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NUT、WPCBAL、PNI评分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生存预测的比较分析

作者: 张红梅 徐晓庆 韩晓运 韩露 邢力刚

基于CONUT、WPCBAL、PNI评分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生存预测的比较分析0

摘要:目的:探索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 评分、WPCBAL评分、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等3种预后评分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死亡,且具有评估所需全部数据的13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个评分系统不同组别人群生存期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13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5岁,末次入院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 d,2周死亡率为51.4%。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ONUT≥5分组的生存时间比CONUT<5分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 d vs 16 d,P=0.046);WPCBAL≥5分组的生存时间比WPCBAL<5分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d vs 16 d,P=0.002)。ROC曲线显示,CONUT、WPCBAL对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状态的预测有一定价值,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13、0.677。CONUT评分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61、0.54;WPCBAL评分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54。结论:CONUT评分、WPCBAL评分对预测晚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状态有一定价值,但特异度相对较低,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晚期肺癌;生存预测;控制营养状况评分;预后营养指数;WPCBAL评分就全球范围看,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肺癌在男、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中分别排第一位和第三位,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我国肺癌患者总数占全球肺癌病例总数的23.7%,死亡人数占30%。2004—2018年,我国肺癌的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肺癌粗死亡率为46.51/10万[2]。肺癌患者预后较差,《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显示,原发性肺癌5年相对生存率极低,仅为约19.7%[3]。肿瘤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临床研究表明,40%~80%的肿瘤患者会合并营养不良[4],世界范围内每年约50%的肿瘤患者死亡归因于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5]。因此,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过去肿瘤预后的研究热点局限于年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标志物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包含营养相关指标的预后评估系统,如预后营养指数(PNI)、控制营养状况(CONUT) 评分、WPCBAL 评分等。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PNI、CONUT、WPCBAL 等3种评分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为预后评估系统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死亡,且具有完整评估所需数据的138例晚期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纳入标准:①患者末次住院时年龄≥18岁;②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③住院期间发生死亡。排除标准:①患者死亡原因与住院期间进行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和免疫等相关;②研究所需的主要指标缺失,如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等。

1.2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末次入院时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分期,以及患者入院48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别进行CONUT、PNI、和WPCBAL评分。生存时间为入院当天至死亡当天的时间,以天(d)为单位。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数据的录入和复核。3个评分系统的具体评估方法如下:①CONUT评分,评分细则见表1;②PNI的计算公式,PNI=白蛋白(ALB,g/L)+5×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109/L);③WPCBAL是由评分系统中所涉及的6项血检指标首字母组合而成。具体指标如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计分标准如下:WBC≥4.87(109 /L)、PLT≤225(109 /L)、CRP≥27.5 mg/L、BUN≥4.998 mmol/L、AST ≥30(U/L)、LDH ≥264(U/L)。各项满足以上标准分别计1分,总分0~6分。

1.3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使用频数及构成比来描述,3个评分系统不同评分组别人群生存时间的差异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不同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评价。检验水准α=0.05(双侧)。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13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中,男108例(78.2%)、女30例(21.7%);年龄分布为32~92岁,中位年龄为63.5岁(表2);16例患者末次住院病历资料未记录明确的TNM分期、122例患者末次住院病历TNM分期记录明确(表3)。

2.23种预后评估系统总不同组别患者生存时间的比较

按CONUT、PNI与WPCBAL评分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比较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与CONUT<5分的人群相比,CONUT≥5分的人群生存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 d vs 16 d,P=0.046)(图 1);与WPCBAL<5分的人群相比,WPCBAL≥5分的人群生存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d vs 16 d,P=0.002)(图2);PNI评分两组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4)。

2.33种评估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状态的预测

能力评价CONUT、WPCBAL、PNI等3个评估系统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3、0.677、0.519,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提示3个评估系统对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CONUT及WPCBAL的预测效能高于PNI(表5)。CONUT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61、0.54(图3、表5);WPCBAL以5为截点时,预测晚期肺癌患者2周生存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0.54(图4、表5)。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兴起的安宁疗护,就是要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从临床治疗、心灵关怀等各方面给患者及家庭专业化的帮助。准确的预测生存期,可以帮助安宁疗护工作人员精准定位照顾对象,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最大化地为需要帮助的患者和家庭提供服务[6]。临床经常用到的营养相关的生存期预测方法有预后营养指数(PNI)、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WPCBAL 评分、姑息预后指数(PPI)、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等。PPI及GNRI的评估内容包括体重(不能获得时取膝高)、体能状态、口服摄入量、水肿、呼吸困难等需要主观测量和评价的指标,对于回顾性研究难以获取量表所需信息[7-8]。考虑到肿瘤患者终末期免疫及营养状况复杂多变,本次研究的评估系统均选择含3个检验指标以上的工具,GPS仅包含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2个指标,不符合本次研究评估工具选择的标准。CONUT、WPCBAL、PNI均由客观指标组成,且指标覆盖面广,不仅包括营养相关指标,还包括炎症指标,回顾性分析比较好获得相关数据,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

对CONUT、WPCBAL、PNI这3个预后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效能研究结果显示,与PNI相比,CONUT、WPCBAL的预测效能更高,其中WPCBAL的灵敏度高于CONUT,但是特异度不高。WPCBAL评分由日本研究者Niki等于2018年提出,Niki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WPCBAL对终末期肿瘤患者有着较高的灵敏度(0.88)和特异度(0.79)。目前能检索到的关于WPCBAL的文章较少。国内仅能检索到两项应用WPCBAL进行预后评估的研究,其中一项WPCBAL以5分为截点,预测终末期肝癌患者3周生存状态的灵敏度为0.400、特异度为 0.900[11];另一项研究仍以5分为截点,预测终末期肺癌患者3周生存状态的灵敏度为0.38、特异度为0.636[12]。本研究也以5分为截点,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和0.54,均低于Niki的研究,且与国内已有的两项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国内研究结果特异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WPCBAL模型建立的基础并没有区分病种,研究对象包含了研究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所有肿瘤患者,未对疾病种类进行控制,比如,Niki等[10]研究显示,WPCBAL 评分预测晚期肿瘤患者2周生存状态的AUC为0.749 1,其中肺部肿瘤仅24例(18.8%)。本研究以13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周的生存期曲线下面积为0.677,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5,说明该评估系统在晚期肺癌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但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单病种、单中心研究,容易产生偏倚,虽然研究结果显示WPCBAL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且灵敏度高,但特异度较低,今后还需要不同病种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论证WPCBAL在临床工作应用的价值。

CONUT评分是将血液检查的营养指标(白蛋白、胆固醇)与免疫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相结合来预测患者生存期的评估系统。多项研究显示,CONUT评分可作为独立指标较好的预测胰腺肿瘤、结直肠肿瘤、老年卵巢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生存状态[13-17]。本研究以5分为截点,结果显示,≥5分组的生存期短于<5组的生存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预测2周生存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613)大于0.5,有一定的预测效能,但灵敏度、特异度均不高,分别为0.61和0.54。王晓兰等的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术前高CONUT评分(≥2分)预示患者预后不佳[18],与国外的一些研究结果相似[19-20]。目前,关于CONUT的研究较多,但是各项研究选择的评分截点不同,且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缺少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本研究探索了3个以客观指标为主的预后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生存期的预测效能,与PNI相比,CONUT、WPCBAL的预测效能更高,但是特异度均不高。晚期肿瘤患者肿瘤负荷大、免疫力低、营养状态差,单一的评估系统难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考虑评估系统的联合应用,或评估系统与其他血检指标的联合应用,且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能够为预测肿瘤患者生存期提供更准确地评估工具。参考文献

[1]曹毛毛,陈万青.GLOBOCAN 2020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3):63-69.

[2]刘慧敏.2004-2018年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12):913-919.

[3]潘锋.综合防治是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策略—“清华控烟与肺癌防治论坛”在北京举行[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8):1-3.

[4]应丽美,陈芳芳,陈艺丹,等.国内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研究现状分析[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7,4(2):226-2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