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卒中相关失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武煦峰 苏洪宝 夏青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卒中相关失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失眠状况进行评估,将PSQI>7分为失眠,根据患者是否失眠,分为失眠组(22例)和对照组(48例)。收集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信息,以及实验室血清25(OH)D3、钙、磷、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肌酐及尿酸水平数据,将25(OH)D3<20 ng/mL为缺乏、<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充足。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先对卒中相关失眠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失眠的相关性。结果:失眠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BMI、户籍、受教育年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均无差异,而失眠组患者饮酒者多于对照组,且HAMA及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失眠组维生素D不足/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AMA、HAMD评分高,血清HCY水平高及存在维生素D不足/缺乏是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血清高HCY水平、饮酒、焦虑抑郁均是脑卒中相关失眠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关注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以降低失眠率,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维生素D;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相关性缺血性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实际中常出现,并可发生在病程中任何阶段,但常被其他神经功能异常所掩盖,其发生不仅与卒中所损伤的局部组织异常有关外,还与其他因素相关[1-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以及脑卒中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在睡眠障碍中,以失眠最为常见,发生率可高达50%[4-5]。卒中相关失眠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对患者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也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可增加卒中致残率[5-7]。研究显示,失眠症者25(OH)D3不足和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8-9],但在脑卒中患者中,维生素D营养状况是否对失眠也产生一定影响甚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对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脑卒中相关失眠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改善脑卒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脑卒中的诊断依据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患者影像学资料等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年龄≥18岁;近3个月未服用过维生素D制剂;未合并肝、肾、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已向患者说明本研究目的,可配合完成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服用对认知功能有影响的药物等非血管性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者;因听力、运动等因素不能配合完成调查的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慢性病史等一般信息及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包括25(OH)D3、钙、磷、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肌酐及尿酸水平检测数据。患者失眠的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该量表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得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本研究将PSQI>7分判断为失眠,根据患者是否失眠,将70例患者分为失眠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况。HAMA及HAMD评分越高,表示焦虑和抑郁水平越高。血清25(OH)D3<20 ng/mL为缺乏、<30 ng/mL为不足、≥30 ng/mL为充足,本研究将缺乏与不足组患者合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身高体重计算BMI(BMI<18.5为消瘦、18.5~23.9为正常、≥24为超重/肥胖)。吸烟的定义为过去半年,每天吸烟至少1支;饮酒的定义为过去1年,每周饮酒至少1次。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脑卒中患者失眠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描述
本研究共纳入70例脑卒中患者,失眠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BMI、户籍、受教育年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均无差异,而失眠组患者饮酒者多于对照组,且HAMA及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表1)。
2.22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比较
失眠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失眠组维生素D不足/缺乏率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失眠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2.3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失眠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2组研究对象间有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HAMA、HAMD评分高,血清HCY水平高及存在维生素D不足/缺乏是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P<0.05)(表3)。
3讨论
研究指出,卒中后失眠障碍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疾病累及脑干背侧核或顶盖部、旁正中或丘脑及皮质,使得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释放失衡;或由于下丘脑前部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喙部连接中断,终止觉醒功能受到影响,影响了睡眠启动,进而出现失眠障碍[10]。老年人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较多,而脑卒中相关失眠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梗死部位、年龄、性别、焦虑、抑郁、药物作用,以及疾病并发症均是可能的危险因素[4,11]。维生素D与骨代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认知能力异常等相关[12]。另外,大脑内分布有维生素D受体和相关信号通路,维生素D受体主要分布在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黑质、中缝核、脑桥网状核等区域,而这些区域与睡眠有关[13-14]。有研究表明,失眠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且失眠症者25(OH)D3不足和缺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8],即血清25(OH)D3水平低可能与失眠相关。本研究发现,在脑卒中患者中,失眠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更低,且维生素D不足/缺乏率更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即血清维生素D低可能是脑卒中患者失眠的危险因素。血清维生素D是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良好血清学指标,本研究表明,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使脑卒中患者更易失眠。另外,本研究还发现,饮酒是脑卒中相关失眠的危险因素,一项纳入正常成人的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和过量饮酒均与失眠相关,且过量饮酒与失眠的关联性更高[16]。本研究还发现,焦虑与抑郁评分高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失眠,这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15,17],且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也可对失眠产生一定影响,即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18]。
综上,维生素D营养状况差、高血清HCY水平、饮酒、焦虑抑郁均是脑卒中相关失眠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关注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指导患者适量补充维生素D,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且应戒酒,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均可减少失眠发生率,进而对脑卒中预后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Karaca B. Factors affecting 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6,25(3):727-732.
[2]Tang WK,Grace Lau C,Mok V,et al. Insomnia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J].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2015,22(3):201-207.
[3]Baylan S,Griffiths S,Grant N,et al.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insomn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leep Medicine Reviews,2020,49:101222.
[4]韦颖辉.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2):149-151.
[5] 原向军.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对预后影响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47-3749.
[6]Li LJ,Yang Y,Guan BY,et al. Insomnia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stroke:a 6-year follow-up in a Chinese cohort study [J].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2018,3(4):197-202.
[7]刘雅贞,许志强,蒋晓江,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失眠障碍对其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38(2):136-139.
[8]董青,李跃.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慢性失眠症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9):22-24.
[9]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0,17(5):272-281.
[10]Palomki H,Berg A,Meririnne E,et al. Complaints of poststroke insomnia and its treatment with mianserin [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asel,Switzerland),2003,15(1-2):56-62.
[11]吴静涵,董恺奕,郭立哲,等. 老年人群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1):137-140.
[12]次仁旺拉,琼卓玛,仓决,等. 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西藏医药,2016,37(3):80-82.
[13]Eyles DW,Burne TH,McGrath J J. Vitamin D,effects on brain development,adult brain function and the links between low levels of vitamin D and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J].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2013,34(1):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