组孕妇,新生儿发生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相关,可能是维生素D的缺乏诱发了胎盘炎症和胎盘血管病变等的增加,且妊娠中晚期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胎儿窘迫、细菌性阴道炎等发病率,使妊娠期缩短,进而提高了早产发生率[17]。而维生素D有助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促进胎儿的肺成熟,故维生素D缺乏时,胎儿肺成熟受影响,进而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18]。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纳入病例数有限,可能导致结果误差,但本研究与众多研究结果一致,故可信度尚可;其次,本研究未随访孕妇和新生儿远期预后,乙肝感染和维生素D缺乏是否对子代产生远期影响尚未可知,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营养状况较差,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而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会导致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以及新生儿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严重影响产妇和胎儿妊娠结局。临床应关注妊娠女性维生素D影响状况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应尤其注意维生素D补充,以减轻乙肝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慧,覃文办,江金玲,等.替诺福韦对HBV BCP突变孕妇HBV母婴的疗效观察[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1):78-81.
[2]韦永琼,沈伟,杨淑哲.成都市某院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5):655-657.
[3]朱淑敏,魏从真,马进,等.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HBsAg的关系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6,56(24):59-60.
[4]关丽芬,邱翠青.乙型肝炎孕妇大小三阳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7):956-958.
[5]连桂秀,毛华,卢敏,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调节因子检测及基因多态性分析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9):1104-1107、1111.
[6]张芳,王素萍,史晓红,等. 新生儿HBV血清标志物及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的关系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8):1074-1079.
[7]高文,杨雪,窦爱华,等. 维生素D缺乏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 [J]. 肝脏,2020,25(9):940-942.
[8]刘然,翟燕红. 维生素D缺乏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2,29(9):1603-1606.
[9]王贵强,王福生,庄辉,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20,10(1):1-25.
[10]袁媛,陈骥,王亚莉.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功能的关系 [J]. 山东医药,2017,57(1):81-83.
[11]宋扬. 25羟基维生素D3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18.
[12]LI TY,YANG Y,ZHOU G,et al. Immune suppression in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A review [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9,25(27):3527-3537.
[13]HE L J,ZHANG H P,LI H J,et al. Effect of serum vitamin D levels on cellular immunity and antiviral effect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J]. Clinical Laboratory,2016,62(10):1933-1939.
[14]侯爱琴,张媛媛,李彦荣,等.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OH)D、PreS1Ag水平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3):2943-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