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婴儿配方奶粉维生素B1、B2科学设计范围研究
作者: 陈建行 周晓婷 刘海荣 刘建光 贾晓江 王世杰
摘 要:为确定我国婴儿配方奶粉水溶性维生素B1、B2的科学设计范围,首先分析11家试验室对同批次产品的检测数值,确定维生素B1、B2用于配方设计的检测偏差均为15%,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母乳数据、适宜摄入量和婴儿配方奶粉标准限量,确定维生素B1、B2设计的目标值分别为60、80 μg/100 kcal,最后根据已确定的营养素设计目标值,结合货架期衰减率、试验室间检测偏差推算合理的设计范围,并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市售产品的营养含量分布作比较,同时兼顾现阶段0~6月龄婴儿的营养状况,确定我国婴儿配方奶粉维生素B1、B2的科学设计范围分别为86~180 μg/100 kcal、114~290 μg/100 kcal。
关键词:婴儿配方奶粉;营养素;维生素;配方设计;奶粉
水溶性维生素是婴儿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过量摄入水溶性维生素会增加婴儿肾脏的代谢负担,甚至可能产生毒副作用[1-2]。我国现行婴儿配方奶粉标准GB 10765—2010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欧盟2006/141/E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stan 72-1981和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全球标准的做法,即出于技术和安全考虑,仅规定了水溶性维生素限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值一般为最低值的3~5倍(表1),范围相对宽泛,未对配方设计的目标值和科学范围作出指引[3-6]。韩军花等[7]随机抽取1 639款市售婴儿配方奶粉进行营养素含量检测,发现部分产品的营养素检测值接近GB 10765—2010上限,呼吁企业研发人员应以下限值作为目标值开展配方设计。
本研究以婴儿配方奶粉中水溶性维生素B1、B2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11家试验室对同批次产品的检测数值,确定维生素B1、B2用于配方设计的检测偏差;然后通过分析母乳数据、适宜摄入量(AI)和婴儿配方奶粉标准限量要求,确定维生素B1、B2设计的目标值;最后,根据已确定的配方设计目标值,结合营养素货架期衰减率、检测偏差推算合理的设计范围,并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市售产品的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作比较,同时兼顾现阶段0~6月龄婴儿的营养状况,确定了我国婴儿配方奶粉水溶性维生素B1、B2的科学设计范围,为企业的配方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术语和定义
(1)营养素设计理论值:配方中原辅料的添加量与原辅料中营养素的检测值,加权求和即为理论值。(2)营养素设计目标值:能满足0~6个月婴儿群体中绝大多数营养需要的参考值。(3)营养素设计值:营养素设计的理论值减去营养素的生产过程损失即为营养素设计值,也相当于产品下线检测的理论值。(4)营养素设计值的科学范围:受货架期衰减和不同试验室间检测偏差的影响,设计值应高于目标值,但不能无限大,应根据营养素设计的目标值,结合货架期衰减率、不同试验室间检测偏差推算出合理的设计范围,并与UL值、市售产品的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作比较,同时兼顾现阶段0~6月龄婴儿的营养状况,最终确定营养素的科学设计范围。
1.2 维生素B1、B2配方设计检测偏差的确定
从超市购买某品牌同批次的婴儿配方奶粉99听,随机均分为11份,送往内部5家检验室和外部6家具备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每听奶粉中水溶性维生素B1、B2进行检测,采用GB 5009.84—2016、GB 5009.85—2016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10-11],根据检测值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并确定用于配方设计的检测偏差。
1.3 营养素设计目标值的确定方法
根据母乳数据、AI值和婴儿配方奶粉标准限量分别计算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素含量,具体计算方法:按0~6月龄婴儿平均摄入母乳0.75 L/d或780 g/d[12],推算配方奶液的平均需要量为780 g/d,按配方奶液中干物质质量分数13%计,得出配方奶粉的平均需要量约为100 g/d,推算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应等于780 g母乳中营养素含量,即式(1):
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每100 g母乳中营养素含量×780100(1)
如上所述,0~6月龄完全配方粉喂养儿平均需摄入配方奶粉100 g/d,推算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素含量应等于营养素AI值,即式(2):
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0~6月龄婴儿营养素AI值(2)
按0~6月龄婴儿平均需摄入能量500 kcal/d[13],推算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值应等于每500 kcal婴儿配方奶粉的营养含量,即式(3):
每100 g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每100 kcal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500100(3)
综合比较式(1)~(3)计算结果,确定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设计的目标值。
1.4 营养素的科学设计范围确定方法
根据1.3确定的营养素设计目标值,参考已报道的营养素货架期衰减率数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结合1.2所确定用于配方设计的检测偏差,采用式(4)、(5)推算营养素的设计范围:
营养素设计值的最大值=营养素设计的目标值1-货架期衰减率最大值-配方设计检测偏差(4)
营养素设计值的最小值=营养素设计的目标值1-货架期衰减率最小值-配方设计检测偏差(5)
如1.3所述,0~6月龄完全配方粉喂养儿平均摄入配方粉100 g/d、能量500 kcal/d。因此,每100 kcal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设计值与UL值转化关系,应符合式(6):
每100 kcal婴儿配方奶粉中营养素设计值≤UL值×100500(6)
综合式(4)~(6)计算结果,与市售产品的营养素含量分布情况作比较,并考虑现阶段0~6月龄婴儿的营养状况,确定营养素的科学设计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试验室间维生素B1、B2的检测偏差
从表2可以看出,维生素B1、B2的试验室间检测偏差大于检验方法精密度,为保证产品在不同试验室全部检测合格,应采用略高于计算结果的检验偏差进行配方设计,因此,建议维生素B1、B2均采用15%的检测偏差进行配方设计。
2.2 维生素B1
维生素B1耐热稳定,但在pH<5.5的溶液中,会迅速被分解破坏,目前婴儿配方奶粉中允许可用于强化维生素B1的化合物为盐酸硫胺素和硝酸硫胺素2种[14-17]。
2.2.1 维生素B1设计目标值的确定 Darragh[18]报道成熟母乳中维生素B1 200 μg/L;Guo[19]报道母乳中维生素B1150 μg/L;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专家组认为,欧洲成熟期母乳中维生素B1 150~330 μg/L,均值200 μg/L[20]。我国母乳中维生素B1检测值低于国外水平,且2014年以来的检测结果低于殷泰安等研究报道的数值(表3)[21-28]。中国营养学会研究认为,可将(170±70)μg/kg作为我国母乳中维生素B1的参考水平[29],采用1.3中式(1)推算婴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1应为132.6 μg/100 g。
EFSA专家组以母乳中维生素B1200 μg/L和母乳平均摄入量800 mL/d计,推算欧洲0~6月龄婴儿维生素B1的AI值200 μg/d[20]。中国营养学会以母乳中维生素B1(170±70)μg/kg和母乳摄入量780 g计,推算中国0~6月龄婴儿维生素AI值0.13 mg/d,经数字修约定为100 μg/d[29]。采用1.3中式(2)推算我国婴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1应为100 μg/100 g。在新一轮标准修订过程中,(EU)2016/127和GB 10765—2021将维生素B1限量分别由60~300 μg/100 kcal和59~301 μg/100 kcal调整为40~300 μg/100 kcal和60~300 μg/100 kcal(表1),(EU)2016/127的下限值参照相应AI值进行下调,GB 10765—2021基本保持不变,仅作细微调整,主要是与Codex stan 72-1981等国际标准接轨[30]。采用1.3中式(3)推算维生素B1限量分别为200~1 500 μg/100 g和300~1 500 μg/100 g。综上可以看出,GB 10765—2021的下限值约为AI值的3倍,可充分满足我国绝大多数0~6月龄婴儿维生素B1的营养需求,因此,以60 μg/100 kcal作为维生素B1设计的目标值即可。
2.2.2 维生素B1科学设计范围的确定 汇总国内2012—2020年已公开发表的维生素B1货架期衰减率研究数据[31-40]。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研究报道中维生素B1货架期衰减率差异很大,变化范围0~21.09%,根据数值的集中程度,同时为保证产品在货架期内全部检测合格,认为取衰减率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5%和25%用于配方设计较为合理。根据2.1确定的维生素B1配方设计检测偏差15%和2.2.1确定的设计目标值60 μg/100 kcal,并采用1.4中式(4)、(5)进行计算,可得婴儿配方奶粉中维生素B1设计范围86~100 μg/100 kcal。
目前尚缺乏过量摄入维生素B1引起不良副作用的报告,也不具备定量评估维生素B1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充足研究数据,因此,EFSA专家组和中国营养学会均未设定维生素B1的UL值[20,29]。韩军花等[7]抽取我国市售1 639款婴儿配方奶粉进行营养成分检测,发现维生素B1含量分布为59~301 μg/100 kcal,其中含量分布的P25、P50、P75分别为117、144、180 μg/100 kcal,说明75%的产品中维生素B1含量分布在国标中间值180 μg/100 kcal以下。如2.2.1所述,GB 10765—2021维生素B1限量已微调至60~300 μg/100 kcal。结合2.1确定的维生素B1配方设计检测偏差15%,推算维生素B1设计下限为60÷(1-15%)=70.6 μg/100 kcal,设计上限为300÷(1+15%)=260.9 μg/100 kcal。
维生素B1的营养状况可通过膳食调查结合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进行全面评价,根据2.2.1中所述母乳中维生素B1含量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母乳中维生素B1含量低,按母乳摄入量780 g/d计算,无法达到0~6月龄婴儿AI值100 μg/d要求,应与乳母的膳食摄入密切相关[41],这一结论与方芳和贾梦茵的研究结果一致[26,42]。克肌酐尿维生素B1排出量是常用于评价维生素B1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以(维生素B1,μg)/(肌酐,g)表示,<27为缺乏、27~66为不足、>66为正常[43]。郑彦峰等[44]从山东省某市抽取0~3岁婴幼儿396名,其中城市地区106名、农村290名,测定婴儿晨尿中(维生素B1,μg)/(肌酐,g)含量,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偏低和不足比例为1.9%、农村地区为4.5%。
综上比较计算结果,若将维生素B1的科学设计范围定为86~100 μg/100 kcal,最小值约为AI值的4.3倍(86 μg/100 kcal÷20 μg/100 kcal=4.3),可充分满足绝大多数婴儿的营养需要,但最大值与最小值仅相差约10%,区间较窄,实际配方设计过程中难以实现。考虑过量摄入维生素B1无副作用,且75%市售产品维生素B1含量在国标中间值180 μg/100 kcal以下,可取国标中间值180 μg/100 kcal作为最大值。因此,维生素B1的科学设计范围为86~180 μg/100 kcal。
2.3 维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