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赵丽新,王亚妹,程小敏,何新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0

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量表进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通过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疾病相关信息和一般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有79例,≥3分共34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0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对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尽早评估其营养风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NRS 2002;营养风险;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官腔狭窄、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所致的急症,临床上多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临床并发症(不良结局)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通过发现病人的营养风险,可以预测病人的临床结局,监测病人使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1],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是常用的量表[2]。关于营养风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显示,营养风险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更高的住院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3],故早期识别急性梗死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早期进行营养干预,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收集在我院急诊就诊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为行营养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急诊就诊的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由急诊科主治及以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依据欧洲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2001年联合修订推荐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纳入标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并且已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PCI)。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或伴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意识不清的患者;病情不稳定、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患有脑卒中、肿瘤、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从急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调取患者下列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经常锻炼身体、吸烟、饮酒、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心血管再通时间等信息。患者营养风险采用NRS 2002进行筛查(筛查内容如表1所示),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NRS 2002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3分为存在营养风险。

1.3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录入管理数据,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例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

最终进入本研究分析的患者共计113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5例;<60岁的患者有32例、≥60岁的有81例;Killip心功能分级为Ⅰ、Ⅱ、Ⅲ、Ⅳ级的患者分别有79、16、10、8例;血管再通时间<12h的共58例、≥12h的55例;NRS 2002评分<3分的患者有79例、≥3分共34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09%(表2)。

2.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高血压、吸烟、饮酒均与存在营养风险无关(P>0.05),而年龄≥60岁、文化程度越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可能危险因素(均有P<0.05)(表3)。

2.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多因分析的自变量赋值如表4所示。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变量纳入多因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表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生活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逐渐增高,当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临床急症—急性心肌梗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多在冬春季发病,常见的诱因为活动和运动,疾病类型可分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胸闷为主,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以持续性胸痛为主,且患者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有吸烟史者占比更高[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级[HR=1.812,95%CI(1.215,2.700)]、高龄[HR=1.045,95%CI(1.031,1.059)]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6]。而年龄高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更高。

营养风险不仅仅指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因为营养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比没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大。营养风险筛查常用NRS 2002量表评估,其是基于大规模循证医学研制的营养筛查工具,包括营养状况评分、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年龄调整评分等3个方面[2]。NRS 2002目前被ESPEN、ASPEN等国际专业协会认可并被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的工具,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其作为我国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被中国医保(2021年)推荐作为住院患者开始营养治疗之前营养筛查工具之一[7-10]。关于营养风险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显示,反映老年人营养风险的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其值越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和长期随访死亡率越高[3],故早期识别急性梗死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0.09%,略低于刘洁玲[11] 统计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39.2%),可能是本研究纳入病例数有限,以及不合并糖尿病相关,在进一步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以避免样本量的影响。另外,本研究发现,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年龄本身就是高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在NRS 2002评估准则中有一条是年龄≥70岁加1分,这说明大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消化吸收能力和各脏器贮备能力均明显减弱,也常伴有基础疾病等影响,营养风险高于其它年龄段人群[12]。故对于老年人,要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以患者能够耐受、易于吸收为宜。关于文化程度,刘娟[13]在分析心脏疾病患者出现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中显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出现营养风险,本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果,文化程度低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更关心自身健康,更有能力和条件做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是患者高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伴有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费用远高于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4],这可能与收入高者,对生活水平要求也高,追求生活质量,且经济条件优越可以在充足的经济条件下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和康复。另外,经常锻炼身体是低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杨兵的研究也表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老年人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15]。可能是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改善老年人食欲,减缓肌肉和骨钙质流失速度,增强体质,进而可降低患者营养风险程度[16]。故老年人可适当增加锻炼,降低患者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可能。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是横断面回顾性研究,不能明确营养风险与其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在后续研究中可采用队列研究等方法进行改善;其次,本研究未对患者进行随访,未收集患者预后情况,故无法分析营养风险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第三,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小样本研究,难免避免结果出现偏差,在后续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30.09%,年龄≥60岁、文化程度低、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患有糖尿病、不经常锻炼身体极易发生营养风险,需要高度注意。

参考文献

[1]梁晓坤,揭彬,蒋朱明.营养风险理念解读 [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3):167-170.

[2]Kondrup J,Rasmussen HH,Hamberg O,et al.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NRS 2002):a new method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J].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Scotland),2003,22(3):321-336.

[3]周欣荣,陈清杰,赵龙,等.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9):906-912.

[4]Jaffe AS.New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ardiology in Review,2001,9(6):318-322.

[5]朱思奇.深圳市5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D].广东汕头:汕头大学,2021.

[6]陈强,陈应忠,崔彩艳,等.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5):561-567.

[7]许静涌,杨剑,康维明,等.营养风险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8,26(3):131-135.

[8]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的通知 [EB/OL].http://www.nhsa.gov.cn/art/2021/12/3/art_37_ 7429.html,2021-12-03/2022-03-24.

[9]Poulia KA,Klek S,Doundoulakis I,et al.The two most popular 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s in the light of the new ESPEN consensus definition of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alnutrition [J].Clinical Nutrition,2017,36(4):1130-1135.

[10]McClave SA,DiBaise JK,Mullin GE,et al.ACG Clinical Guideline:Nutrition Therapy in the Adult Hospitalized Patient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6,111(3):315-334.

[11]刘洁玲,张小丽,邢凤梅,等.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营养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J].护理研究,2017,31(34):4413-4415.

[12]黄蕾,张继红,邱琛茗,等.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评估分析 [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2):94-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