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的应用及运行机制设想

作者: 黄泽颖

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的应用及运行机制设想0

摘 要:包装正面(FOP)标签尚未在我国生鲜农产品应用,为了给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落地实施与可持续运行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政府、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企业三类推行主体,总结瑞典Keyhole标签、美国心脏检查标志、新加坡较健康选择标志、美国指引星标签、荷兰选择标识、美国NuVal评分标签等生鲜农产品FOP标签实施经验发现,我国适合采用政府主导以及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企业认证两类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前者以政府为统筹,负责发布营养评价标准与监管标签使用,辅以第三机构的营养数据库构建、宣传推广、效果评估,生鲜超市按国家标准使用标签;后者以认证机构开展营养评价标准设计、标签使用申请审核与管理为核心,政府审核认证资质与规范认证行为为保障,生鲜超市参与申请与使用标签。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包装正面标签;营养标签;生鲜超市;运行机制

生鲜农产品是指未经加工或只经过清洗、分拣、分割等初加工,在常温下不易长期保存的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初级农产品[1]。随着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生鲜消费的市场需求旺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人均生鲜农产品(鲜菜、鲜瓜果、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的总和)消费量逐年增长,在2019年达到210.3 kg/人,比2013年增长了11.51%。近年来,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得到长足发展,生鲜超市逐渐成为我国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且,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增强,在挑选生鲜农产品的过程中也日益关注营养品质[2]。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食物营养信息主要通过营养标签传递。虽然《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规定了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禽蛋可以标示营养成分表但非强制,且对于散装、非包装生鲜农产品没有相应的营养标签规定。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是指使用营养素度量法(nutrient profile,NP),通过图标、符号描述食物营养成分的营养标签[3]。实践证明,FOP标签比营养成分表更容易被理解与使用[4-5]。当前,美国、荷兰、瑞典、新加坡等国已率先在超市应用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积累了成熟的运行管理经验。然而,我国FOP标签起步晚,直到2017年中国营养学会才启动“健康选择”标识,且仅在预包装食品应用。为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的落地实施,除探索合适的营养评价标准,还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标签运行机制,本研究总结国际上不同推行主体的FOP标签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生鲜超市的FOP标签运行机制,希望为健全我国食物营养标签体系,引导消费者选购生鲜农产品提供启发。

1 国际上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的推行主体及措施

在国际上,可应用于生鲜农产品的FOP标签主要有瑞典食品管理局的Keyhole标签、新加坡卫生部健康促进局的较健康选择标志、美国指引星认证企业的指引星标签、美国NuVal企业的NuVal评分标签、美国心脏协会心脏检查标志、荷兰选择国际基金会的选择标志,且推行主体共有政府、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企业三类。政府主导FOP标签,是指行政主管部门以维护公共健康为出发点,制定FOP标签政策并组织落实。Keyhole标签和较健康选择标志属于政府主导的FOP标签(表1)。Keyhole标签是1989年由瑞典食品管理局主导实施,对低糖、低盐、低饱和脂肪酸、高膳食纤维、全谷物的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与菜品采用绿色锁孔进行标识的FOP标签,而较健康选择标志是由新加坡卫生部健康促进局1998年推行,对低糖、低钠、低饱和脂肪酸、全谷物、高钙等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菜品采用金字塔图形与相应营养声称显示的FOP标签。瑞典与新加坡政府部门均自行设定FOP标签的图形、营养评价标准,并对使用范围、使用要求进行统一规定,且开展相应的公共宣传教育,让居民更多地了解标签及其背后依据。不同的是,新加坡健康促进局增加了生产商标签使用的申请程序,进一步规范标签使用行为。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认证FOP标签,是指学会、协会、基金会等民间公益组织独立运行FOP标签,致力于提供无偿或低偿的FOP标签认证服务。心脏检查标志与选择标识属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认证的FOP标签(表2)。心脏检查标志是由美国心脏协会于1995年实施,采用红心带白色勾图形显示低饱和脂肪酸、低反式脂肪酸、低胆固醇、全谷物、多膳食纤维的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与菜品的FOP标签,而选择标识由荷兰国际基金会于2006年推行,采用勾选图形表示少糖、少脂、少盐、多纤维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菜品、调味品的FOP标签。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共同推动措施是自行设计标签图形与开发营养评价标准,并设置标签申请与审核程序。需要强调的是,这两个FOP标签的营养评价标准均有科学依据,例如,心脏检查标志的营养评价标准基于美国心脏协会的健康饮食建议设计,而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参照 WHO关于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建议以及21国的膳食指南设计。两个FOP标签推行措施的差别在于,选择国际基金会每4年修订选择标识的营养评价标准,以适应消费者习惯与食品科学的新发展,且开展标识社会宣传教育,而美国心脏协会设定了标签的宣传口号“符合心脏健康食品的标准”以及标签使用权限。

企业认证FOP标签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按照国家政策与法规,自主创建FOP标签,并提供有偿的FOP标签认证服务。指引星标签与NuVal评分标签属于企业认证的FOP标签(表3)。指引星标签由美国指引星认证企业于2006年发起,以0~3颗星的评级方式显示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与菜品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全谷物、ω-3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添加钠、添加糖等含量健康程度的FOP标签。而NuVal评分标签,由NuVal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实施,采用1~100对生鲜农产品、预包装食品的30多种营养成分的整体营养质量进行评分的FOP标签。企业认证FOP标签的共同推动措施是设计标签的图标、宣传口号,设定认证程序以及开发与动态更新营养评价算法。具体而言,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准确、客观的营养指导,指引星认证企业根据美国最新居民膳食指南、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最新营养健康政策以及最新科学共识调整营养评价算法,而NuVal评分标签的营养评价算法根据食物营养对美国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美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最新建议动态调整。然而,推动措施的不同之处在于,指引星认证企业还对所有显示标签的产品建立检索数据库,以及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宣传推广。

2 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设计

从上述三类推行主体及实施经验可知,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企业的推行措施比较相似,均属于非政府机构的认证主体,因此,本研究拟结合我国实际,设计政府与非政府两类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

2.1 政府主导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的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以政府统筹、生鲜超市实施以及第三方支撑为特征,形成管理、实施与支撑的运行机制(图1)。管理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国家卫健委作为牵头部门,一是制定生鲜农产品的营养评价标准,规定肉蛋奶、蔬果、水产品的评价指标与算法;二是出台国家FOP标签通则,明确标签图标、作用、使用要求并做出解释。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履行FOP标签监管计划,规范生鲜超市使用FOP标签行为,开展随机抽查与投诉举报处理,如果在监管工作中发现标签通则问题,则向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议。支撑方面,为保证整个FOP标签系统有序运行,政府部门需要委托第三方机构(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企业)独立开展生鲜农产品营养成分数据库构建与维护、标签宣传教育、标签使用问题咨询与反馈、标签实施效果评估。此外,生鲜超市作为实施主体,需按照FOP标签通则送检生鲜农产品样品以及在相应的生鲜农产品使用FOP标签。

2.2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与企业认证的FOP标签运行机制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是我国唯一开展FOP标签认证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如果未来我国放开FOP标签认证权限,则企业与其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可开展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认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与企业认证的FOP标签运行机制主要由认证、监管、实施三方构成(图2)。认证方面,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与企业作为认证主体,主要负责生鲜农产品营养数据库构建与维护、营养评价标准设计(可邀请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等多领域专家设定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抑或是购买国外评价算法专利)、标签图标及其格式设计、标签宣传推广、标签申请程序设定(提交申请、产品检测、审核、批准授权、定期更新认证等流程)、标签使用申请审核以及标签使用权限管理。监管方面,为保证标签认证的准确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履行两大职责:一是开展机构认证资质审批,二是规范机构的认证行为以及通过随机抽查、投诉举报等方式查处认证违法行为。实施方面,生鲜超市申请FOP标签时要向认证机构缴纳审理费,由认证机构检测确认生鲜农产品是否符合评价标准。如果符合,则通过认证,并与认证机构签订标签适用许可协议和牌照续期协议,并缴纳年费以及定期更新认证。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国际经验,我国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运行机制可设计为政府主导、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与企业认证两类,前者以管理层(政府发布标准与监管计划)、实施层(生鲜超市按标准使用标签)与支撑层(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养数据库构建、宣传推广、效果评估)为特色,后者以认证层(认证机构营养评价标准设计、标签使用申请审核与管理等)、监管层(政府对认证机构资质审批与认证行为规范)、实施层(生鲜超市申请与使用)为特征。超市生鲜农产品FOP标签的有序运行虽然离不开政策法规、科技、资金、教育、信息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但结合国际经验,就如何促进FOP标签广覆盖、可持续运行,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3.1 循序渐进推动生鲜农产品FOP标签在不同规模生鲜超市的应用

在尽可能多的生鲜超市应用FOP标签,才能最大化地发挥FOP标签运行机制的作用。我国生鲜超市数量多且规模不一,既有大型连锁生鲜超市,如盒马鲜生、家乐福、物美、永辉、华润万家等,又有多数小型社区生鲜超市,如钱大妈社区生鲜。为促进生鲜农产品FOP标签在生鲜超市的全覆盖,让更多消费者利用FOP标签购买生鲜农产品,有必要循序推动FOP标签实施,首先选择在大型连锁生鲜超市试行FOP标签,然后就标签引导效果(如不同产品销量变化、消费者评价)进行评估与完善,等成熟后再推行到中小型生鲜超市,实现FOP标签的全面普及。

3.2 采用自愿实施原则,让生鲜超市和消费者适应FOP标签

新营养标签的推广应用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设置过渡期,让使用者接触、熟悉与适应FOP标签的作用与使用方法,这是FOP标签及其运行机制被广为接受的前提条件。在国际上,应用于生鲜农产品的所有FOP标签均实施生鲜超市自愿采用或申请原则。所以,我国在前期阶段不要求生鲜超市强制实施FOP标签,应为这些超市提供试行新标签的过渡期,包括了解消费者的使用反馈、调整生鲜超市的商品摆放方式与标签展示形式。虽然生鲜超市可自主选择使用和退出标签,但超市一旦使用,就要严格遵守规定,确保标签信息准确。针对自愿实施可能存在不执行或普及率低的弊端,我国需要在自愿实施阶段做好效果评估和标签完善工作,并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FOP标签使用率分步提高计划。

3.3 保持FOP标签营养评价标准动态更新,吻合社会发展需求

营养评价标准是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保持营养评价标准的动态更新,不仅能适应国民营养健康的新变化与新需求,而且能使整个标签运行机制充满活力。随着我国生鲜农产品新品种开发,原有农产品的营养成分结构已发生变化,且伴随营养型农业发展,富硒马铃薯、ω-3鸡蛋、高亚麻酸黑猪肉等新型营养强化生鲜农产品逐渐上市,对国民日常膳食产生深刻影响。此外,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问题已有新的变化,从早期的营养不良为主演变为超重肥胖与慢性病风险。因此,我国应用于生鲜农产品的FOP标签营养评价标准要保持动态更新,建立常态修订机制,以真实反映产品营养状况与预防居民膳食不均衡风险为导向,优化膳食纤维、钙、铁、硒等推荐性营养成分和饱和脂肪、胆固醇等限制性营养成分权重结构,并向社会公开并清晰解释调整内容与依据。

参考文献

[1]昝梦莹,陈光,王征兵.我国生鲜电商发展历程、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经济问题,2020(12):68-7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